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功名不必自我成,革命实践作先锋”

——王泰吉烈士的革命往事

作者:张 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3-01 星期一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党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大家是自觉地愿意受约束,就是承认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案,愿意自我牺牲。”回望中国革命史,有无数先烈英勇奋斗,践行着忠诚于党的诺言,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生如夏花般短暂,却将最美最绚烂的一瞬留在世间。王泰吉烈士就是这样的人。

西北显身手

王泰吉

    王泰吉,字仲祥,1906年出生,陕西临潼人,学生时代就博览群书,成绩优异。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立志献身共产主义事业,1924年5月,考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期。临行前,王泰吉吟诗一首:“七尺男儿汉,足立天地间,满目不平事,蹈覆待何年。”抒发了他投身革命的豪情壮志。

    在黄埔军校期间,王泰吉刻苦学习军事本领,同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中共党组织派他到陕军甄寿珊部政治处工作,不久,他就担任了甄部教导团第一营营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八七会议精神的鼓舞下,王泰吉毅然率甄部教导团第一营驻防陕西西部山区麟游。次年4月,他率该营第一中队官兵在驻地发动起义,连夜离开麟游县城,准备到陕甘边开展游击战争,然而起义部队被民团围困打散。一路上,王泰吉虽然心情沉重,但并不气馁,他纵观国内局势,准备前往东南方向的渭(南)华(县)地区去开辟革命的新天地。他在途经故乡时并没有回家,只是给父母寄去了一封信,告知双亲近期发生的事情以及接下来的打算,并表达了自己的革命之志。

王泰吉烈士家信
 

父母亲大人钧鉴:

    敬禀者,男此次为发展革命势力,率队北上,行抵五凤山,被民团解除武装,即时脱险。刻欲出关东游,不复在陕西做事。男尝谓天下事危然后安,勿图苟安;乱则思治,勿图小治。男以(一说“一”)身贡献社会,生死利害在所不计。请大人以后不劳挂念。肃此敬请 金安

男 泰吉跪禀 即日

    此时,中共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决定在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渭华一带秘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王泰吉在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留下来做起义前的宣传和准备工作。1928年春夏之交,中共党员许权中领导的暂编第三旅来到华县高塘,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设在高塘,王泰吉被任命为参谋长。随后,他与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主席刘志丹、总司令唐澍等一同领导部队投入渭华起义。6月,在敌军进犯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的危急时刻,王泰吉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指挥百余兵力合理布防,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司令部。他和刘志丹、唐澍等领导革命武装,与当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打土豪、分粮食,协助中共地方党组织在东起华山、西到临潼、北到渭北、南至秦岭的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立了红色政权,但终因敌众我寡而失败。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首次军民相结合的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具影响的起义之一,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与此同时,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因此得到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为我党在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军事人才基础。

耀县举义旗

    此后,王泰吉只身前往河南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不幸被捕,被押往南京。他虽然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血性的青年军人,面对威逼利诱和百般折磨,他始终未暴露身份。王泰吉将监狱作为战场来磨炼自己的革命意志,并在狱中吟诵诗作,以此明志。1930年,在杨虎城部队里的中共党员努力下,王泰吉经杨虎城保释出狱。出狱后,他去拜见杨虎城,当面感谢营救之恩,在交谈中还精辟地分析了时局,其不凡的见识深深打动了杨虎城。于是,王泰吉被留在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在杨虎城身边任参谋。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所部第17师补充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王泰吉骁勇善战、带兵有方,杨虎城非常赏识他的军事才能,1931年,任命他为新兵训练处处长,不久又任命他为新组建的有千余人的西安绥靖公署骑兵团团长兼西安城防司令。王泰吉出身农家,不仅自身生活十分简朴,还时常周济部下和乡友,资助一些青年到外地读书。在部队里,他团结进步官兵,等待时机,准备再大干一场。

    1933年7月21日拂晓,耀县古城枪声大作,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王泰吉率骑兵团宣布起义,收缴了当地民团和县警察局、县政府的全部枪支,控制了全县。按照上级指示,骑兵团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王泰吉任总司令兼第三路总指挥,同时,他也恢复了党组织关系。义勇军成立后,开仓放粮、释放犯人、宣传抗日,在中共耀县县委的配合下,逮捕、处决了当地一批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和民团头子。当时,西北的革命斗争正处于危难关头,中共陕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王泰吉率部起义,对西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十分有利,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推动了陕甘边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对于日后加强西北红军的力量、巩固发展陕甘边苏区起到了重大作用。

    为争取更多的革命力量,几天后,王泰吉改变原定北上白水、澄城的计划,率义勇军南下向三原进发,途中不幸遭遇敌方重兵围剿,激战多时,终因寡不敌众战斗失利,部队被打散。王泰吉带领百余人突出重围,北上前往中共陕甘边特委所在地照金苏区。8月,为统一指挥革命武装力量,中共陕甘边特委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任命王泰吉为总指挥、刘志丹为参谋长。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王泰吉始终不放松学习,从“屡经起义与愿违”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增长才干。11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决定将陕甘边临时总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2师,王泰吉任师长、刘志丹任参谋长,率部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

狱中勇赴义

王泰吉在狱中写下的《困顿漫语》

    1934年初,为扩大抗日力量,王泰吉主动请求去豫陕边境劝说刘黑七所率武装力量加入到抗日队伍中,但途中被旧相识、保安团团长马云从认出,被捕入狱。在铁窗里,任凭敌人如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王泰吉都未失去共产党员的气节。他知道被营救的希望渺茫,也做好随时就义的准备,便给父母寄去了一封家书,说明了被捕入狱前后的情况,再次陈述了自己矢志不渝的信仰:

父母亲大人尊前:

    敬禀者,男这次往说刘黑七,为加速革命成功起见,只身离开部队,行经通润镇,被马团长云从扣留。现有父执郭县长毓亭及诸友热心奔走,向上峰说项营救,能否幸免,尚不可知!如若不能,押解西安,男绝不学杜衡之被捕自首,遭社会人士之唾骂!及遗父母羞。男革命目的在推翻国民党统治权,国民党杀男,为意中事。如不见杀,禁锢终身,势所必然。男向无家念,今于辞世之际,就男所盼望者,条禀如下:

    …………

    男 泰吉跪禀

    王泰吉还在狱中写下长达万余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困顿漫语》,其中有:“功名不必自我成,革命实践作先锋。遗嘱同志莫顾虑,宇宙将来到处红。”作为革命的先行者,他时刻准备牺牲生命,为最终的胜利奠基。王泰吉表示,他生在三秦、长在三秦,革命活动又多在陕西这块土地上进行,若不能生还,就让他长眠在这块对他有养育之恩的黄土地上。虽然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杨虎城部进步军官等多方营救,但国民党方面对王泰吉严密监视,所有的营救行动均未成功。临刑前,王泰吉思念着南梁苏区的革命战友,想念着自己的弟弟,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命诗》:“崤函振鼓山河动,萧关频翻宇宙红。系念袍泽千里外,梦魂应知寄愁容。”以此寄托一位革命者的离别之情。3月3日,王泰吉在西安英勇就义,年仅28岁。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王泰吉家人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1951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位于西安古城墙内的革命公园修建了王泰吉烈士纪念亭和纪念塔,以缅怀英雄、激励后人。2012年,在王泰吉的家乡西安市临潼区尖角村,王泰吉革命烈士墓园成为市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尖角村村委会修建了以王泰吉名字命名的烈士广场,以寄托当地百姓对他的追思。

    文中所示档案为陕西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2月26日 总第3645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