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静听天风海涛声

——明鲁荒王“天风海涛”琴轶事

作者:刘国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22 星期一

    1970年4月至1971年初,山东博物馆对位于山东省邹县(现邹城市)九龙山南麓的明鲁王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墓中出土大量文物。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张名为“天风海涛”的古琴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琴琴腹中墨书“大唐雷威亲斫”“圣宋隆兴二年重修”腹款,可知其最晚为南宋作品。

 宋代 “天风海涛”琴正面、侧面、背面 山东博物馆藏 董建国 摄

恶谥“荒王”为谁定

    1970年4月至1971年初,山东博物馆对山东省邹县(今邹城市)九龙山南麓中心店镇尚寨村的明鲁王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由于发掘时墓室内有大量积水,再加上此墓修建得十分坚固,防盗设施齐全,因而共有2000余件(套)各类文物得以保存了下来。这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如:九旒冕(是目前我国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明初亲王冕冠类实物)、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天风海涛”琴(是目前出土琴器中唯一一张明代王府珍藏琴),等等。 

    由于这些文物价值很高,再加上鲁荒王是明初第一个以亲王礼制埋葬的皇子,其墓园规模较大,对明初礼制的研究有着特殊的价值,因而在2006年明鲁王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荒王的“荒”作为谥号并不是一个好的称号,《史记》等古书记载,“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凶年无谷曰荒”。用贬义词作谥号在谥法中称为恶谥。那么朱檀作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一位薨逝的亲王,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谥号呢?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于明洪武三年(1370)二月十七日生,其生母为郭宁妃,史籍记载朱元璋之李淑妃薨逝后,郭宁妃曾以妃位统领后宫事务,代理皇后职权。郭宁妃之父郭山甫封营国公,其兄郭兴、郭英也都以功封侯。郭家可谓满门勋贵。因此,朱檀的运气也很好,在他出生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便被封为鲁王。

    洪武二年(1369),也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的第二年,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决定汲取前代统治的经验“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四月初七日,在全国还未完全统一之时,朱元璋便以“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为名,提前册封他的九个儿子和一个从孙为王,并将册封皇子和宗室人员的做法建立成制度写进了《皇明祖训》,后代子孙要谨遵这一“成法”执行。朱檀作为朱元璋的第十子在这时被封为鲁王。

    朱檀的封国山东兖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加强鲁王的地位,朱元璋甚至对兖州的行政建制进行了部分调整。首先,他将兖州的上级政府济宁府降为济宁州,而将兖州升为府,济宁州归其统属;其次,将原为济南府管辖的沂州划归兖州府。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整,鲁王的封地兖州府辖有三州二十三县,“东西广八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成为占有山东布政使管辖面积四分之一、人口三分之一的大府。

    从朱檀被封的洪武三年(1370),朝廷便已经开始了兖州鲁王府的营造。经过数年的营造,《兖州府志》记载:“鲁府宫闱城阙,备极宏敞,埒如禁苑。”另外,根据《明史·列传第四·诸王》记载:“明制,皇子分亲王,授金册金宝,税禄万石,府置官署。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据此可知,鲁王除了有仿若禁苑的宅邸,还有着每年万石的俸禄和至少三千名护卫军。

    朱檀“幼聪慧,好文学,擅歌诗”。据明代黄佐的《殿阁词林记》记载:“洪武十六年(1383)十月,增本院尚书博士二人,秩从八品,以儒士饶仲恭、张庸为之。令仲恭于谭王府说书,命庸于鲁王府说书。添说始此。”可知至少在朱檀14岁时,他已经开始了正式的教育,老师是八品的尚书博士张庸。

    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16岁的朱檀在其父母的安排下迎娶开国名将信国公汤和之女为妃。

    《明史》记载:“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这是鲁荒王在《明史》中几乎全部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通过这些记载我们知道,在尚书博士张庸的教导下,鲁王朱檀“好文礼士,善诗歌”。因而,他对古琴有所偏爱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朱檀染上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常食丹药。至于他为何爱吃丹药?清初查继佐所撰《罪惟录》中载有一段正史中未载的内容,可为一说:“王文弱,好诗歌,颇饵金石。病眇。其妃为汤信国女。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出宿。上召入宫髡之,赐妃自尽。王薨,上册之如秦,谥曰荒。”根据这段史料记载,朱檀是因身体文弱,需常食丹药,结果由于服用过多或者服用错误以至毒发伤目,眼睛失明。朱元璋对其子因吃丹药失明及与妃子宿于城外苑中大为恼火,将朱檀的头发全部剃光,并赐死了他的王妃信国公汤和之女。洪武二十二年(1389)十二月十六日,20岁的鲁王最终因服食丹药而毒发身亡。

    朱元璋曾伤心地回忆道:“尔檀教自孩提,期于成立,及年既长,遂锡鲁封。”但是没想到其子到封国之后“昵比匪人,怠于政事”,而且“不知爱身之道,以致夭折”。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按照惯例,亲王死后是要上谥号的,“生封死谥,古典昭然”。“父子天性也,谥法公议也。朕于尔亲虽父子,讵得以私恩废公议。今特谥尔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来”。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谥号是大家公议出来的,不能“以私恩废公议”,因此朱元璋给予朱檀“荒”的谥号。

    鲁荒王朱檀死时,汤妃还未生育,只有侍妾戈氏为其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鲁靖王朱肇烽。朱檀是明代第一位薨逝于封地的亲王,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后代子嗣昌盛,绵延不绝。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后代中有郡王70位、将军387位、中尉376位,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郡县主君、宗女、庶人等。鲁王成为明代延续时间最长的爵号,从洪武三年(1370)四月初七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明代亡国。鲁王一支也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的藩王力量。

 明代 佚名 《耆英胜会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天风海涛”付于谁

    在鲁荒王墓后室西南部地面上散落着一些琴棋书画类的文物,这其中便有“天风海涛”琴。“天风海涛”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形容琴声像天风和大海的波涛一样,气势雄浑,连绵不绝。古人早就使用这一名词,并常将它用作楼阁名。

    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在《梦林玄解》书中记载北宋熙宁年间有一人唤作张亶,他曾在梦中进入仙府,闻天风海涛,声振林木。由此可知,“天风海涛”在北宋人的认知里主要是天上或是自然的声音。南宋大家朱熹因喜欢赵汝愚诗句,“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常送海涛来”,曾将“天风海涛”四字书于石上。

    “天风海涛”作为琴名出现在文献中较少,因而更显得此琴的珍贵。但其作为曲名却经常出现,如清代陈文述《颐道堂集》中有“一唱天风海涛曲,水仙操谱落霞琴”的句子。清代聂先《百名家词钞》中说:“填词之妙如伯牙入海,对天风海涛曰,先生怡我情。”这段话说的是先秦时期琴师伯牙跟随成连先生学琴,三年不成,成连说要带伯牙去东海寻找自己的老师方子春来教他,将伯牙带到海岛后,成连离去,留伯牙一人在海岛上,而方子春始终未出现。伯牙悟得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于天风海涛声中习得“移情”之法,遂成一代操琴高手。

    鲁荒王墓出土之“天风海涛”琴,通长120.5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12.4厘米,额宽18.4厘米,肩宽19.8厘米,尾宽12.9厘米。此琴琴面以桐木斫成,琴底以梓木斫成;上施鹿角灰胎,胎上髹黑漆,漆面发蛇腹、梅花断纹;琴额、琴颈边沿有部分漆胎开裂脱落,面板十二徽至十三徽处漆胎有脱,焦尾有裂;枣木岳尾,岳山支撑琴弦处分嵌七块玉片,焦尾开裂严重;金徽余十枚,玉轸七枚皆全,琴弦俱失;玉制雁足,雕为莲蓬形,造型别致生动。 

    此琴琴背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龙池上方刻篆书“天风海涛”琴名,龙池内墨书两行:一行为“圣宋隆兴甲申重修”;一行为“大唐雷威亲斫”。

    “隆兴”是南宋孝宗赵眘的年号,共使用两年,即1163年至1164年;“隆兴甲申”即隆兴二年(1164)。据此可知,此琴至少距今已有857年的历史。

    “大唐雷威亲斫”指的是此琴由唐代制琴家族中最为著名的雷氏家族中最为知名的斫琴师雷威斫制而成。雷威是“蜀中九雷”的杰出代表,相传他曾于大风雪天赴山中,靠听寒风吹过树木发出的声音,就能断定哪棵树是做琴的良材。此记载出现于元代伊世珍《琅嬛记》中:“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中,独往峨嵋酣饮,着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飏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有最爱重者以松雪名之。”除了这个传说,相传雷威还曾得仙人指点因而斫琴功力大增。也是在《琅嬛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雷威斫琴无为山中,以指候之五音未得。正踌躇间,忽一老人在旁指示曰上短一分,头丰腰杀,已日施漆,戊日设弦,则庶可鼓矣,忽不见。自后,如法斫之,无不佳绝,世称雷公琴。”

    但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先生曾在《两宋古琴浅析》一文中说:“至于这张琴的风格,毫无唐琴的特点,却与南宋‘玉壶冰’的弓面特点相似。”“再则,其龙池长逾古制,上口沿接近肩部,而双足当九徽正,皆北宋琴所未有,而是南宋中期隆兴间‘野斫’出现的特点。”“腹款中‘雷威亲斫’更暴露了作伪的口吻。”郑先生经过研究认为“天风海涛”琴应是南宋所造。

    在《乾隆御题琴谱册》中也记载有一张“天风海涛”琴,它是拟头等十一号,宋琴“天风海涛”,以隶书题写琴名;宋制,漆光纯黑,题名后绘该琴形貌,呈正面直立状,画风精细,设色涂染,极富立体感;再后以正楷录写此琴的形制特征、原有铭刻,然后是御制诗、题、赞等。但此琴与鲁荒王墓所出之琴并无关系,属于同名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19日 总第375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