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我军各个时期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作者:特邀撰稿人 张文友 生旭志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9 星期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有力武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当作传家法宝。

井冈山时期 一根灯芯点亮革命的伟大征程

    井冈山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频繁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和残酷的封锁。他们设立关卡,出示布告,制定严厉措施,断绝井冈山同外界的任何物资交流和经济往来,妄图把井冈山军民困死、饿死、冻死在山上。当时的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军的物资供应面临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粮食、油盐、布匹和药品等生活用品十分匮乏。井冈山军民曾传唱着一首歌谣,反映了当时极其困难的斗争生活。歌词是:“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面对艰苦的斗争生活,以毛泽东为首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带领井冈山人民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白手起家,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境,奏响了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艰苦奋斗的壮丽乐章。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挑粮使用过的箩筐和扁担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用过的油灯
 
    由于国民党军事上的“会剿”和经济上的封锁,井冈山军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就拿油来说,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山上只出产一点儿茶油,敌人封锁又紧,油进不了山。部队下山打土豪偶然得了一点儿油,当成了不得的宝贝。上山后不久,部队就宣布了关于用油的规定: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要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按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时用的油灯,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一直坚持只用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写作。有一次,毛泽东的警卫员给油灯添了两根灯芯,但都被他挑开了。就是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下,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著作以及给党中央的多次报告,对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作出理论概括。中央通过多种方式介绍井冈山斗争经验,使许多红军和根据地领导人开阔了眼界,加快了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进程,推动了各地革命形势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开展生产节约运动

1943年2月25日,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政治部《关于开展节约运动的指示》。解放军档案馆藏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还有国民党在抗战相持阶段后实行的反共政策,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中共中央及时发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兵简政”等指示,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不断减少日常支出、扩大生产规模,基本做到了前线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供应什么,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39年8月15日,十八集团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关于增加生产和厉行节约的训令》;1942年4月14日,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下达《开展生产节约活动指示》;1943年1月13日,十八集团军后勤部下发《太行部队机关的生产节约拟议》;1944年抗日军政大学发布《关于生产节约经验介绍的训令》。这些指示和训令分析了当时的严峻形势,指出了增加生产和节约的有效办法,提出了组织实施的具体要求,全军的生产节约运动顺利地开展起来。

    当时,新四军三师主要活动在苏北地区。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我部队和边区的经济十分困难。新四军三师响应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在开展整风运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困难、坚持斗争,争取战争形势的好转。1943年2月25日,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政治部下达《关于开展节约运动的指示》,组织部队和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增加收入,以改善部队的物资供应。其中关于实行节约运动主要有以下办法:

    1.在公共开支方面,部队办公费尤其在机关里,纸张、墨水、信封、笔墨灯油等应严格注意爱惜和俭用,可想些办法如写信可用废纸代替、信封用几次,晚上早睡少点灯油等。杂支费如赔纪律、机关修车子、买扁担绳子、喂马药、修理运动器具等,往往不注意爱惜节省,浪费甚巨。今后应严格纠正这种现象。另外粮食和烧草部队中也可节省一部分,纠正过去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忽视;反对部队中的恶食现象。本部来客一律不招待,私人除规定外不准向组织要东西,其他如电台、医院等技术部门,应该珍惜和节省器材和药品,合作社生产供给部门不能将公物送私人,外出营业生产人员,生活不能特殊,必须艰苦朴素。

    2.在私人节约方面可号召每个指战员订节约计划,如少领被子、军衣鞋袜,自己打草鞋,不用肥皂以稻草灰代替,不用牙膏以盐代替,少领牙刷手巾手帕,戒掉纸烟,吃黄烟等。

    新四军三师供给部根据师党委和师首长指示精神,拟订了《部队开展农副业生产计划》,要求每人开荒1.5亩至1.8亩(团以下部队每人1.5亩,旅以上机关1.8亩),计划3年完成任务。此外,每人种1分菜地,15人养1头猪,每人喂1只鸡或鸭。各单位从合作社盈利中要为每人解决1双布鞋、两双草鞋。每人每天节约2两粮食。经过深入动员,师直属单位,各旅、团和县总队,掀起开荒生产的热潮。有的部队集体开荒,有的轮流派部队开荒,还有的与群众换工,4个人换1头黄牛或水牛工。除种粮外,入秋后还组织连队到湖边割芦苇、捕鱼、养鸭,以及到湖里挖藕和采莲籽、鸡头米等。因此,部队伙食得到了改善,有战士说:“吃菜自己种,吃肉就养猪,吃鱼下湖捉,伙食自然好。”每名战士月终还能分到伙食尾子,解决了用以买烟和学习用品的零用钱。团以上单位办了合作社,组织手工业生产、办作坊等,可榨油、磨面,制作小菜,供部队食用。剩下的油饼做肥料,麦麸做马料。合作社的账目清算,由经济委员会民主管理监督,这种形式在地方上也得到推广,发展成为生产合作社。部队生产开荒对地方是一大支持,地方原有很多土地没有种好,部队带头开荒生产,影响很大,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在各地政府的号召下,人民群众决心要把原有的土地种得好上加好。大生产运动也体现了我军不同于国民党旧军队的本质。我军靠自己动手,改善部队生活,减轻群众的负担,并且努力节衣缩食,救济边区受灾群众。新四军三师两次救济当地灾民粮食数万斤、衣物数百件,还帮助群众兴修水利、提高生产,更加密切了军民关系。

解放战争时期 华北军区开展节约一两米运动

1949年9月12日,华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对全军开展每人每日节约一两米运动救济华北灾难同胞的号召》。 解放军档案馆藏

    1948年5月,解放战争作战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地域由内线延伸到外线,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后,华北战场所需人力、物力、财力,主要依托太行山区这些老区。1948年11月6日开始的淮海战役,是由华东、华北、华中3个大区共同来保障的。整个战役过程中,动员的支前民工总计达160万人,担架12.5万副,运送粮食4亿多斤、柴草5亿多斤。民工队伍组织严密,政治思想工作深入,支前中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阴雨天寒时,他们用自己的雨布、棉衣给伤员遮雨、御寒;遭敌机轰炸时,用生命保护伤员和物资的安全。1949年夏季,华北很多地方遭受严重水灾,仅河北一省,就有300多万人民受灾,生活非常困难,但各地人民支援前线的热情不减,与我人民解放军结下了鱼水深情。

    为了在困难时期,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救济受灾同胞,1949年9月12日,华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对全军开展每人每日节约一两米运动救济华北灾难同胞的号召》,提出:

    华北人民解放军,同华北人民是血与肉的关系,十二年的革命战争里,华北人民尽了自己极其伟大的贡献,忍受一切艰苦困难,拿出自己的一切,来支援革命战争,支持人民解放军,这是胜利的基本因素。华北人民解放军也有着同华北人民共患难、援助人民的悠久的光辉传统,这不仅表现在我们的英勇作战上,还表现在我们的生产节约帮助人民战胜一切敌灾、水旱虫灾的伟大行动上。我们现在就应当发扬这个好传统,热情地援助华北的灾难人民,报答华北人民对于我们的深厚情谊。

    华北几十万大军应当尽援助的力量,并且有这个力量,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坚持它六个月,就是很大的数目。加上政府的救济与人民的互助,就可以使几百万灾难人民,战胜灾荒,并且可以把麦子种上。而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发生很大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为了发动部队更好地响应节约一两米运动,9月13日,华北军区政治部下达了《关于如何发动部队响应节约一两米运动号召的指示》,指出军区司令部、政治部9月12日所发开展每人每日节约一两米运动的号召,是一件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这一运动将教育我们的干部战士,时时刻刻爱护人民,关心人民的疾苦;同时表示我们部队虽然大部进驻城市及交通要道,但我们并没有忘记解放区曾经与我们一起艰苦奋斗的广大农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25日 总第362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