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档案中的“纪兰精神”与代表初心

——从全国人大机关室藏档案看申纪兰代表履职底色

作者:谢 甦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09 星期二

    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西沟考察调研时指出:“西沟60多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缩影”“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向申纪兰同志颁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最早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6年的光辉岁月。她一生不忘初心,忠诚为党分忧、忠实为民代言,坚持履行“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的庄严承诺。根据全国人大机关室藏档案记录,仅申纪兰代表领衔提出的议(提)案、建议就有106件,议案、建议原件多达400余页。这厚重的议案、建议档案,涉及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多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的是她从未改变的红色底色,浓缩的是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执着坚守。

    不变初心,见证家国巨变

    时间不语,书写着壮伟的历史。申纪兰作为唯一一位第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翻开全国人大机关室藏代表大会照片档案,一身蓝色的旧式西装,脚上一双黑布鞋,来北京开会的申纪兰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的朴素穿着,本已灰白的头发在染过之后显得黑亮浓密。她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扎根群众,忠实践行党的优良作风。

    20世纪50年代,申纪兰带领西沟妇女从锅台、灶台、碾台走向田间,在封闭贫瘠的小山沟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她是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刊发了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民主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所在的平顺县西沟村,位于太行山区,山高沟深地不平。当年为彻底改变西沟“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恶劣生存环境,她组织“娘子军”与全村人一起苦战几十年,硬是在石头山上造出森林“绿色银行”。改革开放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探索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农林牧副一起抓,治山治沟、兴企办厂。党的十八大以来,申纪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乡亲们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把西沟建设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她用一生的时间,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改造西沟,将“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没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的西沟变成了“山上有银行,山下有工厂,太原城有开放窗”的富裕村。

    申纪兰曾说过,能够一路见证共和国的成长,感受伟大祖国的变化,是自己的荣幸和自豪。翻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团简报档案,她在山西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时的发言历历在目:“我是农民代表,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啥盼啥。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为人民代言,一辈子替农民说话

    档案无言,记录着申纪兰坚守为民初心,忠诚执着履职的风采。申纪兰的人生经历是一部中国农民当家作主的简史,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着共和国的沧桑巨变。

    翻阅全国人大机关室藏申纪兰代表议案、建议档案,不难发现,虽然她提出的议案、建议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对“三农”的深切关注。她多次说过:“我是农民,就要为农民说话;是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履职66个年头,时光在忙碌中悄然飞逝。“生活在最基层、最普通的人民群众中间,才能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说话”。她提出的议案、建议涵盖耕地、交通、教育、水利建设等各领域,始终守望农村,始终关注“三农”问题——保护耕地、山区交通建设、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她深知农民所想所期所盼,她带来的议案和建议依旧是来自鲜活的农村基层,饱含着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她继续聚焦“三农”、聚焦脱贫攻坚,建议将农村水电自供区并入国家电网,提升农村供电水平。“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一件件来自农村、来自基层,一页页写满为农民说话的牵挂与情怀,凝聚她心血的议案、建议,不断得到采纳和兑现。

    从档案中不难看出,“路”是申纪兰所提议案、建议中的高频词。平顺县地处太行深处,祖祖辈辈充满对路的渴望和期盼。1954年,申纪兰第一次到北京参会时,牵着毛驴走了7个小时才到长治,搭上卡车到太原,再随代表团一同进京,一共花了4天时间。从沙石公路改造到高速公路建设,从修建铁路客运专线再到城际铁路和旅游轨道交通,山区修路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她的议案、建议中关于“路”的关键词也在不断更新。几十年间,她通过议案、建议将平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2020年2月2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平顺等16县退出贫困县,标志着平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意味着申纪兰多年夙愿终于成真。

    忠诚执着履职,用行动践行“代表观”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是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在她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名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本色。她见证了新中国由弱到强的历史,也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她的代表生涯,是观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样本。

    翻阅档案,我看到申纪兰在《为人民代言》中的自述:“多少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人民对人大代表的信赖和敬重,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只有扎根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为人民代言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一名普通农家女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不会忘记党对我多年来的关心和培养,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和厚望,扎根农村,为群众说话,为老百姓办事,为山区农村小康建设尽心尽力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永远的追求。”人大代表要替人民群众说话,对人民群众负责,把人民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基层来。她曾说:“我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甚、盼甚。”她这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土地、没有脱离过人民,即便担任“厅官”,也坚定选择“六不”——“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在审议大事时心中有数。“群众的每封来信都看,看完都会认真整理”,人民群众反映的事,她牢牢记在心上,总是及早反映、尽快落实。这些坚持,源自“人民代表”的清醒认知——“代表”要代表人民说话、要为人民办事。“每次都带着乡亲们的建议、意见来,我要整理成厚厚的议案,不好好整理对不起大家的信任和嘱托啊!”从第一届参会时的忐忑,到第十三届时的从容,申纪兰用了一个多甲子的岁月,以行动践行着她的“代表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级人大代表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主力军,这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民代言、为民用权、为民服务。倾听最鲜活的民声,收集最真切的民意,将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和建议从田间传到中央,并积极推动其依法有序进入国家决策和各项工作中,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这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常态。人大机关的档案工作者将用扎扎实实的档案工作去镌刻下这些历史印记,原原本本留存人民底色和不变初心!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8日 总第375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