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善于倾听读者意见的《中国画报》

作者:特邀撰稿人 周利成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8-09 星期一

    1925年8月8日,《中国画报》在上海创刊,报馆地址位于山东路望平街171号。潘毅华、张光宇、徐小麟三人各出资100元作为基本金,不取薪金。潘毅华任文字编辑,张光宇任图画编辑,徐小麟任摄影编辑,张光宇的胞弟张振宇也被请来襄助绘画。画报由良友印刷所代印,徐小麟的心心照相馆负责发行。不久,徐小麟离沪赴粤,其负责事务全权交给张光宇。因三人订立的合同中规定,无论何事,如得多数人同意即可决定。所以,徐小麟走后,张光宇一人代表两人,他的决定皆可作为报馆的决策。后来,报馆又聘请闻野鹤加盟,担任文字编辑。但闻野鹤身体孱弱,不堪重任,从第24期开始再由潘毅华接任文字编辑。

 
1925年8月8日,《中国画报》创刊号一版。

    《中国画报》属综合类画报,三日刊,道林纸,铜版印刷,4开二版,每期售价3分。该报以弘扬文化、提倡美术为宗旨,其作者有顾肯夫、胡旭光等,特约绘画者有严独鹤、王钝根、周瘦鹃、钱病鹤、唐世昌等。画报出刊至第25期时,曾因江浙战事交通中断而暂停刊行,交通恢复后复刊,期数仍连续计算。画报第29期改版,由竖排版改为横排版,版面改为4块,增加了广告版面。同年12月25日,《中国画报》出刊至第40期后停刊。

 
1925年11月22日,《中国画报》第30期一版。

    《中国画报》图文并茂,印刷精良,以刊载娱乐新闻和文艺作品为主,兼有时事新闻和评论。文字方面刊有名人小传《李彦青别传》《陈微明君之太极拳》《齐燮元之胆》等;诗词《清宫词》《湖上杂诗》《秋诗》等;影评《〈冯大少爷〉影片之我见》等;随笔《海外奇谈》《垂涎记》等;轶事《李春来轶事》等;时事新闻《南洋烟草公司之新消息》《弱女千里访仇记》《海上英雄之巨舶》《骗子就逮记》等;游记《清宫西路游记》等。图片方面以刊登书画作品、人体艺术、名人小影、电影剧照、漫画为主。

    《中国画报》善于倾听读者意见,时时进行改良。比如,因创刊号内容较为正统,出刊后,读者嫌其缺乏令人感兴趣的文字,故该报自第2期起增加了社会轶事的内容。又如,创刊号采用墨蓝印色,因编者认为该色清晰雅丽、不伤眼,虽然印价较贵,但仍决定采用。不料出刊后,竟然出现少数画报墨色较淡,致使铜版画不清楚的现象。读者来函提议采用棕色墨。该报为满足读者要求,自第2期起改用棕色墨。除了积极接受读者的建议外,该报还向读者征集他们最喜欢的图片和文章等。画报第14期上刊登的叶景梁撰写的《我看〈中国画报〉的次序》一文称,上海当年有很多画报,但他最喜欢《中国画报》,原因有二:一是颜色美观且不伤目力;二是图画清晰而美丽有致。他还列出了阅读《中国画报》的先后次序:封面电影明星、内文中电影明星、聿光先生的《理想画》、名人手迹、风景名胜、古代绘画、名花玉照、文字作品。

    1925年8月24日至9月23日,该报为提高发行量,特举办推销大会,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推销员。推销员任务达标后可获赠一年的《中国画报》,如果不要赠报也可直接兑付现金。外埠推销员所得奖金,可经邮局汇款。报馆还可代购各种奖品,但是邮费须由推销员支付。这一招果然奏效,该报订阅量一度达到3万份以上。

    缺乏稿源是当年画报类刊物的一大通病。由于《中国画报》与同时期的《三日画报》和《大方》画报关系融洽,因此,他们之间便有图片共享、文字互借的默契。1925年《大方》画报第4期刊登的《〈中国画报〉馆失窃记》一文,就见证了这份“默契”。文中称,《大方》画报创刊后,缺少外稿,编辑只得每天从早忙到晚地写稿,但仍有捉襟见肘之时。为此,该报经理叶仲方跑到《中国画报》报馆去找潘毅华借稿子。他到楼上办公室一看空无一人,但见桌上放着两块铜版和十几张模特小照,不禁大喜过望,见左右无人,遂伸手将铜版、照片悉数装进自己的皮袋之中。出门后,叶仲方忍不住取出照片,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突然,一只手猛地将照片夺去。叶仲方抬头一看,原来是潘毅华回来了。可到手的东西他怎肯放弃,连忙再去抢,但只抢到半张照片。潘毅华手中握着抢回来的照片,口中骂着叶仲方不打招呼就偷东西!叶仲方见势不妙,脚底抹油——溜了。回到自家报馆,叶仲方连夜将偷来的两块铜版和半张模特小照安排上版,第二天就见了报。事后,他竟然还在《大方》画报上刊发《〈中国画报〉馆失窃记》,以此向潘毅华说声“对不住”,劝他“不要动气”。潘毅华阅后,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8月6日 总第371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