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吴孟超:杏林圣手书写“肝胆春秋”

作者:余 玮 文/供图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6-18 星期五

  手术台上,正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吴孟超。

    一颗赤心许党报国,一双圣手济世苍生。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曾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孟超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刀除肝疾百年,杏林称妙手;爱洒人间一世,赤县哭吴公。如今,中国肝胆外科的“一把手”吴孟超走了,留下了一颗与日月同辉的星星在星河之上,这便是编号为17606号的小行星——“吴孟超星”。

神奇的双手:让多少人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右手拇指和食指长有老茧,并和中指一起相向弯曲靠拢,这是长年套手术剪、手术钳,用力捏手术钳所致。这双手,曾挽救过无数肝癌患者的生命;这双手,就是曾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称为“国宝”的吴孟超的手!

    吴孟超曾说过,外科医生就是一双手、一把刀。在外科大夫眼里,手是刀的支点,刀是手的延伸。外科医生的手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科学性。

    护士长程月娥是吴孟超的“黄金搭档”,跟着他做过很多大手术。她说:“吴院长那双手的手感很特别,就好像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手术中碰到大的血管出血,满眼都是红色,所有人都紧张得不知所措。可他双手伸进去摸摸就能找到破裂的血管,然后再那么一掐,血就止住了!”她还说,“一次手术后,吴老靠在休息室的椅子上,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轻轻地叹气道:‘如果哪一天我真在手术室倒下了,记得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到我一脸汗水的样子。’”

    吴孟超似乎是为事业而生的,他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事业上。他发现写字时手指握笔的用力方向和拿手术刀的用力方向不一致,就在人到中年时改用毛笔的握笔方法。为了做好手术,他还自创了一套健身操:先活动十指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接下来是肩颈,再弯腰后仰锻炼腰力,然后蹲起几次,最后是百步走。吴孟超生前说:“这些部位都是手术中用力最多的地方,锻炼好了,才能在手术中做得好、挺得直、站得住。”

    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而肝胆外科的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吴孟超说,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是衡量一个医生是否具备医生资格的基本标准。“医生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在救助病人时不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肝胆春秋65年,吴孟超的手,改写了肝胆外科史上一项又一项纪录。这双手,让多少人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1975年,来自安徽的农民陆某千里迢迢找到吴孟超求治,远远看去,患者像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见了面,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一句“吴教授”没出口,涔涔泪水就夺眶而出。

    吴孟超收下了陆某,同时也担下了风险。肝海绵状血管瘤从来就是捅不得的“马蜂窝”。在国外文献记载的收治患者中,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大的一例是45厘米×25厘米×25厘米,而眼前这位病人,站立时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脚尖。

    要对这么大的血管瘤动刀,险!如果一名医生在风险面前过多考虑自己的名利得失,那禁区永远是禁区。

    整整12个小时。在手术接近尾声时,吴孟超请一位人高马大的年轻医生,从病人腹底捧好瘤子。最后一刀,庞然大物顺利落下。吴孟超事后笑言:“那时候,我已经没力气把瘤子抱出去了。”

    这个巨型血管瘤重达18公斤。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成功切除的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行们说,别说是在40多年前,就是现在,这个手术的难度也大得可怕。

    吴孟超曾为一名年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他还跟学生一起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从1956年进肝胆外科以来,吴孟超用手术刀为1.6万余名肝病患者主过刀,创造了世界医学界的无数个奇迹。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天上班都做手术,有时1台,有时2台,最多时3台,他一口气站到下午3点才出手术室吃午饭是“家常便饭”。2006年1月,就在进京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前几天,84岁的吴孟超还为一个病人切除了癌肿。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一直奋战在手术台上,保持着每年200台以上手术量的神奇纪录。

“种子选手”:差点无缘手术台的人成就“吴氏刀法”

    谁承想,这双手的主人差点就和手术台无缘了。

    吴孟超的身高只有1.62米,手术室特地放置了一个小凳子,他每次都站在上面做手术。

 初中毕业时的吴孟超

    当年,吴孟超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时想留校,但教务主任的话给他泼了一瓢冷水:“不看看你的个儿,能干外科吗?”吴孟超气得要命,拔腿就跑。这时,恰好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招聘医生,吴孟超被录取了。1954年,在他工作的第5年,第二军医大学聘请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来做兼职教授。吴孟超有机会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裘氏刀法”。两年后,吴孟超的手术做得越来越像老师了。

    吴孟超的父亲早年死于胆结石,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夺去人生命的疾病,但老天没有给吴孟超尽孝的机会。这件事让他遗憾终生。1956年,当吴孟超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裘法祖指点他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值得去研究。当时,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的40%,但肝胆手术始终因为出血量大、患者容易死亡而成为外科禁区。

    从医不久的吴孟超那时正站在选择专科的十字路口,几乎没有多少犹豫,他把手术刀指向禁区: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来!

    1958年,一位外国外科专家来上海考察后断言:中国的肝外科要达到国际水平,起码要二三十年!听了外国专家的话,吴孟超当晚写下“卧薪尝胆、走向世界”8个字,压在写字台上。

    起初,由于在大学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吴孟超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逐渐迈进了肝胆外科的大门。为了使中国医学界了解肝脏外科的基础知识,吴孟超花了大量心血收集资料,完成了中国肝脏外科第一部译著《肝脏解剖入门》。为寻找能注入血管的灌注材料,他反复实验,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能满足科研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以摸清肝脏基本结构为起点,在短短1年时间里,吴孟超解剖200余个人体肝脏、制作100多例肝脏构架标本。

    很快,沉寂的肝胆外科沸腾了。吴孟超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五叶四段”的理论运用至今,指导了国际上数量最多的肝脏手术,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首项重大成就。

    不久,又一个挑战迎面而来:肝脏手术中,止血技术遭遇难题。当时,针对术中止血,国际医学界主要有三大方法:解剖肝门法、局部止血法和低温阻断法。吴孟超认为这三大方法都不好,有人认为他不知天高地厚。吴孟超不以为然:解剖肝门操作复杂,局部止血无法适用于大肿瘤切除;低温阻断对手术条件和病人耐受性要求过高。他要创建一套完善的方法,“能在万无一失中救活最多的病人”。

    思考、探索、反复试验,创新的火花在吴孟超脑中迸发。他根据自来水阀门的原理,创建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止血技术:给作为肝脏供血“总闸门”的第一肝门安上控制装置,手术中通过这个阀门装置,根据需要阻断血液运行。这项技术运用于临床之后,为病人抢回了5个百分点的生存机会!

    而今,实施肝脏手术的方式源于吴孟超,被称为“吴氏刀法”,仍被广泛使用。吴孟超平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把一生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肝脏外科专业上。如果说什么是真正的爱好,那就是“玩刀(手术刀)”。吴孟超生前说:“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边;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永远的“新手”:在一个个“第一”中推陈出新

    吴孟超这出神入化的“一把刀”,几千次与死神搏斗,挽救生命。其实,一回回,面对癌症患者渴望生命的眼神,他更希望将癌症“防患于未然”。

    吴孟超生前说,癌症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是一类多因素所致、与人们生活方式及心理行为等息息相关的身心疾病。人们究竟该如何将癌症“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吴孟超曾细致入微地开出了十大防癌“处方”,其中有不抽烟、不喝酒、少吃盐、限制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2011年5月,吴孟超、吴佩煜夫妇合影。 王建民 摄

    吴孟超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是他自己经常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7点以前很少能回到家里。他生前常说:“工作就是我的生命。”他的老伴吴佩煜曾有些抱怨地说:“家里就是旅馆,回来歇歇罢了。”可吴孟超在家里也歇不着,看材料、理思路、写心得,每天晚上都是12点以后才睡。

    许多医学成果固然令吴孟超欣喜不已,但更使他激动的,是亲身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中国人在国际讲坛上很少有发言权;现在我们已跨入国际肝外科的领先行列,在出席国际会议时,都被作为贵宾。”

    奋斗无止境,报国无尽时。创新之路延伸到21世纪,吴孟超带领学生开展的肝癌信号传导、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相继投入临床,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肝癌术后5年的生存率,从50年前的16%,一举飞跃到48.6%。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他“杰出成就奖”。

    对于创新,吴孟超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历程,肝胆外科事业是靠创新赢得学术地位、赢得社会声誉、赢得强力支持而发展起来的。创新是一个艰辛的探索,是别无他途的发展之道。肝胆外科事业正是靠国内第一部译著、靠国内第一个肝脏解剖理论、靠第一个全新的手术方法这么一个又一个“第一”支撑发展起来的。没有爱国奉献的思想,就没有创新的土壤;没有心系事业的情怀,就没有创新的基础;没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就没有创新的气魄;没有永攀高峰的志气,就没有创新的动力。

吴孟超荣获的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正因为如此,吴孟超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了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他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领域,主持创建世界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诊疗中心,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吴孟超病逝后,自发从全国各地前来送别的民众络绎不绝,不一会儿就把悼念大厅前面的通道挤得水泄不通,有八旬老者,也有两岁半的幼儿。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在循环播放的《国际歌》声中,人们依次步入大厅,他们手持鲜花、鞠躬绕灵……许多送行的医护人员表示:“我们失去了吴孟超,我们要成为吴孟超!”

    披肝沥胆倾仁爱,报国攻坚播惠声。“一把手”携刀乘鹤去,万千人落泪感恩来。一代传奇谢幕,愿天下再无肝癌。这一次,吴孟超终于可以放下手术刀,放下他的病人,好好休息了,但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久远地留在中国医学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6月18日 总第369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