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张太雷与妻书:谋将来永远幸福

作者:魏松岩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4-06 星期三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常州三杰”,他们学识渊博、才华卓越,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于革命浪潮中,为共产主义摇旗呐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他们英勇无畏、对党忠诚,用青春和生命为中国革命打下坚实基础,是民族之脊梁、时代之先锋。

    3人中,张太雷的牺牲时间最早、年纪最轻,这位李大钊口中“学贯中西,才华出众”的精英,一生都在“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1921年2月,张太雷在受命出行苏俄的前夜,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一封家书,这是两人诸多通信中唯一存世的一封。家书共2000余字,张太雷全部的革命理想和家国情怀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时虽是寒气入骨的凛冬,但他的字里行间却春风涌动,充满浓浓真情。

    1918年春,张太雷奉母亲之命,与同乡且同龄的陆静华结婚。在这场包办婚姻里,张太雷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已是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三年级学生,而妻子陆静华却识字不多。立志探索新世界的张太雷决定,改造世界先从改造身边人开始。当时,夫妇二人居住在武进大南门外子和里(今常州市武进区子和里3号),一到大学放寒、暑假,张太雷便回到家中,一边帮妻子操持家务,一边教她读书、写字。在张太雷的鼓励下,陆静华进步飞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已经能够读报、写信,甚至可以阅读古典文学。

张太雷与妻子陆静华合影

    1920年10月,张太雷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春,他奉上级命令前往苏俄工作、学习。临行前,张太雷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太雷既想告诉妻子自己的行踪,但又不能违背组织的原则和纪律。于是,他向妻子谈起自己的革命理想,说此行目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他“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的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张太雷还提到自己思想上的转变,告诉妻子他要放弃“明年去考高等考试”的想法,以保持“清洁的身体”和“高尚的道德”。夫妻同心自相知,陆静华在言语间感受到张太雷对旧式官僚生活的批判与厌弃,以及他对理想家庭关系的憧憬和对进步精神世界的向往。

    在上级的指示下,张太雷到达伊尔库茨克,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为此,张太雷甚至没有领取北洋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这张写有张曾让(张太雷原名)名字的毕业证,至今仍收藏于天津大学档案馆。

    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回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进行会谈,筹备中国共产党建党事宜。张太雷全程负责翻译工作,并在会前为筹备组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草案。7月,他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负责人舒米亚茨基对他大为赞赏,称“张太雷同志不囿于中国问题和事务的小圈子。国际性的工作吸引了他,他也力求从中汲取更多的组织经验”。初登国际共产主义舞台的张太雷,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渊博的知识储备、杰出的政治才华赢得国际同行的尊敬,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张太雷烈士家书手迹(部分)

    革命者九死一生,与敌斗争时,他们的意志坚不可摧,但对待亲人的情感,往往比常人更加浓烈。临行前,张太雷放心不下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惦记羸弱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他在信中写道,希望“母亲也享真正幸福”。张太雷叮嘱妻子“母亲年老亦应当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你可劝劝母亲说不要过省,不然我在外如何安心呢?”除事无巨细地关照家中大小事务外,张太雷也时刻挂念妻子的学习情况,他鼓励陆静华“趁这个时期中用一点功”,努力成为独立有学识的新女性。“一定要进学堂”,学最擅长的功课,“历史、地理、理科应当懂一点”;多读白话文、多看妇女杂志,不断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此外,他建议妻子学习绘画和刺绣等专业技能,以备不时之需。信中,张太雷还向妻子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啊!”

    李大钊曾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张太雷最后的青春热血,挥洒在初冬的广州街头。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与叶挺、叶剑英等人一道组织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猛烈反击。起义的第二天下午,在去往前线的敞篷车上,张太雷遭到袭击,不幸中弹身亡,年仅29岁。

    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并首次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伟大尝试。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年少时立下的“化作镇碎旧世界的惊雷”的誓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1日 总第3812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