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一飨一礼皆年味

作者:王 玲 郑海鑫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1-28 星期五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在清代,元旦是指正月初一日,也就是现在的春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爆竹、祭神祭祖、吃饺子。清朝统治者也会在新年期间品尝民间小吃,附庸民俗风情,营造出一种顺应天时、与民同乐的节日气氛。同时,这对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帝后嫔妃们来说,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民间过年张灯结彩、风俗淳厚。皇宫里的新年,从本质上讲与民间并无二致,但“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庄严肃穆的皇家则更为注重节日仪式和传统教化。

节令食俗祈平安

清 金瓯永固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剔红飞龙宴盒 故宫博物院藏

    民间在春节这天时兴“咬岁”,“咬岁”又叫“咬灾”,各家将玉米、黄豆、花生等炒制后,放进口中咬碎,以求来年能消灾避难。与民间稍有不同,宫廷“咬岁”改为咬苹果。皇帝在午夜零点起床,茶膳房首领将“咬岁”吉祥盘端给皇帝,皇帝从盘中取出一个苹果,其余赏给皇后和他人。咬一口苹果,意为岁岁平安。然后,茶膳房首领用金瓯永固杯给皇帝斟一盅屠苏酒,皇帝一饮而尽。屠苏酒是由茶膳房和药膳房在腊月二十八日这天共同制成,用料讲究,制作过程极为繁琐。民间传说饮用此酒可驱除瘟疫和邪气,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就是大家在春节的时候要喝屠苏酒。

    说到春节,自然离不开吃饺子。在清代,宫廷里把水饺叫饽饽。据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所述:“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民间吃饺子,一般是在子夜时分。而清朝统治者历来注重祭祖礼佛,他们首先要在列祖列宗、圣人、药王以及各位佛像前拈香、放炮仗,直至凌晨三点结束一切祭拜仪式后,才会吃上新年的第一顿饺子。御膳房须精准掐算时间,要赶在皇帝前往养心殿之前,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餐桌上。可惜,这顿饺子对于皇帝来说,也只是道应时点心,绝不能肆意饱餐。

    民间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说法,新年头一天谁能吃到通宝(一种方孔钱币),那便是大吉大利,这一年必事事通达、财源茂盛,皇帝自然也要碰碰新年运气。为博取“龙心大悦”,御膳房会将2枚至3枚通宝暗藏在饺子里,用飞龙宴盒盛4个或6个饺子,以提高皇帝吃中通宝的概率。虽然只吃几个饺子,摆放却很讲究,可谓仪式感满满。据《御茶膳房》记载,嘉庆皇帝吃饺子时,太监先将一张绘有葫芦万代花纹的大吉宝案小炕桌放在床上,桌上置南小菜一品,压“万国咸宁”;水贝瓮菜一品,压“甲子重新”;姜醋一品,压山子石。筷子压着手巾布,手巾布压葫芦边。饺子端上来要摆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而且,皇帝嘴里吐出的通宝是不能随意赏人的,一定要用来敬佛。太监会将通宝连同红姜一块送到昭仁殿小佛堂,供佛享用。

    此外,清宫在春节这天的早膳、晚膳都要吃年糕。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年糕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前人有诗称:“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皇家内廷筵宴乐

    依照惯例,清宫要于春节当天在乾清宫或奉三无私殿举办皇家内廷家宴,皇帝会在筵宴上饮酒受贺。此外,宴席上的座位、餐桌样式、餐具、桌面摆设等都会按照地位、等级进行严格区分。

    清宫档案记载了嘉庆十三年(1808)皇帝举办宴会庆祝新年的场景。除夕早晨,皇帝先喝一杯“万年如意”果茶,后到重华宫与皇后、妃嫔等人聚座。早膳后,皇帝率众人到养心殿看戏、喝茶、进团圆饼。为满足帝后的观戏需求,内廷专门在宫里兴建了规制不一、功能各异的戏台。中午,茶膳房在乾清宫摆大宴八桌。除夕大宴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皇帝坐的龙椅宝座要摆在龙头犄角离宴桌八寸的地方。宴桌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将桌上的东西分成八路码放。陪宴后妃会按皇帝喜好及自身地位排列坐席。下午一点,在中和韶乐的伴奏声中,皇帝升宝座。皇后、妃、嫔、贵人、常在、公主等依次落座。众人举杯前,要先喝一杯红奶茶,以防空腹醉酒。然后,酒宴才正式开始。御膳房先传上用大宴,随后上酒宴。每路食品都用刻有“万寿无疆”的珐琅盘和飞龙宴盒盛装,酒宴的头对盒盛蜜果八品、二对盒盛荤菜八品、三对盒盛蜜果八品、四对盒成荤菜八品、五对盒盛鲜果八品。酒宴摆放完毕后,众人行三跪九叩礼,方可举杯共饮玉泉酒。酒过三巡,茶膳房传送果茶。皇帝手捧“子孙永保”白玉碗,进“万年如意”果茶。皇后、嫔妃用位分钟盘、银茶匙,共同饮用“珠兰茶卤”做的“万年如意”果茶。

    除夕宴饮通宵达旦。晚上,皇帝、皇后等人再次聚座酒膳一桌,皇帝用“江山一统”瓷爵,进屠苏酒,后换成玉杯和金台盘。皇后用本家玉杯和金台盘,其余妃嫔用位杯盘,俱饮玉泉酒,场面极为奢华隆重。

    尽管筵宴肴馔丰盛,品种繁多,出于礼仪和规矩的约束,参与宴会的众人只是摆摆样子,根本不能大吃大喝,以防失了体面。但诸多的繁文缛节,也体现出清宫对于礼仪的重视。“礼”作为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它既是我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也是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源,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

《乾隆帝起居注》中关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月初一日乾清宫家宴的记载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月28日 总第378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