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清风兰台 花向阳开

作者:李 幸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5-18 星期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是怎样的环境,也有坚韧不拔的清风精神在与之抗衡,苔花力量微弱而坚定,却影响广大,撒播微光传递能量。湖南益阳档案工作者就如同这小小苔花,从不曾感叹自己力量微小,他们坚毅前行,乘风破浪,点点滴滴汇成新时代清风兰台新篇章,并将这份坚守传给自己、传给家人、传向更远的地方。

歌声催人奋进

    随着时代的演变发展,档案电子信息化应运而生,然而追溯到高科技方兴未艾之时,又是怎样一番天地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开始了对档案历史的小小探索。一次与益阳市档案馆退休老干部魏镇凡聊天,仿佛让我回到了他工作的年代,触摸到有温度的历史,亲耳听到他唱给自己的歌。

    与魏镇凡的聊天是畅快的,他绘声绘色、平易近人的讲述,迅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先是叮嘱我,要戒骄戒躁,不畏艰难地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好好干,由此引入话题。打开“话匣子”后,他谈到他的档案故事。刚参加工作时,他是一名矿工,后来在一次任务中腿部负伤便转为了文职,于20世纪90年代到益阳市档案馆从事档案工作。魏镇凡神采飞扬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档案馆和档案事业,一砖一瓦,一笔一墨,还有那个年代的人物与历史故事。他当时的工作颇为简单却也繁重,坐在档案整理室里拆装与书写,在一个个档案盒上工整地留下字迹,至今我们仍可以在馆藏室里看到这些由他书写的档案盒,字迹工整、刚劲有力。那时,他和同事们伏案书写,休息的时候大家就在一起唱歌唱戏,活动筋骨,以此驱走疲倦。

    是啊,好想回到当时的老档案馆里去亲耳听一下,他们把歌曲唱给自己,唱给了档案工作。虽然当时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工作条件也比较差,但就是因为他们的清风精神,奠定了馆藏基础。听了魏镇凡的故事,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那歌声仿佛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催人奋进又回味悠长。

书籍凝聚嘱托

    在益阳市档案馆,除了保存有文书、人事等各类档案外,还保存着许多特殊的档案,它们或来自于热心市民的捐赠,或来自于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收集,不同的形式承载着不一样的故事,跨越年代、时空,适时与你相见。有一天,我正在整理馆藏档案,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市档案馆退休老干部周寅武。他写了好多本书,全部捐赠给了市档案馆,其中一本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本名为《帚珍集》的书,取敝帚自珍之意,薄薄一本,设计古朴。周寅武既是作者、摄影师,又是编辑。这本小书拿在手里,顿时感到扑面而来的浓厚家风与底蕴,令人读之泪目。作者周寅武将其爱人的画作、自己的书法、儿孙的书法全部纳入书中,这些书画都有简要介绍,并以年代等进行分类,可以看到家风历史形成的脉络,感悟书中的情怀。

    读到其中的某些篇目,让我感受到周寅武对于家人的爱。在其爱人去世之后,周寅武把收集作品作为自己的一项家庭活动,其中不乏《陋室铭》《爱莲说》等警醒自己、教育子孙的书法作品,鞭策和鼓舞着大家要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甘于奉献、乐于坚守。看得出来,周寅武对逝去的日子深深怀念,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他始终坚信,凭借着文化底蕴根基的涵养与塑造,弘扬清风正气,必定能让儿孙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优良家风的延续,就是清风正气的传递,无须过多着墨,却感动着你我。这一本本小书如同沧海一粟,发人深省又沁人心脾。

青春酿造未来

    益阳市档案馆有“3朵小苔花”,她们分别在查档岗、人事岗、财务岗默默耕耘着,传承着老一辈兰台人的坚守与嘱托,“小苔花”在青春的舞台向阳开放,酿造甜蜜的未来。

    今年5月,她们都将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青春是清风的动力,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延伸,将这份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和热情,脚踏实地传给身边的人。

    档案查阅室的小唐姑娘,每天穿梭于库房与查阅室之间,她忙碌的身影像一个个音符散落在档案馆的库房里、查档室内。办公室的小郭姑娘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却从未抱怨喊累,只为财务报表上的一个数字或者一个小数点准确无误。办公室的小李姑娘也是如此,她娴熟地整理着人事档案,将档案收集整理齐全,认真办理人事档案业务,闲时也不敢懈怠,忙于学习业务知识。她们的笑脸和对工作的热情打动着身边的人。面对查档群众,她们热情接待,用心用情服好务,群众的留言称赞也鼓励了她们。新时代,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努力前行。

    在档案事业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沃土广袤根基深厚,这与一代代档案人的默默付出与勤廉作风是分不开的。这些可敬可爱的档案人,书写、践行、传颂的故事,就像小小苔花,不断努力向着太阳盛开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5月13日 总第367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