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乐圣朱载堉的古琴情缘

作者:刘国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4-12 星期一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一张明代古琴,这张琴造型古朴,保存完好,是目前所见存世唯一一张由“乐圣”朱载堉斫制之琴。那么,这张琴有着怎样的特点?朱载堉为何被称作乐圣?朱载堉与古琴又有着怎样的情缘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文物无论是流传抑或是离散,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它所归属的主人。可是除少量流传有序的国宝级文物外,存世文物中大多数是失去旧主信息的。这给我们留下很多遗憾的同时,也给我们留出了一个探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可能就是历史的留白。我们可以在浩瀚的史籍中探颐索隐,也可以偶尔发挥想象努力对其进行填充,而这可能就是文物自身的魅力。

    甘肃省博物馆就藏有这样一张古琴,它只记有第一任主人信息,知其明代万历年间在河南制作,却不知为何经过370年的颠沛流离于20世纪50年代被甘肃省财政厅收藏。这张琴就是明代的朱载堉斫琴。

    在这张琴的琴轸之下贴有一张白色纸条,上写繁体“财政厅,1号,清代”7字。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这张琴是1952年由甘肃省财政厅移交到甘肃省科学教育馆(甘肃省博物馆前身)收藏的。根据纸条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这张琴是甘肃省财政厅的1号琴,不知当时财政厅是否收有多张古琴?“清代”二字可能是当时对此琴的断代,这一断代信息应是未看到琴的明代腹款,不知据何而定。

    这张琴造型古朴,是传统的仲尼式样。明人顾起元在《说略》中讲:“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样若太古琴,或以一段木为之。”可知仲尼式在明代人甚至是宋代人(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的认知里是古琴较为古老的式样。琴的底板、面板所用木材也是古琴最常用的梧桐木,桐木外髹有鹿角灰胎,胎上刷栗壳色漆,漆面保存完好,琴面装有十三个蚌徽,琴头处栓弦的琴轸似为玉石制成,支撑古琴的雁足由红木制成。此琴身上虽略有灰尘,但一眼望去温润沉静,用材与漆艺的考究可想而知。

    琴背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龙池上方刻有篆书铭文:“空山无人,鸣泉幽咽,归从舒音,淖猿司铃。”落款为“郑世子”。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为郑恭王,按照明代的惯例,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载堉10岁时,皇帝下诏命翰林学士高拱宣诏册封朱载堉为郑世子。明清两代世子是亲王嗣子的称号,一般将亲王嫡长子立为世子,世袭亲王的爵位,其他庶子则封为郡王。这段铭文说的是这张琴的声音就像是在人迹罕至的空山中,泉水幽咽而过发出的声响;又像是归途之中同行之人快乐的歌唱,或是与银铃般的猿声一样明亮。

    龙池下方刻篆书“郑学图书”方印。琴腹中刻有腹款,右为“大明万历十年岁次壬午二月吉旦”,左为“郑世子载堉按太簇尺造”。由腹款可知,此琴由郑世子朱载堉制作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二月,这一年朱载堉47岁。

明代 朱载堉斫琴正面、侧面、背面 甘肃省博物馆藏 董建国 摄

    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念祖考证,朱载堉于1567年至1581年完成了他一生中的重要发现“新法密率”(可简单理解为后人所说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及计算工作,而就在一年后,朱载堉制作了这张琴。

    “郑世子载堉按太簇尺造”是一句包含有乐律学信息的话。“太簇”是中国古代十二律名之一,排在黄钟、大吕之后,为十二律中的第三个律位。为什么按照律尺来制作琴呢?朱载堉曾在《律吕精义》中说:“《礼记》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则琴瑟之有大小,可知矣……是故大琴小琴皆止七弦,大瑟小瑟皆止二十五弦,特律尺长短不同耳。琴瑟大者,以黄钟正律之管为尺;中者,以太簇正律之管为尺;小者,以姑洗正律之管为尺,是谓律度之尺。《周礼》所谓‘以十二律为之数度’是也。”这段话说的是琴瑟自古有大小之分,而区别琴瑟大小的不是弦数的多少,不管大琴、中琴都是七根弦,不管是大瑟、小瑟都是二十五根弦,真正区分它们的是制作琴瑟时使用的律尺长短的不同。大琴、大瑟以黄钟正律之管为尺制作,中琴制作时以太簇正律之管为尺制作,小瑟制作时以姑洗正律之管为尺制作,这样琴瑟的长度就有了区分。这张琴写的是按太簇尺造可知它是中等琴。而当今传世的文物中,真正实践朱载堉乐律学理论的琴存世量非常少,这张琴应该是目前所见的唯一实物,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法密率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犹如计算机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发现奠定了朱载堉的乐圣地位。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曾说:“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载堉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大反对中,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文学家刘半农也曾高度评价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直到现在谁也不能推翻它、摇动它;他所用的算法,直到现在还是照样去做;他算出来的数字,直到现在还是直抄了用。”

    这张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它的主人朱载堉是怎样一个人?与古琴又有着怎样的情缘呢?

天潢真人辞王爵

    朱载堉(1536-1610)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时还曾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著有《韵学新说》《先天图正误》《律吕正论》《瑟铭解疏》《毛诗韵府》《礼记类编》《金刚心经注》《算经》《秬秠详考》《乐律全书》等30多种著作。除此之外,他还写有大量《醒世词》(现存73首),至今仍在河南、山西一带传唱。他是明代科学和艺术上的一颗巨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乐学家、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舞蹈学家、物理学家等,中外学者尊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他还是明代藩王世子中唯一一位主动提出让位并让位成功的王子。戴念祖曾这样总结朱载堉的传奇一生:“他一生跌宕起伏,18年受难,14年著书立说,11年雕版印书,15年让爵。”

    朱载堉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郑王一支最早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获封,宣德四年(1429)就藩于陕西凤翔,正统九年(1444)郑王藩国迁怀庆府河内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地区沁阳市(县级市)。

    朱载堉自幼聪颖,其父朱厚烷于嘉靖六年(1527)被册封为郑恭王,“母妃高氏。生公二年,高氏薨”。《明史》说朱厚烷是一位“自少至老,布衣蔬食”的王爷。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因无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恭迎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帝)入京即位,在进京途中朱厚烷曾“迎谒于新乡”因而“加禄三百石”。接着,朱厚烷又上疏“奏母阎太妃贞孝事迹”。嘉靖帝也答应“诏付史馆”。因而这兄弟两人应是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

    但天威难测,嘉靖帝笃信道教“帝修斋醮,诸王争遣使进香,厚烷独不遣”。不仅如此,朱厚烷还于“嘉靖二十七年(1549)七月上书,请帝修德讲学,进《居敬》《穷理》《克己》《存诚》四箴,《演连珠》十章,以神仙、土木为规谏”。由于“语切直。帝怒,下其使者于狱”。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朱厚烷说了真话,但却惹恼了皇帝。

    墙倒众人推。因涉及王位继承的问题,朱厚烷后院起火,家族中长一辈的朱祐橏趁机诬告朱厚烷谋反,罗列了40条罪状。这段家族恩怨应从第二代郑王朱祁锳说起,朱祁锳共有10子,世子是长子朱见滋。但次子朱见濍之母最得朱祁锳宠爱,母子二人夺嫡未成,便盗去世子金册,且再不来朝见其父,朱祁锳上报朝廷将朱见濍革为庶人。第三代郑王朱见滋之子朱祐枔(第四代郑王)死后无子,按说应由朱见濍之子朱祐橏袭位,因之前已贬为庶人,于是立三子东垣王朱见𣹟(追封为第五代郑王)之子朱祐檡(第六代郑王)也就是朱厚烷(第七代郑王)之父为郑王。这时朱祐橏已不求能够夺嫡,只求能恢复郡王爵位,结果朱厚烷并没有帮他上奏。因此,朱祐橏怀恨在心,乘帝怒打击报复朱厚烷。嘉靖帝命令驸马、中官即刻审查朱厚烷,查无实据,只是“治宫室名号拟乘舆则有之”也就是在建筑、名号、车马轿舆等方面有些逾制。嘉靖帝怒:“厚烷讪朕躬,在国骄傲无礼,大不道。”为此,将其“削爵,锢之凤阳”。同时,剥夺了朱载堉的世子冠带。

    此时,只有朱厚烷之母阎太妃坐镇家中。少年朱载堉深受其父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因“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18岁那年,应该是谈婚论嫁的年纪,朱载堉却无心婚配:“否也。吾日惧渊陨,敢知日余家室。”于是,他一直未成家,并与关西名僧松谷成为好友,经常谈经问道。直到隆庆元年(1567),嘉靖帝朱厚熜因服丹中毒崩逝,隆庆帝即位,大赦天下,朱厚烷才恢复王爵,并增禄四百石,朱载堉也在这一年被恢复世子冠带。之后,他才与明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数学家,曾任南京右都御史的何塘之孙女结亲,这一年朱载堉已35岁。

    朱厚烷通晓音律,对其子朱载堉发明新律起到过很大的影响。朱厚烷曾说:“援笙证琴,昭然易晓,援琴证律,显然甚明……笙琴互证,则知三分损益之法非精义也。”朱载堉在《进律书奏疏》也曾说:“臣父昔年居凤阳时,彼时亲手操缦谱稿,藏诸箧笥,还国出以示臣,且谕臣曰,‘尔宜再润色之,为我著成一书,以便观览’。及有口授,指示甚详。”何塘也曾著有《乐律管见》等书籍,对于朱载堉的音乐研究也有过一定的影响。

    万历十九年(1591),朱厚烷薨。朱载堉以德报怨,不仅不记恨朱祐橏污蔑其父,还认为郑王的爵位应交还给他们一支,并上奏请辞王爵:“郑宗(郑藩王)之序,盟津(盟津王朱见濍)为长。前王见濍,既锡谥复爵矣,爵宜归盟津。”礼臣回奏:“载堉虽深执让节,然嗣郑王已三世,无中更理,宜以载堉子翊锡嗣。”朱载堉坚持不懈,累疏恳辞。最后以朱祐橏之孙朱载玺嗣郑王爵位,而令载堉及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皇帝对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感动,派遣礼部主事潘士达嘉奖朱载堉三代,筑让国高风坊。敕曰:“世子载堉,尔克义是循,固逊王爵,克振纲常,朕心汝康、汝嘉,汝爵原爵,汝禄岁千石。有司羊一,酒一,为诸藩式。”皇帝的意思是朱载堉宗伯(朱载堉比隆庆帝大一辈),您严格遵循道义,非要让出王爵,努力振兴伦理纲常,我真心地祝愿您安康、嘉好。您还是原来的爵位,每年食禄米千石。我派官员送来羊一只,酒一坛,给各宗藩做个榜样。

    天潢贵胄一般都争王争霸,让爵是极少数,这与朱载堉的性格有关,也与他喜爱古琴相关。他曾说自己:“喜的是囊里闲篇,爱的是桐上丝弦。”“最乐哉野外山人,功名敝屣,富贵浮云。万卷诗书,满壁字画,一张瑶琴。”“叹人生,容易老,总不如盖一所安乐窝巢,上挂着耕读渔樵,闲时把琴敲,闷向河边钓。”

    经历过从王子到庶人的巨变,朱载堉早已看破名利,最爱的是与三五知己“一人吹律,一人弹琴,一人击缶而歌。余亦自歌,互相倡和,而乐在其中矣”。

    除修身养性外,古琴还在朱载堉发明新法密率的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律学新书》中说:“臣尝宗朱熹之说,依古三分损益之法以求琴之律位。见律位与琴音不相协而疑之。尽夜思索,穷究此理,一旦豁然有悟,始知古四种律皆近似之音耳!此乃二千年间言律学者之所未觉。”这督促他不用三分损益法而另立新法,终于发明了新法密率,解决了2000多年来黄钟不能还原的难题。不仅如此,他还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明代 杜琼 《友松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9日 总第366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