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广东最早的石印画报《时事画报》

作者:特邀撰稿人 周利成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9-06 星期一

    1884年,随着中国第一份石印画报《点石斋画报》在上海问世,中国画报进入了石印时期。这时的画报,以刊载讽刺画、时事漫画和宣传画为主,在内容或形式上,为画报的大量出现准备了条件,也为此后漫画、连环画、年画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广东地区最早、最具影响力的石印画报当属《时事画报》。

    1905年9月,《时事画报》创刊于广州,高卓廷为发起人,潘达微、何剑士等任编辑。1908年,画报因报道孙中山领导的钦廉起义和黄明堂发动的河口起义而激怒清廷,曾一度停刊,报社被迫迁至香港复刊。后又因画报鼓励广州新军起义,清政府发出7通照会要求港督勒令该报停刊,但港督未予理会。1910年,《时事画报》出至第131期后停刊,1912年10月与《平民画报》合并在广州复刊,更名为《广州时事画报》,至1913年停刊,出刊12期。

    《时事画报》为综合画报,石印本,十日刊,12开,每期42页。创刊号中的《本报约章》表明了其办报初心和宗旨:“抑吾以为中国生死存亡问题,决于今日而已。同人之创办斯报也,本善善恶恶之旨,以缮警醒图为目的,以深入人心为最后希望,有造福于社会者,则绘以为纪念……仿东西洋各画报规则办法,考物及记事,俱用图画,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旨。”

    从图画方面来看,《时事画报》主要着眼于社会新闻、中外时事、历史典故等,多为中西结合画风;从文字方面来看,其内容包括时政要闻、社会百态、时事评论、杂感随笔、诗词小说等。

    《时事画报》兼具革命性、先进性、艺术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它利用舆论力量推动辛亥革命的发展,批判社会陋习和封建迷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广东地区不同阶层的民众生活和社会百态。

    《时事画报》第三期刊登的《论粤绅对于黎绅被逮之感情》《黎国廉出狱书痛》两文,记述了在广东绅商黎国廉为商请命、被捕至获释的过程中,地方官商或设法营救,或袖手旁观的两种表现。

    1905年,张之洞奉旨督办粤汉铁路。数月后,他在湖北武昌召集粤、湘、鄂绅商会议,决定三省“各筹各款,各修各路”。随后,他又以商股筹集不易为由,压制三省“商办”。两广总督岑春煊为保证官府对铁路的控制权,提出要加收捐税为粤路筹款,遭到广东绅商的强烈反对。1906年1月12日,盛怒之下的岑春煊下令以“破坏路政”为名,逮捕了广东绅商代表黎国廉。广东各界一时为之震动,纷纷设法营救。

    广东绅商黄景棠闻讯后,立即从潮汕赶回广州,在拘押所与黎国廉商议由粤商集体筹股建设粤汉铁路,如果铁路建成,则“破坏路政”罪名不攻自破。1月29日,黄景棠邀集广州善堂董事、行商开会,集股筑路计划得到众绅商的一致支持。2月3日,九大善堂、七十二行等广东商界人士在广东总商会召开集股大会,黄景棠任会议主席,各行赴会者挤满了总商会内外。粤汉铁路需资2000万,集股每股5元,黄景棠带头认捐10万股,广州行商认捐180万股。

    在商界为营救黎国廉而奔走出力之时,曾任贵州巡抚的邓华熙、天津知府凌福彭、翰林吴道镕和岑春煊幕僚左宗蕃等粤籍官绅,非但对黎国廉入狱漠不关心,就连有人登门求助也是推三阻四。

    黎国廉被捕后,粤省某道员屡至邓华熙宅拜访,请其出面为之调停,邓华熙始终不置可否。后某绅再至邓家,诘问他为何不出力营救?邓华熙答称:“我与岑春煊素有交谊,此事不便出面。”

    广东丝行商董凌朝康虽年逾七旬,但因其德高望重,仍被七十二行推为代表。他为营救黎国廉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天津知府凌福彭为其侄辈,竟致函回粤,劝其切勿干预此事。凌朝康回函质问称:“此系全粤公愤之事,若谓不可干预,更有何事可干预?”

    黎国廉被捕后,粤商多次在广东总商会集聚商议营救之策,而身为该会总理的左宗蕃竟然不见踪影。有人推测,他的逃避意在表明岑春煊之命不可违。

    1月15日,粤商在广东明伦堂集会,联名致函岑春煊。翰林吴道镕曾为岑春煊老师,起初不肯在函上签名,后被人揶揄,勉强签名而去,事后竟又找到某绅请求除去其名!

    鉴于广东绅商的不懈努力,2月16日,岑春煊将黎国廉释放,并转而支持粤路商办。黎国廉未入狱前,不过是一世家子、一道员,但其出狱后却受到粤人普遍拥戴,“捕黎者将以辱黎,而实适以荣黎”。但当时也有人担忧,黎国廉出狱后粤商集股计划能否继续?粤汉铁路能否如期建成?事实证明,没过多久,粤商就集资300余万股,粤汉铁路南段遂成,即为今日之京广线广韶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9月3日 总第372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