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最可爱的追梦人

作者:王彩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7-27 星期二

    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记录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重视档案,留存历史,并最大化发挥历史这本教科书的作用是一代代档案人的使命和担当。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全国各地的悼念者自发来到这里送别袁老。

    袁老为什么如此令人尊敬和爱戴?翻开袁隆平的相关档案资料,可以发现,他奋斗的一生、追梦的故事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追逐圆梦的缩影。

一份证明还原确凿生日

    袁隆平出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兵荒马乱。在80岁之前,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确凿生日。直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档案里他的出生证明被重新发现,才还原了一个属于他的确凿无疑的生日:Aug,13,1929——1929年8月13日,农历己巳年七月初九。这份出生证明是机器打印的,右页中间是“袁小孩”出生时留下的脚印,上面还有那位为袁小孩接生的妇产科大夫的英文签名:Qiaozhi Lin——林巧稚。林巧稚是我国现代妇产科泰斗,是中国妇产科的开拓者,被誉为“万婴之母”。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当时可能还没有想好给孩子起什么名,于是出生登记材料上就简单写了个名字,叫“袁小孩”。

一首歌曲表达母子深情

    “我有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妈妈,我来看您了,您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这是由袁隆平作词、杨柠豪作曲的歌曲《我有一个梦》。这首歌表现了袁隆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传递着一种朴实美好的情怀。

    母亲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从小在他的心里播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袁隆平曾说:“当时我母亲是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小时候她教我英文,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了我一辈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教导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她总说,你要博爱、要诚实。我们家自曾祖起,就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好传统。我生长在这个家庭中很幸运,是这一传统的受益者。”“我们餐桌上的粮食是土地里长的,身上的衣服也是土地里生长的棉花做成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无法想象,没有您(母亲)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从纸上理论到田里的累累稻穗,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踏上的是一条艰辛之路。一路走来,母亲的谆谆教诲和默默守护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一首歌,一个梦,一片情。

一场灾祸激志攻克难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叙述到“三年困难时期”群众生活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时,这样写道:“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

    难忘的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饥荒。正值壮年的袁隆平正在安江农校教书,也曾经饿得无力走动、无神看书、无法安睡,日日备受煎熬。他也曾目睹路边横躺着的骨瘦如柴的尸体。残酷的现实、强烈的责任感,他立志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的威胁,他向世界难题发起了挑战!

一字之改表露伉俪情深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位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袁隆平很幸运,他的背后有两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是他的妻子邓哲。作为妻子,邓哲自始至终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在事业上,一心一意支持袁隆平;在生活上,全心全意地照顾一家老小。

    其实,邓哲是现在的名字,她的曾用名叫邓则。为什么要改名呢?原来,“林彪事件”之后,人们在批判中称林彪为“林贼”,袁隆平的妻子邓则的“则”字与“贼”字谐音。于是,袁隆平建议改“则”为“哲”。从此,妻子“邓则”就正式改名为“邓哲”了。

一卷书稿歌颂党恩党情

    “我不厌其烦摆出这一件又一件事实,就是想说明一点,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到全面推广,从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顺利建成到蓬勃发展,这每一件事都体现着党的关心和培育。我常想,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研能在国际范围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呢?就在于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实事求是的党。党的80周年生日就要到了,作为一名倍泽党恩的老知识分子,我十分感谢党给予的无上荣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心里感激的话难以尽述。人类新千年,科技又一春,我决心在党的指引下,戒骄戒躁,为发展杂交水稻作出新的贡献,让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事业永远兴旺发达。”这段文字出自袁隆平在2007年发表的《寸草仰春晖 全靠党领导》一文。其实,杂交水稻的理论很早之前就被提出过,但从未有一个国家可以大规模研制出优秀的杂交水稻,其难度可想而知。最初的时候,杂交水稻的研制并没有那么顺利,直到一粒特殊种子的出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梦终于开启了第一步。正是党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给予的强大支持,才让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有勇气和信心历尽千辛万苦,数十年如一日地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超级杂交稻等研究,最终获得成功,为全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令人惊叹的贡献。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袁隆平半个世纪杂交水稻的探索研究之旅,每时每刻都洋溢着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追求真理、尊重科学、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值得世代相传!我们正行走在最美好的时代里,愿每一个人都如袁老般生命不息、追梦不止!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7月22日 总第370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