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抗美援朝精神永放光芒

——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作者:王琼瑶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01 星期一

    近段时间,电影《长津湖》引发了观影热潮。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塑造了伍千里、雷公、梅生、余从戎、伍万里等多位个性鲜明、有胆有识的志愿军战士形象,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热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地找来书籍和资料详细了解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近15万人,在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浴血鏖战20余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团的记录。长津湖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局势,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拐点。毛主席评价说,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1950年,朝鲜的战火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措手不及。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的志愿军临危受命、踏上征途,将在完全陌生的国度去和最强悍的敌人作战。这彰显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中,年轻气盛的伍万里突然打开列车车门,落日余晖下的长城如油画般映入眼帘,巍峨磅礴、蜿蜒壮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岂容敌人践踏!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山河无恙,我们义不容辞!”这一定是列车上出征志愿军战士的共同心声。“当我跨过鸭绿江,看见对面炮火的时候,我的身后就是祖国!”和我们一样,志愿军战士也是渴望和平安定,向往岁月静好的普通人,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指导员梅生说,这场仗如果他们不打,就是他们的下一代要打。他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不打仗。正是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用铮铮铁骨捍卫了祖国的万里山河,我们才能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面对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自身后勤补给严重匮乏、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爬冰卧雪、昼伏夜行,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凭靠超强的意志力、顽强的忍耐力和严明的组织纪律克服了千难万险,完成了超越极限的任务,彰显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精锐部队,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攻坚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怀揣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坚定信念,冒着敌人的强大炮火和枪林弹雨,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钢铁意志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70年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称赞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冰冷残酷的战争场景与志愿军战友间的温情场景在电影《长津湖》中交织出现。尽管身处异国他乡,穿插七连的战士们始终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牵挂,连长伍千里惦记着回家为父母盖几间房,指导员梅生想着战争结束后给女儿补习算术,炮排排长雷公向往以后回老家沂蒙种几亩田……他们明白战斗的意义,深知任务的重大,“保家”与“卫国”是融为一体的,这场仗必须而且一定能够胜利!这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感恩节前夕,美军在温暖的军营里享受美味佳肴,而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冻土豆,他们打趣着、说笑着,丝毫没有因为敌人的强大而感到恐惧,更没有因为恶劣的环境而熄灭心中的火焰。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保护,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昂扬的斗志、坚定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是志愿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法宝。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奉命攻击柳潭里以南9公里的死鹰岭,阻击美军陆战一师南逃。他们在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着一切。

    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以俯卧战壕、手握钢枪的战斗姿势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不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面对“冰雕连”,美军指挥官不由得肃然起敬,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银幕前的观众早已潸然泪下。

    影片中,为阻止南逃的美军,志愿军第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独立小高岭之巅,在战友们都倒下的时候,面对蜂拥而上、逼近山顶的敌军,他毅然抱起仅有的1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作为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用生命捍卫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用鲜血染红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名将永垂史册。宁可冻死也决不退缩的“冰雕连”、抱起炸药包冲入敌军的杨根思、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

    70年后的今天,我们深切缅怀这些战斗英雄和革命先烈,学习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和赤胆忠心,向他们致敬。

    1950年,当朝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时,在毛主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果断决策下,数以万计的中华优秀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毛主席把儿子毛岸英送上了朝鲜战场。毛岸英为抢救作战地图献出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

    年少时,我在语文课本上读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至今都记忆犹新。

    许多像毛岸英、罗盛教一样的志愿烈士们用生命昭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

    1958年10月,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时送上的《朝鲜人民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信》中写道:“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同朝鲜人民一起,表现出的光辉的英雄精神,成为热爱和平和正义的世界上所有善良人们的骄傲……你们在抗美援朝的旗帜下,为援助朝鲜人民而进行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活生生的榜样。”

    在抗美援朝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赢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多年后,美国人回忆起这场战争时说,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打败了他们,这一定是历久弥新、永放光芒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长津湖》中有几处蕴含“档案元素”的小情节,让身为档案人的我印象尤为深刻。

    连长伍千里随身携带了一本小册子,上面记载着连队每位战士的名字,标明了每位战士的编号、出生年月和牺牲地点。一个只有百余人的连队,册子上却记载了677位,其中有数百名牺牲的战士。他们的牺牲地遍及孟良崮、南麻、济南、双堆集、碾庄、临朐、上海等。最后,当雷公为了把美军的标识弹移开而壮烈牺牲时,伍千里又掏出小册子,看着满是红框的名字,想着一个个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战死沙场,他百感交集。当把编号17“雷睢生”的名字画上红框时,他顿时泪流满面……这本“英雄册”正是一件经历战火的档案,它向我们诉说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

    影片中,伍千里带领穿插七连在1100高地附近与美军第7师第31团展开激烈交战,最后击毙敌军指挥官,捣毁敌团部的同时缴获了团旗,这个号称不可战胜的北极熊王牌团全军覆没。

    如今,这面被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作为实物档案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向世人宣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任何敌人都战胜不了的。

    作为新时代的档案人,我们只有继续传承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好”和两个“服务”的殷殷嘱托,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才能守护好红色宝库和精神财富,利用档案增强文化自信,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0月28日 总第374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