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奇兵出浙南 虎将百炼钢

——粟裕和红军挺进师的三年游击岁月

作者:蒋 耘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7-09 星期五

    1935年初,方志敏和粟裕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失利后,粟裕率400余名将士突破重围回到闽浙赣根据地,奉命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红军挺进师,进军浙江西南部,继续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从此,开启了粟裕和红军挺进师“奇兵出浙南,虎将百炼钢”的三年游击岁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的相关档案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战况。

奉命组建挺进师 开辟通道战斋郎

    据《粟裕回忆录》中记述,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和省军区的帮助下,粟裕迅速将所部编为3个支队和1个师直属队。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这支改编后的队伍整体力量“极其精干”,战斗力很强。在成立大会上,粟裕对将士们讲道:“共产党和红军是消灭不了的,革命的烈火是扑灭不了的!我们一定要叫革命的烽火燃遍浙江。”

    1935年2月底,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誓师出征,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又大踏步向南,经过一夜140里的急行军到达闽赣边境。3月1日晨,红军挺进师在铅山县石溪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的伏击,双方交火中,挺进师虽毙敌10余名,但仅有的1部电台被毁,从此便与党中央、闽浙赣省委失去联系,粟裕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三年游击战争。

    4月底,粟裕充分利用浙江省庆元县斋郎地区的有利地形,精心组织了一次伏击战——斋郎战斗,这次战斗被称为进军闽浙边境的“关键性一仗”,它的胜利成功粉碎了国民党浙江保安第一团、福建保安第二团和地主武装的合击,打通了进入浙西南的通道,开辟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妙计锤炼新本领 逐步扩大游击区

    1935年5月上旬,粟裕在浙江云和召开会议总结作战经验时指出:红军挺进师在进军浙西南以后的主要任务是作战。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完成中共中央所赋予的任务,就必须尽快实现由正规军向游击队的转变,由全师集中行动打正规战到分散开展游击战的转变,全体将士必须尽快学会“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两套本领。然而,当时红军挺进师的许多将士对于粟裕“两个转变”和“两套本领”的战略思想并不理解。

    为了破解困局,粟裕巧施妙计,通过一系列新方法来锤炼将士们的新本领。在“打游击”方面,他先是命令一个团级干部带领一支小部队出去单独行动,约定3天后在某地集合;集合后再出去5天,然后再到规定地点集合,以此类推,逐步把队伍单独行动时间延长,在此过程中,将士们单独行动的经验越来越多,信心也慢慢增强,逐渐掌握了游击战法。在“做群众工作”方面,粟裕针对新的游击区群众不了解红军和受到国民党地方当局欺骗性宣传的情况,决定让红军侦察员先装扮成老百姓,跑上山大喊:“红军来了,快跑啊!”躲在山里的老百姓听到喊声,以为是红军搜山来了,也跟着跑出来。这个时候侦察员再把大家拦下来进行耐心宣传。当地群众在和红军接触中,逐渐了解到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爱护群众,纪律严格,而国民党到处抽丁拉夫和摊派苛捐杂税,认清了他们的欺骗性宣传。一传十,十传百,红军挺进师很快就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

    在红军挺进师全体将士掌握了“两套本领”之后,粟裕决定全师各个纵队执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策略,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战果:5月17日,粟裕率领第三纵队攻打浙江省松阳县古井镇,俘虏地方保安队10余人,缴获枪支20余支;6月14日和15日,粟裕指挥第三纵队和师直属队,相继歼灭了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督率的士官教育团两个连;7月中旬,粟裕又率领第一、二、三纵队袭击了龙泉县住溪镇,全歼保安分队30余人,并缴获长短枪支30余支……

    短短的四五个月,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迅速打开了局面。挺进师的第一块红色游击根据地——浙西南根据地,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五县之间建立起来,纵横百余公里。根据地的领导中心设在遂昌县的王村口,并在此建立了后方基地、军需物资供应站、军械修理所和伤病员休养所。后来,游击区逐步发展扩大。红军挺进师初步实现了中共中央所赋予的任务,在浙江站稳了脚跟。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记载,时任浙江省政府保安处处长兼杭州警备司令宣铁吾在1935年7月的《浙南“剿匪”指挥部工作概报》中记述:粟裕所部“深入于武义、汤溪、永康内地,渐蛊惑龙游南部之槽工,复煽动松阳一带之青帮,并招诱各地莠民资为羽翼,至七月间,匪徒激增二千余人,势愈猖獗,乃分头盘踞于松阳西南之枫坪、白岩,及龙泉西北乡之东需、住溪,遂昌西南之关塘、王村口间,实施其伪游击总队之编练,伪特区与贫民团等之组织,于是浙南十余县土地,遂笼罩于赤焰绛雾之中……”尽管宣铁吾在工作概报中对粟裕所部极尽污蔑之能事,但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粟裕所部的行动轨迹以及迅速建立起浙西南红色游击根据地的事实。

创“敌进我进”战法 迭出奇兵效果佳

 
1935年7月,国民党军“围剿”粟裕所率红军挺进师的战斗报告(部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浙西南红色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让蒋介石大为惊恐,他于1935年7月至1936年12月间,先后任命宣铁吾为“浙南剿匪总指挥部”总指挥,罗卓英、刘建绪分别为“闽赣浙皖四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对红军挺进师进行“清剿”和“围剿”。在敌人的“铁桶合围”下,浙西南根据地中心区遭到毁灭性打击,浙西南游击总指挥陈凤山、浙西南区委书记兼独立师政治部主任黄富武等人相继被捕牺牲。但红军挺进师在粟裕的率领下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反“清剿”和反“围剿”斗争中创造了“敌进我进”等许多新战法。

    粟裕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创立的游击作战中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发挥到了极致,并在其指挥作战实践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和总结。在游击战术方面,他归纳出六条原则:“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支配敌人,掌握主动;积极进攻,绝少防御;飘忽不定,出没无常;越是敌人后方,越是容易成功。”在作战、行军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整套通俗易懂的斗争要领,如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不要企图太大,只要常有小胜等。特别是在行军时,他创造性地动用了“8”字形、“S”形等多种方式与敌周旋,效果甚佳。

    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迭出奇兵,经常把行动重点放在对敌人威胁最大、对外界影响最大的浙赣铁路南侧,甚至对汤恩伯的老家武义、陈诚的老家青田、蒋介石的老家奉化不断“光顾”,使蒋介石极为头痛,曾悬赏巨金捉拿他。至1936年底,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再次由几百人发展到1500余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也达到数千人。浙南根据地建立起来后,红军挺进师的活动范围也扩大到浙江省温州、台州、处州、金华、衢州、绍兴等地区所属的30多个县境。1937年10月,粟裕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3月,粟裕率部奉令开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省歙县岩寺,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序列。

    从1935年至1937年,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和刘英等领导下,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7月9日 总第3702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