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解放战争时期,在“反蒋治黄”斗争中

山东人民的献砖献石运动

作者:特邀撰稿人 于玉民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3-28 星期一

    1947年3月15日,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花园口堵复合龙。滚滚黄河水在南流9年后陡然北归,咆哮着冲向下游的冀鲁豫、渤海解放区,给沿河两岸人民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国民党军队还不断加强军事进攻和物资封锁,阻挠解放区群众复堤抢险。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舍小家、为大家,义务献运砖石,全力治黄抢险,最终战胜了石料匮乏、敌人破坏等困难,确保了黄河归故后的安全,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

 1948年5月,渤海区党委为动员治黄修险突击运料事宜所发的指示(部分)。

“复堤自救,保卫家园”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积极推动黄河归故,阴谋水淹解放区。据调查,当时仅故道内外就有村庄1400多座、居民40余万人,两岸堤防亦已破败不堪,黄河一旦归故,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谈判争取时间,一面加紧抢修堤防,开启了“反蒋治黄”的伟大斗争。

    1946年5月下旬,冀鲁豫和渤海解放区第一期复堤工程开工,先是修复旧堤,再加高培厚、整修险工。为“复堤自救,保卫家园”,解放区数十万民工扛着铁锨、箩筐,带着锅灶、干粮,自发汇聚到大堤一线,高喊着“翻身要彻底,打夯要结实”“多推多抬多流汗,为的老百姓不挨淹”的口号,大家掘土、装筐、运料、打硪,争分夺秒修复堤防。郓北县63岁的郭清州老人,绰号“老青年”,拒绝了村长安排他的做饭送饭任务,坚持上堤劳动,他经常说:“别看不起俺这把老骨头,一样能顶得上个小伙子!”他时常弓着腰,露着黝黑的脊背推土、拉车,和青年同志们比着干。昆吾县女党员赵贵生带队参加复堤工作,干劲十足、不让须眉,曾一人连续推了20多车土上堤,还在紧张地复堤间隙为大家做饭,有人问她,一个女人怎么还这么拼命?她激动地说:“我8岁下山西讨饭,返乡结婚时家里只有半亩地,丈夫受地主欺压含恨死去,带着两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受尽了苦难。解放后才过上几天好日子,现在敌人要放黄河水淹我们,我怎么能不多出点力流点汗把堤修好,保护自己的家园呢?”7月底,解放区第一期复堤工程如期完工,故道堤防得到初步恢复。

    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非但不按谈判协议拨付修堤工款、料物及居民迁移费,反而抢劫、焚烧治黄物资,进行石料封锁,甚至还袭击复堤工地、杀害修堤民工。据史料记载,仅东明县高村、鄄城县苏泗庄等处被烧毁的秸料就有300多万斤、麻绳13万斤、木桩数万根。解放区军民奋起抗争,一手拿枪抗击敌人,一手拿锨抢修堤防。面对境内没有山场、石料等极端匮乏的现状,山东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献砖献石运动。

“多献一块石,多救一条命”

    黄河归故,冀鲁豫解放区首当其冲。1947年3月11日,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东阿郭万庄召开了治黄工作会议,指出由于“黄水初来,旧堤不够坚固”,要在汛前“抓紧一切空隙,利用一切方式”完成二期复堤工程,尤其是加强险工整修,以迎接黄河归故后首次大汛。为坚固险工,必须多用砖石,但解放区境内都是平原,无山可开。为此,会议号召沿河群众开展献砖献石运动,并提出“多献一块石,多救一条命”的口号,支援治黄工作。

    献砖献石的号召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热烈响应。水火无情,为防止黄水到来后淹没家园,为了革命早日胜利,大家甘愿奉献一切。当时,不少村镇成立了砖石收集小组,负责把房前屋后、村里村外的废砖废石统统收集起来。翻了身的农民主动拆了自家的墙头、破屋,砸烂了碾场的石磙、喂牲口的石槽,甚至把过门石、炕沿砖等都献了出来,通过牛拉驴驮、肩挑人扛的方式送到大堤上。据当年《人民日报》报道,山东东阿四区六里庄一许氏妇女,之前家里很穷,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一处宅子、一亩地,听说要献石头修黄河,马上把家里2500余斤石头献了出来;东三观庙军属张作旺在群众大会上献石时说:“我活了70多岁,没住过带石头的屋,前年买了五大车石头预备盖房子,现在我把它献上,我知道黄河水的厉害。”昆山县的沿河村庄还掀起了献石竞赛,其中,三里庄提出献石250方,昆山庄村干部定的目标是献石450方,而西金山一个村就表示要献石4000方,大家都说有多少献多少,全力支持。

  黄河两岸的妇女带头献运砖石,修险治黄。

    千家万户的石料源源不断汇集到各险工,凝聚起人民群众“反蒋治黄”的坚强决心。据统计,在这次献砖献石运动中,冀鲁豫解放区军民所献砖石达15万立方米,筹集秸料近1500万公斤,使得479道险工埽坝、559段护岸工程得以修复,保证了修工抢险急需。当时,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代表在解放区考察复堤工作时感慨地说:“只有解放区才有这个力量,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要啥有啥,坚决战胜蒋、黄”

    经1947年大汛与敌人破坏,黄河堤防仍十分脆弱。1948年5月,渤海解放区党委发出《动员治黄修险突击运料的指示》,再次号召沿黄40里内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大家动手、战胜困难,献砖献石、义务运料,完成治河修险任务。

    沿河群众再次响应号召,一致表示:“要啥有啥,坚决战胜蒋、黄!”人们将自家的院墙、影壁、猪圈、旧井等拆掉,献出砖石;有的说服家人、亲戚,将祖先坟墓上的石碑、石香炉、供香案献出,把对祖宗的敬奉化作对黄河安澜的守护;老大娘们甚至还献出了压纺线车的砖头、捶布的石头。在这次献砖献石运动中,利津县还制定了治黄立功条例,其中规定:群众献砖3500块记一等功,1500块记二等功,500块记三等功,鼓励献石。而远离黄河的广饶、禹城、沾化、无棣、阳信等县群众也发扬起互帮互助精神,争相献运砖石,支援抢修险工。就这样,渤海区在1947年筹集11.2万立方米砖石后,1948年又筹得石料8万多立方米、秸料2100万公斤,确保了黄河汛期安全。

    当年的《渤海日报》上刊登了一首题为《在黄河道上》的诗,生动地记述了“反蒋治黄”斗争的真实情况:“伏雨如注天上浇,黄河滚滚浊浪高。沿河居民心如焚,蒋贼乘机伸魔爪。堵口放水施毒计,复派机特来滋扰。阴谋淹没解放区,群众掀起治黄潮。东邻掀下接脚石,西邻献出石碑料。万人争先献砖石,全力治黄不辞劳……”在山东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援下,解放区战胜了黄河归故后的历次伏秋大汛,以“三庆安澜”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文中所示档案为山东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25日 总第380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