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精准脱贫“回头看” 美好生活在眼前

再来深山看远亲

作者:何 堃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9-17 星期五

    3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档案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唱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幕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今年初秋,朝霞初升,我又与同事驱车重回故地——同心县张家塬乡海棠湖村,再唱帮扶路上“扶上马、送一程”“回头看”的连续曲。

    车轮滚滚,一路疾行,山谷原野,群山环绕,一会儿高路入云、风清气淡、放眼量天,一会儿路入涧底、草木葱茏、鸟雀穿翔。

    经过200多公里约4个小时的车程跋涉,下车时腰酸背痛、腿脚麻木、步履蹒跚。歇息片刻,一路前行,我和同事们分头开始了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路上的进村入户、走亲访友工作。

    海棠湖村是同心县最南端、与陕甘宁三省区毗邻接壤的最偏远乡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当地老百姓曾经的生活写照。吴忠市档案馆接受了这里34户建档立卡户“一包三年”的结对帮扶任务。随着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经过当地群众的努力奋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得到充分落实,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3年多来,看到翻过的山、跨过的梁、涉过的沟,途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看到跑熟的道路、踏熟的门槛、见熟的面孔,听到乡亲们朗朗的笑声,是那么的亲切,群众的衣食住行也是样样舒适,今非昔比。

    眼前的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天空依旧那么蔚蓝,空气依旧那么清新,草木依旧那么苍翠,一切的一切都没变,但又和从前明显不同了。

    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星星咋不像那颗星星哟,月亮也不像那个月亮,河也不是那条河哟,房也不是那座房”。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脱贫攻坚,移民搬迁。

    中国古代寓言就有愚公移山、打造宜居环境的传唱,今天,名不见经传的海棠湖村将“愚公移山”演绎成当代现实。

    走进扶贫搬迁集体农庄,足有8米宽的乡村硬化道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排排新房栉比鳞次,家家门前树木葱茏。水泥道两旁的绿化带花团锦簇,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厕所革命”后,这里的群众足不出户就可方便自如。家里的自来水清澈透明、清洁卫生,结束了山区群众祖祖辈辈喝地窖水的历史。乡亲们的脸上乐开了花,幸福生活的喜悦溢于言表。

    走进马大哥家,3年前,他还一身褴褛地跪在粮场筛选粮食,如今,他住进了新建的瓷砖贴面砖瓦房,席梦思大床、沙发、茶几、彩电、冰箱等主要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几十亩庄稼因旱情严重几乎绝产,好在还有存栏的近200只羔羊,今年出栏羔羊就有70多只。天天打草喂羊,马大哥忙得不亦乐乎。这3年里,他给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儿子儿媳常年外出务工,他自己也续了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我的帮扶联系对象张大爷老两口年过古稀,患有慢性病,之前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是上进心不减。经过政策扶贫,他们的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2019年提前脱贫摘帽,常年存栏羊只30只,政府兜底补贴5000元,粮补、草补秋后兑现。他说:“党有好政策,政府帮扶我们,我们就要借力站起来,不能躺着让人扶一辈子。”如今,他虽然已经住进了集体农庄搬迁安置房,但依然怀念老院子。老人家白天干完农活后,习惯在老院子里散步,晚上回到新家歇息,生活方便。他不仅把农活打理得妥妥当当,还搞起了养殖业,继续享受着政府原有的帮扶政策。

    这里的集体农庄建造是一种风格,户户一样。初来时,如果不记门牌号,还会走错门。住在集体农庄的古稀老人寇大爷家大门两侧柱子上醒目的金色黄球与别家的不锈钢球装饰不同,很是别致醒目,我们每次都是奔着“黄金球”找到他家的。老汉憨厚朴实、笑脸盈盈、性格爽朗,老伴妻随夫转、夫唱妻和,老两口幸福甜蜜,开始颐养天年。他们赶上了政府建房补贴的好时机,又多建了几间房。房子配有砖墙铁大门,院落是水泥地,门窗是钛合金的,客厅宽敞大气,印花瓷砖铺地、乳胶漆墙面、窗明几净;卧室干净整洁,洗浴间、卫生间配套完善;院落里,厨房、农用房、自来水、太阳能、自给供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方便遂心,让人羡慕不已。我逗乐说:“寇大爷,您这样大的房子,我们住在城里的人也没有您舒心。我们几个人今天不回去啦,就在您家住一宿,体验一下新农村的新生活。”寇大爷乐呵呵地满口答应道:“住下住下!”

    每走一家,热情好客的乡亲总要拿出家里的水果或土特产让我们吃。不吃,还硬往手里塞。我们觉得好难为情哟,只好品尝一下,别让乡亲多心,总算是一种安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年54岁的建档立卡户陈大姐,丈夫去世后,自己承担一切,节衣缩食,一心培养孩子上学,不想让孩子当“睁眼瞎”。家里除了大儿子初中未毕业外,小儿子大学毕业,现在本区一家企业工作已经两年了,小女儿读的是中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快毕业了,是全村第一个本硕连读的大学生。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是帮助陈大姐全家渡过难关的有力支撑,政府资助陈大姐的两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结束了住窑洞、吃芋头、赶着羊儿过春秋的穷苦日子。

    山乡巨变,山里几代人的梦想逐渐实现了。海棠湖村村主任张鸿柱如数家珍地说:“全村之前的34户建档立卡户都及时过渡为巩固提升户,继续享受‘四个不摘’扶持政策,70%的群众搬进了集体农庄。有3家巩固提升户兜底资金实行托管分红管理,上年分红1.2万元至1.6万元不等。截至目前,全村没有出现返贫现象。国家设立的5年过渡期帮扶政策不变,这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固保障。”说到今后发展时,张鸿柱说:“搬迁到集体农庄的群众的交通、居住环境彻底得到改善,但在生产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搞家庭养殖业、种植加工业缺乏场地,电子通信讯号不畅,电商发展缓慢,我们呼吁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近期,吴忠市档案馆把脱贫攻坚“四个不变、四个不减”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深化落实帮扶工作责任,调整配强常年驻村干部,全馆干部实行“包户月联系制”,开展“回头看”工作,摸底排查帮扶对象是否返贫致贫并实行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9月16日 总第373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