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人声》映初心

作者:王 楠 杨 露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3-25 星期五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五四运动的爆发,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激起了中国人民探求改造社会、追求真理的愿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四川也掀起了一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1922年2月7日,四川地区第一份公开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出版物《人声》报在成都诞生。该报在创刊号头版刊登了创办人王右木撰写的《本社宣言》:“一直接以马克思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一切问题。二对现实社会的一切罪恶现象,尽力的布露和批评,以促进一般平民的阶级觉悟。”表明了他办报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真理,要像春雷一样促使酣睡的巴蜀同胞觉醒,以达到《本社宣言》中郑重宣布的最终目的:“为全人类谋均等幸福!”

 《人声》报创刊号

    成都市档案馆珍藏的《人声》报创刊号,虽历经百年沧桑,报纸纸面已泛黄、破损,但上面印刷的文字仍清晰可见:创办人、社长兼主笔为王右木;编辑发行处设在成都大坝巷第五号;由成都探源公司代为印刷,等等。王右木是四川地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四川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1920年底,王右木在成都组织起一个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任务的群众性革命组织——马克思读书会。随着读书会的不断发展,王右木决定创办一个专门刊物,用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动员更多群众投入到革命运动中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右木自筹经费创办的《人声》报以全新的战斗姿态登上了舆论舞台。之所以将该刊定名为《人声》,王右木也在《本报创刊缘起》中写明,这个刊物是对此前的《新四川旬刊》“重新改组,正名人声报社,本心得以主张,期于直切的向‘人类均等幸福之坦道’上,呼倡前去”。

    在创刊号中,王右木发表了题为《一年来自治运动之回顾与今后的新生命》的文章,向人民大众展望了“社会主义”的“新生命”,认为“社会主义,可免却世界资本主义的压迫,立可免除军国主义的压迫”。同时,创刊号还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成都地区早期领导人袁诗荛的《红色的新年》和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山川均的《十年后之日本》等文章。袁诗荛是王右木的学生,后任中共川西特委宣传部长。他在《红色的新年》一文开篇就旗帜鲜明地高呼:“赤色化的自治旗帜,请从今天竖起!”文章极力批判腐朽的封建社会和官僚、军阀统治下的政府,响亮地喊出了“打倒资本制度”“打倒不劳而获的阶级”等口号。由此可见,《人声》报立场之坚定、观点之鲜明、言辞之激烈,已远超过了它的前身《新四川旬刊》。

 1922年2月10日,民国政府成都卫戍总司令部、陆军第三军军司令部训令。

    《人声》报仅仅创刊发行3天后,1922年2月10日,民国政府成都卫戍总司令部、陆军第三军军司令部就向四川省会警察厅厅长王暨英发出了一则训令:“兹查有人声报于公历一九二二年二月七日,登载红色的新年一段,语极离奇,自应禁戒。为此令,仰该厅长即便告知该报馆,嗣后言论务求中正,不得再涉离奇。倘仍违抗,准由该厅停止该报出版,用维秩序而保治安。”

    正是由于公开地、奋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四川省会警察厅很快就以“言论纯为鼓吹社会主义而作”的罪名,将《人声》报认定为“非法刊物”,勒令停刊、销毁报纸,仅有这一份创刊号作为证据随着训令被保存了下来。

    纵观20世纪初的中国,活跃着一批开风气之先、苦苦探索中国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骨干群体。王右木,这位四川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用他短暂的一生,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种播洒在巴山蜀水。《人声》报的出版发行,给成都乃至四川的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使青年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概要和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为四川地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四川的共产主义运动,自王右木之后,迅速兴起、发展并汇入了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

    文中所示档案为成都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25日 总第380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