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让藏书有个安身处

作者:王宗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4-18 星期一

    居家不能无书。与书相伴能使书香之气洋溢居室、浸润心灵。我与书相伴已有50余年了,从青年时代就萌生了藏书念头的我,到了中年,家庭藏书逐渐增多,与书结下的情缘越来越深。我还因此先后获得市级“优秀藏书家庭”和区级“藏书家”称号。回顾几十年的家庭藏书经历,书籍的存放之处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变化过程,也折射出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尤其是居住条件的改善。

    记得1982年7月大学毕业时,我将大学时期积攒的200多册书籍带回家,由此开始了我的藏书之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的家庭藏书逐渐多了起来。妥善存放书籍成为我当时的梦想。

    那时,我工资不高、积蓄少、手头紧,住的是农村老家的旧式土坯房。我喜欢购买喜欢的书籍,但不想花更多的钱购置一个像样的书架,只好因陋就简,用几块长木板和一些红砖做材料搭建了一个简易书架。这个书架倚墙而搭,上下共4层。我把支撑书架木板的红砖用红纸包裹起来,这样书架会显得美观些。就这样,这个简易书架成了土坯房里的新“家具”,我便把家中的书籍从房间的各个角落整理出来,分门别类地摆到书架上。书有了较好的存放处,找书选书也方便多了。我暗自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心想这个书架尽管简易甚至低端,但它毕竟能够承载书籍,并使得以往杂乱无章的书籍能够整齐有序地摆放起来。不光找书方便,书籍在家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了。这个简易书架与我相伴了近10年,书架和书架上的书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寄托。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心中渐渐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要创造条件,把这个简易书架换成像模像样的书架或书柜,让家里的藏书有一个更好的安身之处。

    我的这个愿望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初步实现了。那时,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化,我成了城里人,并在城里以借款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两室一厅另带地下室的房子。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书籍的存放设施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简易、低端的书架变成了一个容量较大的书柜。尽管这个书柜不算高级,可毕竟是新家里的一件新家具,我把大部分书籍放进了这个书柜。虽然书柜里的书籍显得有些拥挤,找起书来也不那么方便,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书柜与新家的装修风格较为匹配。书柜放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这里便成为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被我称之为“家庭图书角”。

    这个书柜以及因此形成的“家庭图书角”与我相伴了十几年,直到2011年秋天才结束了它的使命。随着我家再次买房并搬入面积更大的新居,享受着三室一厅住房条件的我专门拿出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并添置了一组像模像样的一字排开的组合式实木书柜,倚墙而立,一面墙几乎全被遮挡住了。相比早些年那个用木板加红砖搭建的书架,我甚至不敢相信这种“巨变”是真的。我将几千册书籍一一“请”进组合式书柜,仿佛置身在一座微型图书馆里。

    时光如梭,一晃10年又匆匆过去了,我收藏的书籍和报刊越来越多。看着早些年不敢奢望的书房和组合式书柜这样优越的藏书条件,看到我所收藏的书籍和报刊有了理想的安身之处,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11日 总第381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