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日子

作者:杨仲达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19 星期五

    大型纪录片《曙光》第二集《少奇》的“寻访人”是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教师张新华,对于她来说,刘少奇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她对刘少奇生前足迹的寻访、研究之路,第一站是坐落于天津海河岸边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这里也曾是刘少奇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

    这座建筑修建于1915年,位于原法租界,又靠近英租界、意租界与日租界,五方杂处,非常适合开展我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至1937年,刘少奇在天津工作期间,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战斗在敌人统治的白区,战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

化名“胡服” 从陕北来

    1935年,国内政治局势急剧变化,华北已成为时局的焦点所在。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后,又把侵略势力迅速向华北扩张。华北的大片土地渐渐沦入敌手,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适时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张。随后,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救国委员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痛心地写道:“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而国民党政府依然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退让。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联发动学生在12月9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的爆发,预示着抗日救亡已成为时代呼声。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于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决定。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丧失殆尽,只有华北保留下了一个河北省委,设在天津。它同中共中央北方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于北方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同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保持联系,导致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这种局面亟须打开。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北方局工作。张闻天说,北方局管理范围很大,与满洲、太原、热河、察哈尔都有关系。为加强北方的领导,需派得力同志前往。长期从事白区工作的刘少奇临危受命,化名“胡服”,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

    1936年1月17日,刘少奇从瓦窑堡出发,途经陕西鄜县(今富县)、耀县去天津。为了保证安全,刘少奇一行避开大路,沿山间小道、僻野荒径前行,翻山越岭,爬坡过沟,有时还得穿过树林。经过30多天的长途跋涉,才到达临潼,乘上开往天津的火车。在二三月间,他们终于抵达天津,入住在日租界兴安路北洋饭店。

    几天后,一位手拿《益世报》的人出现在北洋饭店,他就是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王林。由于刘少奇化名为“胡服”,王林并不知他的真实身份。据王林后来回忆:第二次“谈完话后,他才用手在桌子上写了刘少奇三个字”。不久,刘少奇在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林枫的协助下,搬到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惠兴德成衣铺”楼上居住,以正在养病的南开大学周教授的名义作掩护。

    就这样,刘少奇开始了在北方局的工作。

抗战时期的刘少奇

署名“K.V.” 向火线去

    在纪录片《曙光》中,中共天津党史研究室的李卫永给张新华展示了一份1936年4月1日天津发行的《大公报》,上面有一篇题为《北平学生抬棺游行》的报道。事情发生在是年春天,18岁的北平高级中学学生郭清,因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警察抓捕,受到严刑拷打,于3月9日惨死狱中。北平学生得知这一消息后,群情激奋。北平学联征得中共北平市委同意,决定于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三院举行追悼大会。追悼会上,警察的出现使得事件迅速升级。当即学生们抬棺上街游行,行至南池子附近时,他们突遭大批军警残酷镇压,100多人被打伤,许多学生干部被捕。

    身在天津的刘少奇看到报道后,立刻决定抓住这一事件,在党内进行教育。4月5日,他给北平同志写了题为《论北平学生纪念郭清烈士的行动》的一封信。出于秘密工作需要,刘少奇署名“K.V.”。在信中,他指出:当敌人想尽一切办法来进攻爱国人民的时候,处于防御地位的爱国阵线,应该采取的正确的策略是,更加巩固与扩大人民的统一战线,保存、巩固与加强自己的组织和阵地,暂时避免和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以准备击退敌人对于人民的进攻。信中刘少奇还说:“郭清是应该追悼的,应利用这件事来更激发群众抗日反汉奸的情绪。但不应采取今天这样的方式,可以设置灵堂由各界人士自由去致祭、送挽。如果要开追悼会,可以与学校当局商议,可以请学校当局、教授讲演,也可以举行比较盛大的葬仪,就是说完全公开地进行纪念。如果遇到某些事不能得到允许(如开会、盛大葬仪等),就少做一件两件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这样做,我们相信会得到成功,不会失败。”这封信给华北地区尤其是北平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带来很大震动。

    4月初,刘少奇又撰写了《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一文,也署名“K.V.”。文章列举了,“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的种种表现及危害,分析了这种“左”倾错误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党内严重地长期存在的原因,着重指出:“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是目前党内的主要危险。现在必须彻底揭发这些错误,必须给这种错误以致命的打击并把它彻底从党内肃清出去。”

1936年4月,刘少奇署名“K.V.”撰写的《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一文(部分)。

    这两篇文章同时发表在中共河北省委内部刊物《火线》第55期上。由于文章视角新颖以至于党员们都在打听这位“K.V.”是何许人。

    之外,刘少奇用“K.V.”的名字在《火线》上还发表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区别及其联系》《肃清空谈的领导》《所谓具体领导》《怎样进行群众工作》等多篇文章,对党的干部进行教育。他还注意发动广大干部来参加讨论“新策略路线中的问题”。为此,刘少奇在《火线》上刊登了一则《KV启事》,提出:“我发起在《火线》上组织一个讨论会。这个讨论会不要另外的组织形式,每个同志都可以参加,对于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最好是与目前现实生活有关的重大问题,新策略路线中的问题。如果同志们赞成我这个提议,就请你们提问题与意见,简单写给各级党组织,由组织汇齐给《火线》,在《火线》上发表并讨论。”

    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后,正确贯彻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他对白区工作的方针、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的指示,尤其是那些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使得广大干部、党员深感“多年来未解决的问题,如今解决了”。

五月鲜花 开遍原野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1936年夏,华北形势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日本侵略者以“防共”“保桥”的名义,向华北大举增兵。在华北的日军由8000人增至2万多人,古北口、山海关各驻日军一个师团,其余兵力分别驻在平津、通州及北宁路沿线各地。日本军方不仅将“天津驻屯军”改为“华北驻屯军”,司令部仍设在天津,还大肆修建军事工程。华北局势岌岌可危。这一切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极大愤慨。

1936年5月28日,天津学生参加游行示威的场景。

    5月中旬,刘少奇领导的北方局在研究了天津的形势后,决定发动天津学生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从而推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全国实现停止一切内战、抵抗日本侵略的目标。根据中共天津市委指示,天津学联在5月28日进行了游行示威。这一天,天津学生高举“反对日本增兵华北”的大旗,高呼“抵制日货,制止走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特殊化”等口号,走上街头。游行队伍分南、北两路:南路由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广东中学、三八女中等校学生组成,行至金钢桥南边;北路由北洋工学院、法商学院、河北工学院、女师学院及河北一师等校学生组成,行至金钢桥北边。南、北两路学生队伍在金刚桥会合后,又在官银号召开了近万人的群众大会。会上,学生们慷慨激昂地讲述了华北危亡的形势,要求全国枪口一致对外。会后,他们再度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等活动。各校在游行后罢课3天。

    天津发生“五二八”抗日大游行后,北平、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纷纷响应。爱国学生和民众的示威,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的野心,并促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改变撤往冀南的意图。

    根据刘少奇的意见,爱国学生们在游行中喊出了“拥护二十九军抗日!”“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拥护宋哲元将军抗日!”的口号,激发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广大官兵的抗日爱国情绪。6月,刘少奇派人赴陕北向中共中央汇报华北抗日救亡运动情况时谈道: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中下级官兵与学生民众的关系改好,宋哲元的态度亦有进步。

    1937年2月下旬,刘少奇率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移驻北平。在离津时,“惠兴德成衣铺”的老板王惠赠送给刘少奇一件中式长袍,刘少奇则回赠了两把木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惠将这两把木椅捐献给了国家。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19日 总第375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