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刻钢板字的记忆

作者:李民中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3-29 星期二

    我在老家整理家庭档案时,从写字桌里翻到了一块锈迹斑斑的钢板、一筒蜡纸、一支铁笔和一叠油印的曲稿,不禁勾起我对刻钢板字的回忆。

    我岀生在浙中丘陵地区的一个小村庄。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当过副乡长,写得一手好字,故对我要求很严,经常指导我练字。我的字写得像模像样,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多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

    上高中后,我作为宣传委员,每周负责读报、刊出黑板报。那时物资匮乏,很多学习资料是油印的。由于我字写得好,马老师找到我说:“你学学刻钢板字吧,刻好后可印成讲义供大家学习。”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平时用的讲义也是用钢板刻印出来的。

    马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刻钢板字,先将蜡纸放在钢板上,再用铁笔在上面用力刻写,用力要均匀,穿透蜡纸。而后,她给我钢板、铁笔和蜡纸,要我刻写一篇文章。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用力太轻就是用力过重,反复多次总是不得要领,一张蜡纸被我刻得千疮百孔。

    为完成任务,周六,我步行15公里回家后,赶紧练习刻钢板字。父亲知道后说:“这是老师器重你,要珍惜这个机会!”晚上,我就借着微弱的灯光在钢板上慢慢摸索,直到深夜才睡。

    天亮时分,睡眼惺忪中我看到父亲坐在油灯下,在废蜡纸上“吱吱吱”地刻钢板字。见我醒了,他说:“刻钢板字和在纸上写字完全不同,用力要均匀,要刚好穿透纸背。刻久了,钢板上会有一层蜡,最好用干毛巾擦一下,再继续刻。这样就能把字刻好。”

    这是父亲摸索出的宝贵经验。在父亲的指点下,我重新尝试。果然,刻出来的字既清楚又美观。原来是自己不得要领啊!

    掌握了“门道”后,我刻钢板字就顺手多了。第二天上午,我就顺利完成了马老师交给的“课外作业”。马老师连连称赞,并迅速印发给大家。捧着刻就的“作品”,听到大家的赞美声,我心里美滋滋的。可我知道,这其中有父亲的一份功劳啊!

    不久后,我们高一师生进行了为期4天的野营拉练。为了鼓舞士气、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年级里成立了宣传组,每天刊出一张简报,由我负责简报编辑、排版和刻写工作,于是我的行囊中就多了钢板和蜡纸等。

    第一天,我们300多名师生浩浩荡荡步行到义乌,第二天再步行到浦江。拉练第一天,不少同学脚上磨出了血泡,但大家相互帮助、克服种种困难,到达目的地后才歇脚,涌现了一些感人故事。我及时对简报进行编辑、排版,然后将其刻写在蜡纸上,直到深夜才完工。第二天一早,同学们读着带有油墨清香的简报,对我的劳动成果予以一致好评。

    高二时,班主任许老师得知我刻得一手好钢板字,特意从总务处领来一块崭新的钢板、两支铁笔和一筒蜡纸。“你钢板字刻得很好,以后有很多好文章、好歌曲要刻写,你可要为大家多出力呀!”在许老师的指导下,我刻写了很多讲义和歌曲。

    高中毕业前的一个月,许老师郑重宣布:“咱们要排演大合唱《长征组歌》,作为献给母校的毕业礼物。”大家听后兴高采烈。许老师一边将《长征组歌》词曲交给我,一边认真地说:“你要把刻钢板字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刻得漂亮大方,一字不错。”

    我对刻好《长征组歌》满怀信心。但这是个高难度的细活儿,内有领唱、独唱、轮唱、大合唱,还有多种器乐伴奏,结构繁杂、纵横交错,要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认真分析研究,对蜡纸的每个页面进行构思布局,这样刻写起来就更为大气美观。在刻写时,我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确保了质量。刻完后,我又反复校对,以求准确无误。这一作品被许老师和全班同学称为我高中毕业的“压轴之作”。

    毕业时,我将钢板等还给许老师。“你用它刻了那么多东西,它已经发挥了最大价值。你喜欢的话,就送给你留作纪念吧!”于是我拥有了陪伴我一年的钢板、铁笔和蜡纸,拿回家后就一直放在抽屉里。

    时过境迁,父亲和许老师都永远离我而去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早已取代了钢板、铁笔、蜡纸,但对我来说,它们却弥足珍贵,将永存于我的家庭档案之中。它们是我求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那难忘的往事将激励我不忘过往,催我继续奋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24日 总第380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