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上海文化广场的前世今生

作者:特邀撰稿人 汪志星 孙凯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6-10 星期四

    上海文化广场坐落在上海市中心,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今天,这个显得有些静谧的街坊,20世纪20年代,曾是远东最大的跑狗场;50年代,成为上海市市长陈毅批准、改建的文化广场;90年代,又变身为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和闻名遐迩、遍地芬芳的精文花卉交易市场……其历史浓缩了上海百年间的一段变迁,牵动着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见证沪上时代风云

20世纪30年代的逸园跑狗场 上海市档案馆藏

    文化广场的前身为1928年法国商人筹资在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开设的逸园跑狗场。跑狗场占地70多亩,中间有6条蛋形跑道,用格力犬赛跑赌博。跑道四周均设有看台,能容纳两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跑狗场内设有旅馆、餐厅、舞厅等,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凉州路两处设狗房。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进入租界,逸园跑狗场被占为军营和仓库,法国老板携巨资回国,跑狗场就此停业。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上海。此后,逸园的各种场所常常借给各单位开会、办展览会之用:6月3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在逸园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庆祝大会;7月2日,老解放区来的共产党员和中共上海地下工作者2000余人在逸园大会师;8月3日至5日,上海市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逸园举行……

1952年4月,逸园改建为人民文化广场。 上海市档案馆藏

    1951年10月,鉴于逸园资方长期拖欠国家巨额税款,又无力支付职工工资,经法院判决,将逸园饭店、跑狗场及所属土地、建筑全部判归上海市文化局,由文化局支付14亿元(旧币)抵充欠税,另1亿元(旧币)支付职工工资和遣散费。从此,逸园回到人民手里。195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市长陈毅批准,逸园被改建、扩建为“人民文化广场”,后又改为“文化广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遵照陈毅的指示,要求在苏联十月革命节前,将逸园原跑狗场看台扩建成有1.5万个座位的大会场。为如期完工,工程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经过49个昼夜,于9月29日竣工,同时搭建了1000平方米的临时舞台和后台。1954年7月以后,文化广场又相继新建了固定舞台、会场、展览馆等,开设人民图书馆、少年儿童文化馆及文化休憩花园。

    经过十几年的使用,特别是“文革”中“造反派”的滥用,加上广场两边没有固定围墙,已显陈旧的文化广场于1969年12月再次进行大修。为了赶进度,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范作业,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导致会场、舞台被烧毁。这场火灾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很大震动。1970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建文化广场。”重建工程由上海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设计。复建后的大会场改为封闭式观众厅,纵深76米、横宽138米的大厅无一根落地支柱,舞台总高度升至19米,12137个座位上的观众都可以无障碍地看到主席台。

举办多场文化盛会

1957年9月1日,苏联新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剧院芭蕾舞团在文化广场演出。 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后,文化广场成为举办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从1952年到1966年,有600多场历史性的重要报告、重大集会在文化广场举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这里参加活动。此外,文化广场也是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1949年11月追悼王孝和烈士大会和1953年3月黄继光烈士事迹报告会等在此举行。

    文化广场是上海人民文化活动的舞台,许多大型演出曾在这里举行: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在此演出《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盖叫天在此演出《武松打虎》;徐玉兰、王文娟在此演出《梁祝》;蒋月泉、徐丽仙、杨振雄、杨振言、严雪亭等在此表演评弹艺术。

    文化广场也是各国艺术交流的舞台,苏联红旗歌舞团、红军歌舞团等许多国家的艺术团曾在此演出。有些演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如苏联新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剧院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的《白毛女》,朝鲜歌舞团演出的《血海》《卖花姑娘》等。

    除了举行大型文艺演出,1976年起文化广场又开始放映电影,成为超大型的电影放映场,1977年至1986年,共放映电影2327场,观众达1251万人次。

    1988年7月,在举行美国杨伯翰大学歌舞团的演出后,文化广场停止举办文艺演出活动。9月,原观众厅里的座位拆除,先后举行了“火箭·卫星”图片、模型、实物展览和农机展览等。

重新踏上“文化”之路

    1992年5月上海全面开放股市,6月1日在文化广场设临时股票委托办理点。是日,因对购股人数估计不足,造成秩序混乱。自6月9日起,委托办理点每天发放2000张记名预约券,购股秩序明显好转,日均办理委托业务逾千笔。12月24日,该委托办理点停止营业。此后,文化广场一度门可罗雀。1997年,文化广场观众席全部拆除,改建成精文花卉交易市场,年销售鲜花35亿支,占全市花卉总量的70%~80%,经营十分火爆。由于文化广场重建的需要,精文花卉交易市场于2005年10月停止营业。

    2005年底,文化广场建筑物拆除,开启了回归“文化”之路的第三次重建。

    历经5年时间,在高楼和绿树环抱中,气势磅礴的文化广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如梦如幻的迎客大堂如此神圣;富有诗意的钢铁大树瞬间变得可亲可近;五色斑斓的玻璃壁画令人震撼;紫罗兰的座椅把观众厅装点得绅士、淑女般的雍容华贵;建筑物上的双曲面弧形犹如一件件千姿百态的雕塑……”

    从昔日的跑狗场,到政治、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再到股市、花市,文化广场历经沧桑,它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几代人的脑海里。如今,这座文化宫殿必将创造属于上海人民的新的时代记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6月4日 总第368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