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尽邦家之责任

——百年前菲律宾华侨黄开物及其友朋的辛亥义举

作者:郑宗伟 刘伯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1-20 星期三

    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辛亥革命期间,广大海外华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革命,他们或加入革命组织、或为传播革命思想奔走呼号、或捐款助饷支持国内起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场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菲律宾华侨黄开物和他的朋友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其留存下来的大量侨批生动地记载了他们的壮举和善行。

演戏筹款 “爱国心大明也”

1911年春,中国同盟会会员林书晏写给黄开物的侨批。福建省档案馆藏

    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在福建家乡居住的黄开物与旅居于菲律宾、香港等地的林书晏、陈金芳、陈持松、陈松铨、吴记球、吴宗明、康春景等辛亥革命志士通过侨批及信函往来,围绕着阅书报社和《公理报》的创办、革命经费募捐、军情通报等事宜,相互保持着密切联络,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行动,在辛亥革命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封写于1911年10月18日的侨批,跨越大洋,顺利抵达了黄开物的手中,其中写道:

    开物同志兄照:此处于廿二、廿三演戏,两夜计收三千外元,做服并画税等等计开一千二百外元,除外计得一千八百外元,连前日秘密捐款一千外元。又本拜日晚倡捐外界在内计约二千外元。又拟定下拜再演二天,定可得银三千外元或不止,但再演省却办服等等多多矣,大约或得捐至一万亦未可料。但外界自演戏、演说等情形,大受激动,将来若革命军逐日进步,或能捐至数万亦未可知,《公理报》对演戏感动,前之反对派卢文彩、少清、胡诸群、陈迎来四人认二千余元,文彩又应承,若股本一时难收,伊愿先支,下拜一定办机器并推主笔来岷,大约当着二三礼拜后方能出版。阅书报社及同志会均甚进步,此遭演戏系先演说然后祝旗,祝毕出戏,全戏院一二千人,一见独立旗出来,尽行起立,鼓掌之声以夫呼,万岁之声震动山岳。每夜《琛报》及《克毛报》、《田禾报》俱派访员来观。咱亦派人招待。几日即将戏出登报,并谓小吕宋之中国人全数是革命,所以一见独立旗,无不异常踊跃。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十万,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然吾等虽不能捐至此数,伊如此登自实在有益所捐,一则外埠以资观感,一则壮中国人之声气,甚妙。此遭之大举谅必成功,想不日就得庆贺独立矣,请拭目俟。云此处诸事得手,唯办事乏人,同志中诸办事人异常忙碌,故此未能常通书信,兹寄上英银贰元,祈收用,余容后申。

    此请

    近安!

    弟陈松铨志 辛八月廿七日

    信白岷中情形大略如是斯,恕不在嚽,弟近日碌忙,不能作书,乞见谅。军情已译,另纸夹上也。

    这封侨批由菲律宾马尼拉寄出,写信人陈松铨是菲律宾同盟会分会会员,其开头即称“同志”,而没称“兄”,可见意义不同于平日,革命氛围一下全出,而后侨批的内容详细地描述了爱国华侨们通过组织演出现代戏进行筹款的过程,并对捐款数额和回国参加革命的华侨人数进行了记述,这正好可以补充正史史料之不足。其中,《公理报》是同盟会菲律宾分会的机关报,郑汉琪任总理,吴宗明任总编辑,而侨批中提到的陈迎来是当时菲律宾著名的华侨富商、社团领袖,一生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从这封侨批中透露出的大量历史细节来看,辛亥革命不仅获得了菲律宾普通华侨的积极参与,也赢得了包括陈迎来在内的菲律宾华侨社会精英阶层的有力支持。

投身革命 “生死之念当消”

    1911年11月18日,黄开物又收到了从菲律宾马尼拉寄来的另一封侨批,信中说:

    在毓同志照:接来云情聆悉要与持松之花蓆,本帮寄正润兄带交实访闻,兄自归家以来,出门绝少,欲出门即当叫多人相随并有人风声,兄是阅书报社革命党之监督,是以不敢出门,似此兄实在胆小,莫怪归家数天不能接交一同志之人也,兄乃知书识理之人,孔门弟子杀身成仁实属素志,不意兄于生死关头,似不能看透,诚为弟所不料及也,况兄排满之志已定,即生死之念当消,不观夫现时战争之同志被其父母、兄弟、妻、子,彼岂非富贵贤良之人,而愿入枪林弹雨之中者。何也?排满之志大,救国之心坚也,不然岂彼愚而我智乎,兄其之思之,此佈,并请

    近安!

    辛九月九日

    弟 吴宗明 志

    这封侨批中提到的“在毓”是黄开物的字,而“阅书报社”是指普智阅书报社,位于菲律宾马尼拉新街。写信者为《公理报》总编辑吴宗明,他17岁前往菲律宾经商,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同盟会菲律宾分会成立后,他出任首届秘书兼副主监;1912年《公理报》创刊后,担任该报主笔。尽管吴宗明与黄开物私交甚笃,但他在这封侨批中,仍以革命同志的口气与黄开物交流,称黄开物是“阅书报社革命党之监督”,对其回乡后革命工作开展不力表示责怪,他要黄开物学习其他同志的“排满之志大,救国之心坚”。面对时局,这种兄弟间的相互批评和激励,更有益大家的进步,对革命事业多有裨益,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海外华侨对待革命的真诚态度和坚定决心。

倾力相助 “兄当乘机大展怀抱”

    1911年的春天,中国同盟会会员林书晏给黄开物寄了一封侨批。具体内容如下:

    开物我兄如握:近屡由邮局致书,想均必接着。可知大局情形,唐必有所闻,无庸赘述,惟身所能及。乞为桑梓谋幸福。吾侪处此看,论若何地位,各尽其义务已耳。北局未定,战事才殷,外夹风云,保无他变。清政府命运告终,在指顾间耳。此上,并付信银贰元。

    顺候

    大安!

    弟 林书晏顿首

    辛小春十四日发

    林书晏是福建南安人,早年南渡菲律宾经商,1912年,发起创办菲律宾同盟会机关报《公理报》。他与黄开物交往频繁,感情十分深厚。当黄开物回到国内时,常常从菲律宾马尼拉寄侨批给他,两人书信往来密切。目前发现的林书晏寄给黄开物的侨批至少有20封,其内容多为涉及辛亥革命情况进展信息沟通。在这封侨批中,林书晏对辛亥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并鼓励革命同志“吾侪处此看,论若何地位,各尽其义务已耳”,同时,这也表明了他为革命在所不惜的坚定决心。

    林书晏在1911年11月18日又给黄开物写了一封侨批,其主要内容是谈论在厦门起事的具体安排,并说如果起事缺少人手,马尼拉方面可以派吴宗明、陈金方等人尽快返回厦门帮忙。此时,武昌起义虽已于同年10月10日爆发,但厦门尚未被革命军控制。因此,同盟会计划在厦门起事,以呼应武昌起义的胜利,扩大战果。两天后,林书晏、康春景一起给黄开物写了一封侨批,内容如下:

    开物仁兄足下:

    现下厦事如何?务祈极力进行联络众志,一面维持治安,一面筹议后劲,万勿因循忽略。弟不能回国尽邦家之责任,负疚难言。兄当乘机大展怀抱,如款项缺乏,可秘函电,布告各南洋资助,或致函来垊各界劝捐,必有可望。唐大局时事人心如何及内容布置,统祈示覆为盼。忙甚,未尽所言。查前帮晏兄油有附寄信项50元,谅已接入。恒美被回禄,现依居在雨伞巷开张,门市如常。

    弟 春景、书晏 仝顿

    辛九月卅日 下午草

    林书晏在信中希望黄开物及时告知厦门的革命进展情况,并联络众志,“万勿因循忽略”,并对自己“不能回国尽邦家之责任”感到十分愧疚,他鼓励黄开物可“乘机大展怀抱”,如果出现革命经费不足情况,要秘密来电告知,他会寻求在南洋的华侨们的鼎力相助。由此可见,革命青年黄开物、林书晏在旅菲同乡和同盟会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出他们积极的革命态度和浓浓的爱国情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月15日 总第362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