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新四军挺进江南第一战

作者:许海芸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8-13 星期五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保卫领土,共御强敌,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开始第二次合作。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华北等广大地区同日军进行殊死较量;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长江下游南北敌后区域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游击战。其中,新四军先遣支队主动出击,在江苏镇江韦岗打响的韦岗之战,作为新四军江南抗日的第一战,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振奋了江南人民的抗战情绪,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挺进江南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湘、鄂、赣、闽、粤、豫、浙、皖等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全军下辖4个支队。1938年3月至4月,新四军各支队在军部统一领导下,分别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皖北霍山流波疃集中整训,待命挺进敌后抗日。

    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新四军的部署是要求新四军建立2个主要军区和6个辅助军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苏浙皖赣边区,以皖南为中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南京、芜湖、杭州、浙赣路与湖口之敌。运筹帷幄的毛泽东尤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茅山地区。茅山位于南京、镇江和无锡侧面敌后,如果新四军行动到此地,就完全脱离了国民党军的控制,将来还可以从扬中一带北渡长江,深入到长江以北的苏中、苏北地区。为此,他在给新四军军长叶挺发出的电文中指出:“但在目前最有利的发展地区还是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础。”

    为慎重起见,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从第一、二、三支队抽调骨干组成先遣支队,由粟裕任司令兼政委,熊梦辉任参谋长(因病未到职),钟期光任政治处主任,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和3个侦察连共400余人,先期挺进苏南敌后,实行战略侦察,为主力部队挺进江南做准备。

    1938年4月26日,新四军军部召开先遣支队挺进敌后动员大会。项英讲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号召大家紧密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把战略侦察任务完成。陈毅也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先遣支队向苏南敌后进军,任务是了解苏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地理情况,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团结友军,加强群众工作,开辟新四军主力前进的道路。

    4月28日,先遣支队在粟裕率领下,由岩寺出发,经石埭、青阳、南陵等地,一路冲破了国民党溃军和土匪的重重阻碍,于5月22日抵达江宁县铜山镇。之后,陈毅也率领第一支队离开岩寺地区,沿着先遣支队开辟的路线向苏南挺进。先遣支队到达苏南后,一面派出便衣人员到各处调查了解苏南沦陷后的情况,了解江南的地形及风俗民情;一面派出3个武装侦察组分赴南京、镇江、丹阳方向侦察敌人的军事部署和行动,测绘地图,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挺进茅山做准备。

下蜀破路

    新四军初到江南敌后,人民群众对新四军不了解,抗战信心也未树立,对新四军能否打败日寇持怀疑态度。粟裕和先遣支队的指战员们认识到,要在苏南立足,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只有用实际的抗日行动才能教育群众,扩大新四军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用抗日胜利的战果来鼓舞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

    6月1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电令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以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新四军军部当即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第一支队各一部,共4个连,携带电台1部,由现地出发,于3日内到达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路的任务。

    接到命令后,粟裕当即进行了紧张准备和战斗动员。当日下午4时,粟裕率先遣支队两个连和一支队两个连从溧水县李家山出发。同时,陈毅率第一支队一部向东到竹篑桥,再向北折宝堰、白兔,相机策应。粟裕率部迅速向破袭目标挺进,本拟当晚通过天王寺与溧水间的公路,但在新桥5里处的王庄被国民党76师警戒部队所阻,直到12日午后才得以由王庄继续前进,经过连续3个雨夜的急行军到达预定地点,于15日拂晓前抵句蜀公路以东的徐家边隐蔽。

    我军于15日晚10时到达下蜀街,一部在火车站附近警戒,另一部按预定计划开始破坏铁路。因所带的爆破材料无法使用,只好徒手作业。在漆黑的雨夜里,新四军战士们在群众的帮助下,拔道钉、撬铁轨、搬枕木、剪电线,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破坏了下蜀东站两侧长达40米的铁路与电线。随后,粟裕令警戒部队向火车站之敌发起攻击,因敌固守,未予强攻,部队安全撤至下蜀以南20里的东谢村隐蔽休整。16日晨,一列从上海开出的日军军车在下蜀越轨翻车,沪宁铁路交通中断数小时。

    先遣支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破袭任务。虽然未能攻下下蜀火车站,但在袭扰过程中,新四军战士们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传播要在数日内攻克句容县城的消息,造成敌人恐慌,引诱敌人增援,以便寻机歼灭之。16日,日军即从南京增兵7卡车,汤水、桥头、高资等处的日军也有所增加。

    为积极打击敌人,扩大战果,同时避免敌人的突袭,粟裕决定将部队转移至距下蜀不远的韦岗,给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来一场伏击战。

韦岗伏击

1938年6月19日,叶挺、项英转报粟裕率部破坏下蜀铁路及
在韦岗伏击日军车队战斗情形致蒋介石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先遣支队初到江南时,就仔细侦察了南京、镇江地区的日军及其活动规律。当时日军为确保武汉会战的胜利,在江南这个“战略后方基地”采取了相应措施,每日都有许多日军车队从镇江经句容驶往南京等地,运行时间也很有规律。其中,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处的韦岗正是日军车队由镇江通往句容的必经之地。此地多是丘陵和小山地,地势险要,公路东西两侧分别是赣船山和高骊山,镇句公路从山谷蜿蜒而过,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完成下蜀破路的任务,稍事休息后,粟裕于16日晚召集骨干开会,进行动员组织,部署韦岗伏击战。会上,粟裕指出此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吃苦耐劳、迅速、隐蔽、灵活、勇敢等战斗要求,最后从各连挑选精干人员100余名,组成6个步枪班、1个轻机枪班、1个短枪班,参加战斗行动。

    17日凌晨2时,粟裕率参战部队冒着大雨,沿着曲折泥泞的小路,向韦岗疾速前进。上午8时,部队到达赣船山和高骊山之间的预定地点后,迅速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准备截击日军汽车队。8时10分左右,日军车队先头第一辆汽车由镇江方向驶来,进入伏击区域。早已潜伏在山口的侦察班遵从粟裕的命令,让敌通过,截其退路。骄悍跋扈的日军不注意侦察,根本没有料到新四军会在此处伏击他们。当日军汽车驶入山间公路时,我军机枪班迎头射击,击中敌车汽缸,但汽车仍向前猛冲过去,至山南口外才停下。由于我军后续部队尚未赶到,致使整车日军全部逃跑。

    因雨天有雾,加上公路道弯,后面的日军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约六七分钟后,日军第二辆汽车进入我军伏击区,战士们当即用机枪、手榴弹一阵猛击,敌军汽车翻入公路旁的水沟中,驾驶员和一名日军军官被当场击毙;另一名日军军官潜伏在车底下,用刺刀刺伤近前搜索的新四军战士,而被当场击毙。又过了约5分钟,日军第三、四、五辆汽车接连进入我军伏击区,车上共有日军约30名。新四军战士们立即猛烈射击,日军第三、第四辆车被击中;第五辆车见势不妙,紧急刹车,停在伏击火力射程之外,车上日军全部跳下车,潜伏在公路两侧草丛中,以密集的火力抵抗。新四军以一部占领路北口右侧高地,用机枪猛烈射击,终将日军击溃。残存的日军放弃了车载物资,抢了部分伤兵和死尸,开车逃走了。

    战斗结束后,粟裕命令部队迅速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及焚毁日军汽车,然后撤退。当从镇江开来的大批日军援军对我军阵地大肆报复攻击时,粟裕已经率领部队安全撤离了。韦岗伏击战激战半个小时,共击毙日军土井少佐、梅泽武四郎大尉等10余人,击伤8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10余支、子弹千余发、日钞7000余元,以及车中满载的各类军需品。

    韦岗伏击战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闻悉首战告捷,第一支队司令陈毅当即口占七绝一首:“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在江南首战的胜利,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振奋了江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情绪,戳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江南人民抗击日寇的信心。自此,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威名在江南敌后广泛流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8月13日 总第371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