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祖国到处充满生气和朝气

——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大队副队长刘瑶章致信第一大队队长王潮海

作者:特邀撰稿人 巩琢璐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9 星期一

1951年8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大队副队长刘瑶章致第一大队队长王潮海的信(节选)。 辽宁省档案馆藏

    1951年8月25日,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大队副队长刘瑶章怀着纷乱的心情,致信第一大队队长王潮海,向其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个人工作调任经历及在首都北京的见闻。回到祖国的刘瑶章本想完成任务后重返前线,然而工作的调动,使他再也无法回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了。

回国赴命 抱憾不能重返战场

    1950年11月末,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正式成立,下设3个大队。王潮海任第一大队队长兼政委,刘瑶章等人任副队长。12月26日,刘瑶章率领大队部徒步过江,赴朝鲜进行西线抢修。

    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大队完成整编工作。没过多久,刘瑶章回国执行向抗美援朝战场增派干部的任务。8月1日,他向东北公路总局局长连柏生报告了公路工程第一大队迫切需要干部,希望能够增派的情况。随后,连柏生请示东北局和中央公路总局协调解决。由于地方实在无法抽调干部,刘瑶章便想方设法找到之前因病回国修养的同志,如护士李韵欣、二中队工友马德纯、大队部搬运班长胡庆春、司机段培月等,他们听后纷纷表示要再次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然而水利部的一份调令使刘瑶章再也无法回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了,他向上级反映并找领导当面说明,表示要完成任务后再回水利部任职。他为了弥补不能重返战场的遗憾,便给王潮海写了一封信。

致信战友 汇报归来所见所闻

    正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写“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8月9日,刘瑶章来到北京,17日返回沈阳。他在信中写道:这几天“我不可能也没有打算作什么系统的社会调查,但是就我所零零星星接触到的,虽然限于表面的、刹那的观察,却留下了不少很有意思的印象,我觉得有报告给你和一大队同志们的必要”。“首先,我感觉到的是到处都充满了生气和朝气,真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各样各色的人都在精神紧张而心情愉快地工作着。一般人的生活显然地提高了,从大家穿的衣服上可以看出来,过于破烂的很少见,过于华丽的也很少见(在《东北日报》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说黑龙江省某某村镇为了演话剧想找一件破棉袄都很难找到;最近《东北日报》又登载两个对辽西省和松江省农村购买力的调查,说得更详细、更具体)。马路比从前整齐,甚至小巷子也远比从前清洁,环境卫生改善了许多,蚊子似乎比从前少些(三海和什刹海的整理也很有关系)。修理旧房或建筑新房的比从前多了。过去所谓‘拉房纤’的目前在严格取缔之列。行人、车马和一般公共场所的秩序都有显著的进步。例如下了火车,三轮车绝不像从前蜂拥而上地包围旅客,而改由旅客以最简便的手续买了票,照票上的定价去坐分配好了的车。”

    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各干部学校开始实行统一分区扩招。刘瑶章在信中向王潮海介绍道:仅以培养中等技术干部的学校为例,水利部就招了500人,东北公路总局招了300人。学校里和社会上的学习气氛都比以前更浓厚了。例如:每天早晨6点以前到公园,可以看到除了开小组会学习的,还有练习俄语的。除此之外,文化娱乐活动也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看电影、话剧和各种展览,参加游泳等体育活动。如:什刹海游泳池一共有3个,每天分3场卖票,每场大约是2小时,每个池子里的人都挤得满满当当。刘瑶章在信中写到,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展览的《永乐大典》。展览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参观者对于帝国主义劫掠的历史有所了解。

    刘瑶章还从报纸上了解了全国性的建设工程。在中国的北方,正在建设西满防护林带。这条防护林带,贯穿东北三省的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总面积866万垧,包括22个县和旗,单位造林面积100垧。到1951年春天,已经完成造林面积4000多垧,计划12年完成,并预计农作物可增加一倍以上的收成。在中国的南方,有皖北润河集的分水闸工程。全闸长1300米、宽200米,总面积26万平方米,闸基、闸车需用混凝土两万公方以上,全部工程需用黄沙、石子、钢筋等各种物资达20多万吨,但是在1951年7月20日就已经完工,施工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这项分水闸工程,可以把淮河干流72亿立方米多的洪水拦蓄在安徽霍邱的城西等湖中。这两项工程非常的鼓舞人心、振奋士气。所以,刘瑶章感叹这两件事“在中国是空前的”。

走上讲台 弘扬保家卫国精神

    刘瑶章在信中写道:“只要人家知道你是参加抗美援朝回来的,对你就是另眼看待,热情地欢迎你、招待你,问问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情形,又问问敌人和俘虏的情形,抗美援朝真正形成一种广泛的运动。”

    在炎炎夏日里,刘瑶章充分感受到了人们对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火一样的热情。他回到水利部后,不仅为部内的同志做了一场4个小时的报告,还为部长们及一部分领导干部做了场3个小时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大家积极发言、提问。有的人对于之前没能参加抗美援朝表示后悔或抱怨;有的人诚恳地问是不是还可以去参加。尤其是大家听说刘瑶章是为请求增派干部回来的,有人马上说:“我去行不行?”

    全国上下不仅积极开展抗美援朝捐献武器装备活动,还通过增产节约、劳动竞赛等方式来支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宣传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地随处可见贴在墙上的标语。辽西省提前40天完成当年全省的捐献计划,即30架战斗机、5门大炮。沈阳市抗美援朝分会、沈阳市人民广播电台于1951年联合举办了全市工商界争取提前完成增献武器交款广播大会,全市700余名工商业代表齐聚一堂,除已捐献30架战斗机外,还要再增献10架。全国掀起的增产节约热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6日 总第3599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