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播收音员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3-16 星期二

    热播剧《山海情》第22集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得福动员涌泉村村民搬迁到政府资助的闽宁镇,但老人们舍不下“先人”,坚决不搬。中学生得花急了,直接跑到村委会,对着裹着红绸的话筒慷慨陈词:国家帮助我们走出大山过好日子,你们却只想着“先人”,不想后人,难道非要让子子孙孙和你们一样吃苦受穷吗?她的话通过“大喇叭”传遍全村,让老人们深受震撼。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此次为了有效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重新上岗的“村长大喇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七八十年代,“大喇叭”一直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但在“大喇叭”普及之前,广播传播还经历了另一个特殊阶段——设置广播收音员。

设置广播收音员

    新中国成立初期,迫切需要向全国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但当时交通不便、文盲众多,通信手段极其有限,主要途径只有报纸和广播。

    1950年3月29日至4月16日,新闻总署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议题就是改进报纸工作和建立全国广播收音网。相比报纸,广播兼具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节目形式灵活、不受听众文化水平限制等诸多优点,即使在遥远的边疆或偏僻的山村,群众也能通过广播,及时甚至同步知晓国家大事。所以会议认为:“应在全国建立广播收音网,以便使人民广播事业在确实的群众基础上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

    4月22日,经政务院批准,新闻总署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6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又向各地广播电台发出通知,公布了根据各地情况拟定建立广播收音网的计划。

    随即,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中南、华东、西北、西南军政委员会,以及河北、察哈尔、黑龙江等14个省政府和行政公署,张家口、唐山等5个市政府,先后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通令或指示。为在各地党的机关建立广播收音网,中共中央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北局、华南分局和山西、热河等9省省委及张家口、唐山、南京等7市市委,也先后发布建立广播收音网的指示与通知。

    发展广播事业,加强广播电台与听众的联系,需要有三项条件:建立广播电台,配备采编制作队伍,具备收听设备。当时全国已有40余家广播电台和优秀的采编队伍,最缺乏的就是收听设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工业生产能力有限,收音机尚属价格昂贵的稀有之物,普通群众无力购买。据统计,当时全国约有100万部收音机,半数集中在东北和上海,许多地方甚至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想短期内改善现状,很难。若采取协助工厂、机关、学校、团体购置、改善或充实收听设备,成立收听小组,组织集体收听等办法,倒是可以初步解决群众的收听难题。

    为此,新闻总署在《决定》中特别要求,全国各县(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各级政治机关及其他机关、团体、工厂、学校,均应设置或酌情设置专职或兼职收音员。其任务就是收听或记录中央和地方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政令或其他重要内容,向群众介绍和预告广播节目,组织群众收听重要节目。

    为了加强对收音员的管理,《决定》要求,所有收音员均应向地方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登记,并按月报告工作情况和听众意见。各广播电台应负责指导收音员的工作,帮助他们购置、使用、修理收音机和扩音器及订购留音机片,按照听众需要和意见改进广播内容。

    4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音员条例》率先向社会公布,明确了该台收音员的四项责任和四项权利。

    收音员的责任包括:按周向听众介绍和预告本台的广播节目,并组织收听;按月向本台报告收听情况和听众意见;收听并记录本台广播的新闻、政令和其他重要内容,供各机关、部队、团体、工厂、学校等编为小报或墙报;介绍听众向本台投稿或参加本台播音。

    收音员的权利包括:按优待办法向广播事业局广播器材修造所购买、订制收音机或扩音器,并按优待办法由所在地人民广播电台修理收音机或扩音器;按优待办法购买广播事业局人民唱片厂的产品;订阅本台出版的广播稿选集《人民广播》;按优待办法购买本台出版的各种丛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设置了收音员联络科,负责收音员培训管理工作。

培训广播收音员

    为执行中央决定,各地方广播电台纷纷出台条例,制订方案,组织征召、培训收音员,积极推进广播收音网建设工作。

    收音员是广播电台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广播电台有了收音员和收听小组,就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而选拔收音员,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争取听众中的积极分子。一般先由各地广播电台向社会征召,或由领导机关指派,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再分派到各地开展工作。

    1950年7月15日,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率先培训湖北省各县首批收音员,培训期为半个月。该台为协助本区各地建立广播收音网,订购了1200台收音机,同时发出通知,指出:“应把建立收音网的工作看作今年各台建设和发展广播事业的中心任务,必须充分估计到当收音网建立起来以后,我中南全区广播事业即将出现一个崭新局面。”中南军区也抽调了一批干部参加收音员培训,以便分派到各部队担任收音员工作。

    随即,全国各地收音员培训工作相继铺开,收音员要具有初中学历以上文化水平,通过培训,主要学习国内外形势、新闻业务和收音机的使用、保管等技术。华北区五省收音员最先完成全员培训,并投入工作;东北区吉林、热河等省,也陆续完成了各县收音员的培训工作。中南区鄂、豫、湘、粤、桂、赣九省收音员,将在9月全部培训完毕。华东区浙、鲁、闽等省,也着手开始收音员培训工作,预计在秋冬前结束。

    到9月初,经过短短4个月的建网培训,全国6大行政区已有24个省、4个行政公署和38个有广播台的大中城市及工矿区,建立或正在建立广播收音网。收音员人数迅速增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登记的收音员共335人。据15个省不完全统计,已有专职和兼职收音员1625人。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也配备了专职收音员200人,将分配到各师、团,担任收听工作。

    在培训收音员的同时,各地广播电台也尽量为收音员提供帮助,不仅在政治上把关、技术上指导,让收音员自觉愉快地胜任组织收听工作,还会经常检查他们的收听设备,改进收听工具,并定期召开收音员座谈会或汇报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当好广播收音员

    建立全国广播收音网,就是架起中央同地方、城市和乡村、领导机关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而这座桥梁的管理与维护,则要依靠千千万万的广播收音员。

    广播收音员是一批新的文化干部,经过培训,他们带着组织上配给的收音机到各地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抄收电台发布的新闻,送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传阅;将抄收的新闻、政令出版油印小报等,散发到乡村,扩大宣传;收集听众反映,为电台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建立收听点,组织群众按时收听广播。若有重大宣传任务或重要节目,收音员还须带着收音机下乡,组织收听。

    为了当好广播收音员,成为出色的宣传员,许多收音员开动脑筋想办法,改进传播方式,扩大宣传渠道。有的收音员利用干部集会的空闲,介绍时事;有的把大厅打扫干净,准备好座位和开水,放置好收音机,邀请群众来收听。有的在听完广播后,马上组织讨论。有的根据收听的新闻,动员有绘画功底的同志,在壁报、黑板报上用漫画形式配合宣传;有的与各机关、团体、学校广泛建立联系,只要播送与他们有关的节目,就马上通知大家来听,并组织讨论;还有的收音员为了解决干部和群众听不懂北京话的困难,广播一段后,自己再用当地方言加以解说。

    此外,各地广播电台以各种节目为中心,组织了成千上万的听众。东北台组织了10万听众收听广播。齐齐哈尔台不仅征召了200名收音员,还在15个县、2个市和1个矿区建立了收听组织,涵盖140多个单位。沈阳台在城市家庭妇女中,组织了3556个妇女收听小组,共5.07万余人收听该台的《妇女时间》节目。上海台组织了13万听众,收听演讲节目和《社会发展史》广播课;组织了510所学校,共5.6万余人收听儿童节目。青岛台仅用1个月,就组织了1500多个儿童收听小组,参加收听的少年儿童达1万多人。

    广播收音网普遍建立后,可以将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要新闻迅速传达到各地,各级政府的法令、指示和通知,也能迅速得以传达,及时指导工作。

    福建永春有一位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音员的中学校长,经常把收听到的广播电台的消息,通过墙报在当地公布。永春、大田、德化三县附近许多村镇的群众,就靠着这位收音员了解国内外大事。在湖北沙市,有一份名为《广播消息》的八开两版小报,其内容主要是依靠抄收中央台和中南台的新闻内容,文字通俗简短,很受读者欢迎。平原省有18个县都办有这样的油印小报,在传播重要消息方面功不可没。涿鹿县的收音员收到海南岛战役胜利的消息后,曾组织了63块黑板报进行宣传,立即让胜利的消息传遍各村镇。在和平签名运动中,通过广播收音网,也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如锦州市夜校学员,有组织地收听了和平签名运动的广播后,立即就有5000多人签名。察哈尔台与省卫生局联合,针对该地区发生鼠疫的状况,主办了《防止察省鼠疫再起》的特别节目,组织全省各县医务卫生人员和学生收听后,学生们立即走上街头宣传,动员群众进行防疫注射。

    此外,广播收音网在帮助干部群众学习、提高广大人民文化水平方面成效卓著。很多地区组织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社会科学讲座,帮助热心学习的青年解决了没有教员和看不懂书的困难。不少电台举办社会服务节目,专门解答听众的各种问题,受到欢迎。而广播文艺节目,更是成为群众文娱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1952年12月1日至11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了三年来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据1952年11月的统计:全国广播电台共有71座,比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多出26座;广播机数多出67部;输出电力总数为1949年的470%。广播收音网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全国有2.05万余个收音站及4743个带有喇叭可自行播音的广播站,有专职、兼职工作人员4.27万余人。广播不仅在城市中发挥作用,也已深入农村,21个省的2900多名收音员下乡组织收听广播,听众人数达1.8万人。

    但设立收音员、组织收听小组,毕竟存在购买收音设备费用大,收音机需要专人保管,且零件多、构造复杂,出现问题在农村不易找人修理等难题,在农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不久,更为方便、节省的农村有线广播迅速发展起来,农民们坐在炕头上就能听到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生的大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3月12日 总第3651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