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眉绿楼词》 名噪一时

作者:特邀撰稿人 沈慧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2-23 星期二

    顾文彬爱好诗词,少年时无师自通吟咏桃花,有“几枝斜竹外,依旧笑春风”等句,引起老师的关注,遂教他作诗。顾文彬的日记虽不完整,但从中仍可以了解到诗词是顾文彬除书画收藏之外的心头最爱,他经常在日记中记录所作诗词。可以说,吟诗填词伴随顾文彬一生,他也因此留下了众多作品,成为清代著名的词人,著有《过云楼题画词》《眉绿楼词》《眉绿楼词联》《哭子七绝百首》等。

丰神潇洒 岀笔欲仙

《过云楼题画词》中记载的顾文彬集辛弃疾、张炎句题咏沈周《思萱图》 苏州市档案馆藏

    中国文人、士大夫喜欢结社雅集,既能联络同道的情感,又能表达他们的情趣,顾文彬所生活的时代也不例外。清道光、咸丰年间,顾文彬在京城与一班同好成立秋词社,以词会友,他们“拈一百二十题,各限一调”,顾文彬作了三十余阕。这是关于顾文彬词作的最早记载。杜文澜可以说是顾文彬的知己,对他的词作颇多赞美。杜文澜,举人出身,工于词,有干才,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著有《宋香词》《憩园词话》《词律校勘记》等。他在《憩园词话》中对顾文彬的《眉绿楼词》评价颇高:“长调短令,无不丰神潇洒,岀笔欲仙,不拘一格而自能入律,且才气丰溢,每一题一调,辄叠赋不已。”《憩园词话》收录了顾文彬所填《点绛唇》《浣溪沙》《好事近》《金缕曲》等八首词,其中用《金缕曲》题《眉绿楼填词图》一阕:

    一掬酸辛泪,怪年来,筝云笛雨,总含商气。香草美人今古恨,半付江蓠沅芷。半诉与,湘君山鬼。待向旗亭重赌曲,酒徒稀,冷落长安市。蛩四壁,助吟思。危楼崨嶫城阴倚。对遥岑,西风幔卷,瘦蛾颦翠。望极斜阳烟柳外,莽莽荆榛万里。恨天壤,埋愁无地。只合移家图画住,指青山,一发江南是。乡梦断,角声起。

    顾文彬的诗词创作主要围绕书画题咏、友朋唱和、自然风景歌咏、个人情感抒发等几个方面,是其才情、思想、叙事与诗意的结晶。同治九年(1870)三月十九日,顾文彬与浙江海盐人颜宗仪结伴而行,在上海同舟北上京城。颜宗仪,少负文名,尤工诗赋,进士出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梦笠山房诗存》《琅华仙馆诗集》等。一路上,颜宗仪与顾文彬相谈甚欢,以诗相酬,还邀请顾文彬赴浙江,共游西湖:“昨脱惊涛险,锋车不畏颠。平沙黄到海,远树碧黏天。挥扇真名士,同舟有宿缘。何当来浙水,携手上湖船。”顾文彬和颜氏诗原韵两首,其一曰:“巨舟如一叶,浪簸又风颠。安枕初无地,乘槎欲上天。笠车敦气谊,缁素续尘缘。愿践西湖约,烟波系画船。”有意思的是,颜宗仪的“湖船之约竟成诗谶”。顾文彬获得宁绍台道员的职位后,特地在日记中写道:“明春当可践约矣。”可惜,明春与顾文彬共游西湖的不是颜宗仪,而是吴煦,那日他们“先至湖心亭,次至三潭印月,次至平湖秋月,又步行至孤山林处士墓,又至苏文忠公祠”。

    顾文彬在京候职期间,经常到琉璃厂淘宝,意外获得汉玉钩,与家藏的正好配对。为此,他激动地连夜写下《汉双玉钩歌》:“玉人入山得璞玉,琢作双钩成白龙。上不在天下入地,土花血沁千年红………剑合延津一例奇,传之图画播之诗。只防变化通灵去,倘遇风雷好护持。”全诗描述了汉玉钩的前世今生、特点及其与顾氏的缘分。顾文彬在京城期间的日记中鲜有诗词记录,更多的是书画买卖方面的信息,但他将《汉双玉钩歌》完整地抄录在日记之中,足见他对汉玉钩的珍视。

    宁绍台道员是一个肥缺,故顾文彬在回苏的路上,心情愉快,诗兴大发。他品鉴所购书画,欣赏风土人情,以诗抒情,有的诗则涉及他在京城购得的字画,可以说因景因物激发诗性。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二十六日,顾文彬日出时分渡黄河,“耽搁一时许,河中断冰顺流而下,始知古人‘河带断冰流’之句之妙”,当晚进山路。因在京城购买了“元僧雪庵书退之《山石》诗”字卷,其意境与眼前的“山行情景”相似,他遂有感而吟咏:“石头确荦路嵚崎,惆怅黄昏到店迟。翰墨有灵先告我,雪庵书卷退之诗。”因购得《定武兰亭》,他吟咏道:“合与兰亭有夙缘,新藏定武字俱全。明春经过山阴道,觞咏犹希继昔贤。”他表示,明年经过山阴时,当学习前辈们的风雅。

园楼两座 由衷讴歌

    怡园是顾文彬父子于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精心构筑的私家园林,采各家苏式园林之长,是典型的清代江南园林。顾文彬将怡园作为养老之所,当他获知小园初创后,立即辞职归里。有怡园可游,有过云楼书画可赏,顾文彬成为人生大赢家。归隐之后,怡园是顾文彬欣赏四时风光的佳处,有一次,他因生病几日没到怡园游玩,就挂念新种的白皮松,不顾病体视察一番,“戴风帽往观,亭亭独立,干虽粗而尚嫩,似较胜于先种两株”。次日,他又作诗一首:“芒鞋不忍踏苍苔,为惜风前有落梅。老鹤嗔予频侧睨,小园几日不曾来。”

    当怡园秋色浓时,顾文彬又吟道:“纷红骤绿满阶除,秋色斓斑画不如。野趣别饶蜂蝶外,芳时转胜燕莺初。珊瑚宝树疑金谷,松柏浓阴仰草庐。似与晚露斗颜色,沿堤愤蓼共蒲流。”他为怡园绿杨亭题联:“高树晚蝉,三十六陡秋色;短亭逢雁,几千万缕垂杨。”怡园的景点到处留有他的墨迹,这园子犹如他亲自孕育的孩子,怎么看怎么美,怎么赞美都不过分。

    当年,江苏巡抚张之万修缮拙政园后,学习前辈文徵明绘制《拙政园图》的做派,将园内十二景绘成《吴园图》(拙政园一度归吴姓人所有,故名),遍请同道题咏,书画与诗文因名园名人而完美结合。顾文彬如法炮制,于光绪三年(1877)请吴门画家顾沄绘制《怡园图》十六景,后又补四景,好友张之万、吴云、李鸿裔、潘曾玮等同人纷纷题咏,顾文彬则一景一诗一词,“并集苏诗为绝句,二百四十四首”。据顾文彬日记载,他断断续续所填《望江南·词咏怡园各景》至光绪四年(1878)六月二十一日“始脱稿,约千余首”。顾文彬将这些词装订成两册,先后请李鸿裔与潘遵祁审定。次年正月二十二日,他又将上述千余首《怡园词》删掉四百余阕,定稿为六百七十四阕。紧接着他重新抄录,在抄录的过程中再次精简,至二月初一日,“《怡园词》至今日录竟,计六百四十四阕,共一万八字,时作时辍,十日始毕”。过了不久,他又请好友李鸿裔审定,自个儿再删减,删到六百首,并请李鸿裔作序。其中一首专门描写了怡园的春景、翠竹、池塘,词曰:“怡园好,春草梦池塘。止水不流花出涧,凉飔多借竹穿窗,吟啸坐幽篁。”顾文彬以《怡园图》和《怡园词》表达对怡园的欢喜,将怡园的外在形态、内核文化及园主的性情才情糅合在一起,体现了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和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顾文彬以宋代词人为楷模,对苏轼、辛弃疾、吴文英、周密、张炎的词情有独钟,经常集他们的句,“捣鼓”成自己的词,偶尔也集周邦彦、范成大、史达祖、姜夔的词句,这是顾文彬词作的一大特色。过云楼实体建筑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但过云楼早已成为顾文彬心中收藏名画法书的室名,且多次被主人讴歌。

    同治十年(1871),顾文彬赴浙江上任,与吴引子一起拜访同年郑兰,同游四面楼,“意欲造之过云楼同,可谓先得我心。四面天井甚宽,皆环以太湖石,凿池两处,又有回廊亭榭点缀”。四面楼触动了顾文彬埋在心底的愿望,即建造过云楼以贮藏名画法书。楼还没造,但顾文彬诗情澎湃,这年五月初八日,他集张炎句题过云楼:“出岫本无心,旧隐琴书,应妒过云明灭;弄泉试照影,再盟鸥鹭,知他甚日重来。”顾文彬似乎不过瘾,当日又集辛弃疾句题过云楼:“得丧乘除,机心早觉。丹青图画,老眼羞明。飞去了无踪,万事云烟忽过。渔樵故里,闲处偏多。杖履当时,梦中行偏。觉来还自笑,一亭风露先加。”集句是门技术活,不仅要对前贤的词作烂熟于心,而且又要有高超的诗词造诣与文学修养,将他人的句子“组装”成自己的作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光绪元年(1875),顾文彬回归故里,又集辛弃疾句为过云楼撰联:“一枝粗稳,三径初成;商略遗编,且题醉墨。”同时还题跋,解释营建过云楼的过程。巧妙运用别人的句子,点燃自己的思想火花,这是词人顾文彬擅长的。

书画题咏 友朋唱酬

《楚游寓目编》记载的顾文彬集苏轼句题咏《恽南田、王石谷、范艺园渔隐图册》 苏州图书馆藏

    传统的中国画呈现的魅力除了画本身之外,其另一特色就是名家题咏,以表达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与文化修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文书画高度融合,使文学与书画相得益彰。过云楼收藏的书画上既有画作形成之时题咏,也有不同收藏者的留痕,顾文彬及其友朋的题跋也为这些作品增色不少。就顾文彬的《过云楼题画词》而言,均为集名家词句而成,主要以张炎、吴文英、周密、辛弃疾、苏轼等宋代名家为主。由于他具有较高的词学修养,故而经常信手拈来,集句题咏。明吴门四家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的作品是过云楼收藏的重点之一,先后收藏了唐寅的《风木图》、文徵明的《长江万里图》等作品。同治三年(1864),顾文彬集辛弃疾、张炎句调寄《锦堂春·沈石田思萱图》两阕,其一曰:

    屈指吾生余几,从头悔恨难追。当时倩得春留住,日日老莱衣。偏奈雪寒霜晓,而今物是人非。群花泣尽朝来露,风雨断肠时。 

 
    过云楼收藏了《恽南田、王石谷、范艺园渔隐图册》,恽南田、王石谷写山水,范艺园绘人物,三人“各极能事,如出一手,神韵之妙,飘飘欲仙”。咸丰十一年(1861)孟春,暂居湖北的顾文彬集张炎、吴文英、辛弃疾、苏轼等宋代五位名家词,填《浪淘沙》十阕,表示他日“归棹蠡湖,扣舷歌之,当如少文卧游,能令众山皆响也”。其中集苏轼句两阕,其一曰:

    憔悴老江边,岁岁年年。不如归去旧青山,都是斜川当日景,野水荒湾。新月与烟愁,向我依然。蓼芽蒿笋试春盘,更有鲈鱼堪切脍,且斗尊前。 

    古代文人雅士交往,以诗相赠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文化交游与常态,以诗寄情,以诗叙事,以诗增进友谊。自同治九年(1870)三月初一日北上京城至十二月十八日抵苏,在近十个月的时间里,顾文彬创作了大量诗词,据他所订年谱称“得绝句百首,名曰《北游杂咏》”。粗略统计顾文彬日记中,从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二十四日到十二月十七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写了一百余首诗,而这段时间正好是他得官后回苏途中。十二月初一日,顾文彬抵达沂州,借宿李庄,正逢微雪轻舞,催发诗心,遂写下十一首诗,其中七首为赠送何绍基、李鸿裔、冯桂芬、潘曾玮、吴云、程味亭等七位好友所作。顾文彬在京候简之时,育婴堂总司事程味亭“欲谋接董”,被顾文彬回绝后,耿耿于怀,遂与顾文彬之子顾承产生矛盾。程味亭与顾文彬原是幼时就相识的朋友,当初也是顾氏邀请他来管理育婴堂,但他的行为令顾文彬“自悔无知人之明,既招之使来,实难挥之使去”。此时春风得意的顾文彬在致程味亭诗中大度地表示:“暮年每怅故人疏,况复交情管鲍如。宿憾不妨杯酒释,莫教轻撰绝交书。”尽管他对程味亭的所作所为极其不满,但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利益上的斤斤计较,而是故人能相聚一场的缘分。吴云是书画鉴赏大家,又精通金石学,而此番顾文彬在京城收购不少精品,故他在致吴云的诗中表达大家共同鉴赏字画的心愿:“雪月花时邀我饮,画书诗品待君评。因缘文字交金石,三十余年老弟兄。”

    俞樾是顾文彬的好友,两人书信不断,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初四日,顾文彬写下《奉怀俞荫甫》:“东望乡关忆故人,传钞社稿剧清新。碧云红叶山游剡,白露苍葭水阻秦。远道诗筒欣可接,新凉灯火喜相亲。西泠旧有诛茅约,问字亭边愿卜邻。”他们因各自的园子曲园、怡园相近而成为好邻居。

过云楼旧藏明代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光绪九年(1883)四月,顾文彬与李鸿裔到常熟游玩,先拜访住在西门的赵烈文,接着拜访住在北门外的赵宗建,受到热情款待。顾文彬与李鸿裔两人既游览了赵烈文的园林,又观赏了他们的金石拓本、名家字画。回到苏州后,顾文彬分别以七律各六首相赠二赵。

    顾承不幸于光绪八年(1882)过世,给顾文彬带来沉重的打击。沈秉成、吴云、俞樾、李鸿裔等朋友纷纷前来慰问,然他“心肝摧折,非语言所能释也”。在无限悲怆的心境中,他写下《亡三儿承行略》,又以诗排遣痛苦,创作了哭子七绝一百首。这百首诗,是顾文彬作诗生涯中最悲苦的一段,诗中既没有题咏过云楼与怡园那样的欢快,也没有题咏名家书画那样的满足。

    顾文彬的诗词作品,是苏州园林史、收藏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富有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2月19日 总第364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