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人民战士为人民

——1969年黄河抗凌九烈士的故事

作者:特邀撰稿人 孙 斌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2-25 星期五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这是山东省档案馆馆藏的1969年3月关于开展学习济南军区工程兵独立舟桥营及张秀廷等九烈士活动通知里的一段话。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战士们是如何牺牲的?他们的姓名叫什么呢?

    青山埋忠魂,碧血印丹青。如今,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烈士纪念园里长眠着英勇牺牲的9位官兵,他们的故事还要从1969年2月那场抗击黄河特大凌汛开始讲起……

凌汛突发 全速出动

1969年3月28日,山东省“革委”惠民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关于执行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中共济南部队委员会《关于开展学习为人民战胜特大凌洪的济南部队工程兵某独立营和张秀廷等九烈士活动的决定》的通知手稿。 山东省档案馆藏

    春节临近,喜气盈盈。1969年2月10日夜,驻防平阴县的济南军区工程兵独立舟桥营大礼堂内灯火通明,在“鱼水情深、亲如一家”的氛围中,山东省新年春节慰问团泰安分团的慰问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场外寒风凛冽,场内热火朝天,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官兵掌声阵阵。突然,营部通讯员冲进礼堂告知副营长高风顺有紧急情况:据值班民兵报告,傍晚时分黄河突发凌汛险情,正以每秒三四米的流速向城关、栾湾公社扑来。高风顺随即赶赴现场察看灾情。

    平阴县地势南高北低,西北部紧靠黄河,为滩区涝洼地带。1月19日,因强冷空气侵袭,促成黄河入冬来第二次淌凌封冻,最上端已封至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以上,全长600公里,其中,山东段达476公里。2月9日,随着气温回升,河南段冰解开河,山东段因封冻早、冰层厚,仅上段开河48公里。由于城关公社刘官庄村至石庄村河段河道狭窄、弯曲半径小,凌汛通过这两处近90度的急弯时受到冰封阻塞,冰凌不断插塞壅积形成冰坝,致使水位抬高冲决河堤,泛滥成灾,危及两岸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灾情查明后,高风顺马不停蹄赶回部队通报了灾情,统一了思想,同时向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报告了灾情和地方政府的请求;接到上级同意的命令后,一阵紧急的集合号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当时已是夜里11时许。全营官兵迅速集结完毕,部队除留下必要的岗哨外,其他人员立即冒着零下11摄氏度的严寒全速出动赶去救灾,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打响了。

搏斗冰凌 奔向群众

    时间就是生命。当时,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副营长高风顺率领向栾湾公社开进;另一路由副政委陈望周率领向刘官庄村、石庄村飞速前行。当部队到达老博士村时,凌汛阻断了道路,碗口粗的大树被冲得东倒西歪,冰凌像一把把冰刀把树皮刮得面目全非。战士们立即下车扛起防汛器材跑步前进。此时,透过漆黑的夜幕,官兵们隐约看见刘官庄村亮起点点灯火,那是求救的信号,老百姓已处于危险之中!

    刘官庄村位于第一个直角急弯河道东侧约3公里处,是凌汛肆虐首当其冲之地,三股洪流在此汇合,因此,守住刘官庄村是战胜凌汛的关键。但当时水位尚浅,无法行船救援,若等水位上涨,则会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副连长张秀廷挺身而出说道:“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把刘官庄的群众抢救出来,誓不罢休!”随后,他率先脱掉棉衣跳入水中,战士们也毫不犹豫地紧随其后,12位勇士组成突击队,顶着刺骨的凌汛涉水前进。当突击队冲到一个洼地时,水情急剧变化,上涨的洪水很快就漫过了战士们的胸口,大小冰凌如同猛兽的獠牙一般闪着寒光猛扑过来。张秀廷沉着应对,指挥队员们手挽手排成一路纵队快速通过,争取时间营救群众。忽然,一块桌面大小的冰块漂了过来,排长吴安余眼疾手快,巧妙地用肩膀一顶,冰块顺流而过,化险为夷。但是,此时的队形被一分为二冲散,首尾之间失去联系,且距离越拉越大。

    张秀廷听到后方传来呼救声,意识到仍有战士尚未脱离激流险区,试图返回接应。吴安余一把拦住,坚定地说:“副连长,你是指挥员,不能返回,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逆流而上向被困的战友靠近。他常说:“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重活脏活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吴安余说到做到。但不幸的是,在救援战友的过程中,恶浪卷着一块巨大的冰块从后面向他压下来,瞬间夺去了这位年轻排长的生命。

    夜越来越深,气温急剧下降。张秀廷带领突击队经过近两小时的生死搏斗,战士们冻得四肢僵硬,呼吸困难,有的战士被冰凌划破撞伤,鲜血直流……情况危急。此时,他们离刘官庄村的灯火越来越近,胜利就在眼前!为鼓舞士气,张秀廷高声喊道:“小周,快吹冲锋号!”当时军号早已被冲走,但是司号员周登连顽强地走到队伍前面,铿锵有力地高声诵起毛主席语录为大家鼓劲加油:“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突然,一大块冰劈头向他砸来,战友们奋力营救,无奈两次都扑空了……周登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其在入党申请书中的铮铮誓言:“人类解放我解放,洒尽鲜血为人民。”

    指挥突击队一路劈波斩浪的张秀廷想到命悬一线的人民群众,迅速从失去战友的悲痛中调整过来,带领大家咬紧牙关继续前进。然而,由于在水中搏斗时间太长,患有肩周炎的他已经精疲力竭,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战士董秀卿见状上前扶他,张秀廷连忙摆手说:“别管我,赶快前进!我们宁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话音刚落,他就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卷入其中,消失在滔滔凌洪中。

抗凌抢险 舍生忘死

    2月11日凌晨,大部队克服艰难险阻,到达各受灾村庄。战士们的棉衣在行军途中早已湿透,入村后立即展开了救援,迅速在村头路口筑起堤坝,把老人孩子、粮食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全县干部、群众闻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与战士们一起争分夺秒、并肩战斗。经过四昼夜艰苦奋战,全县沿黄地区2万多名群众转危为安,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取得了抗凌抢险胜利。

    在这场抗凌抢险的“战斗”中,共有9位年轻的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龄最大的张秀廷31岁,最小的周登连、王元贞年仅19岁。其实,部队出发前,张秀廷已买好了车票准备第二天去接爱人和孩子一起过春节;王元贞正在发着高烧,本可不参加这次任务,但他不顾战友们的劝阻,为了营救受灾村民,毅然加入了抢险救灾的行列。

    为表彰9位烈士的英勇壮举,中共济南军区委员会决定:给张秀廷、吴安余、王元贞、蒋庆武、周登连、陆广德各追记一等功一次;给杨成启、阎世观、杨广佩各追记二等功一次;并追认蒋庆武、周登连、陆广德、阎世观、杨广佩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独立舟桥营抗凌抢险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了齐鲁大地,据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驻大众日报工宣队和报社革委会关于为人民战胜特大凌洪的济南部队工程兵某独立营和张秀廷等九烈士英雄事迹报道安排的请示》中记载,大众日报社通过社论、通讯、照片、画刊等多种新闻报道形式,进行了集中、突出的宣传报道,舟桥营和9位烈士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并掀起了开展拥军爱民活动的高潮。1969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所向无敌——记济南部队工程兵某独立营为人民战胜黄河特大凌洪的英雄事迹》的文章,9位烈士的先进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并引起强烈反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2月25日 总第379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