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作者:口述人 周土门 整理人 楼俊俊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0-14 星期三

开栏语

    7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抗美援朝战场,作战历时两年零九个月,19万余名烈士为国捐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70年前,浙江省磐安县有4000多名青年报名、425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14名。磐安县档案馆相关档案中记录的83位志愿军老兵,入朝参战时年龄最小的仅有17岁,最大的32岁,有32人立功52次。他们不仅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健在的战争见证人。从这些战争亲历者的激情讲述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士情怀。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本报与浙江省磐安县档案馆合作在“文化版”推出《口述·我在朝鲜战场》栏目,以磐安县档案馆采访、整理的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史为依托,展现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和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民族气节。

    谨以此向那些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中华民族尊严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抗美援朝老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周土门,1930年6月8日出生,浙江省磐安县万苍乡斐湖村人,荣立二等功一次。

    1951年3月,我参军入伍,是浙江省金华军分区独立13营1连的通信员。

    在我3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入伍之前,我也没上过学。在当通信员的3个月时间里,我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

    同年6月,我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部队从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出发,到上海吴淞口,在那里学习了两个月;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朝鲜话、朝鲜的风俗习惯、作战基础知识等。12月,我随军奔赴朝鲜战场。当时,我们部队坐着载货的火车,三四天就到了朝鲜五云山附近。五云山是我们部队第一次与美军作战的场地,从山脚到山顶,我们用了1个月的时间。因为山路崎岖不平,加之白天美军飞机不间断地轰炸,不好行车,只能夜里徒步行军,每晚要走七八十里路。我是重机连的机枪手,当时我们使用的是加拿大制造的马克沁重机枪,重100多斤,需要4人扛脚、2人抬身及6人背子弹。

    在作战之前,部队指导员给战士们作动员,每人自发写血书,这些血书由部队统一保管。

周土门被授予1956年度优等射手称号的荣誉证书

    “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只有前进,不能后退!”我挺起胸脯写下了血书。我们写完血书后,用白布开始编号,写着战士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然后缝在战士们的上衣腋窝处(这个地方敌人枪打不到,血书不容易被损坏);有的战士则直接写在衣服上,这样做主要是用来识别其身份。在战场上,一般都是战士在哪牺牲就先埋葬在哪,靠衣服上的编号来辨认血肉模糊的尸体,然后在墓边竖上一块牌子。

    1952年初,我第一次参加作战,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3师188团1营重机枪连。当时,敌机在我们头顶上日夜不间断地轰炸,对岸是美军机枪的疯狂扫射,战况十分激烈,甚至晚上就跟白天一样,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看见,一打就是十几天。我们所在的重机枪连主要任务是压制敌军火力、歼灭飞机。当时,我们所用的马克沁重机枪,枪体笨重、结构复杂(一挺机枪有360多个零件,只要有一个零件损坏,就要整个拆掉重装),开枪时还需要加水冷却,一挺机枪三个枪架,换着打,使用极不方便,没水时只能靠附近的兄弟部队支援;而且子弹数量少,一挺重机枪只有6箱子弹,每箱250发子弹。在这种情况下,打飞机就要眼睛亮、耳朵灵、指挥快、目标准,靠的是每名机枪手的默契配合,尽可能节省子弹。第一仗胜利后,我们换了苏式“五六六”重机枪,改善了武器装备。当时,志愿军使用的武器装备都比较差,子弹更缺,100发的枪带上只有三四十颗真子弹,其余的则用小木块填充。除了武器装备差外,志愿军作战环境极其艰苦,冬天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最低可达零下三十七八摄氏度,战士们用甘油擦脸以防风防冻。我们吃完所带干粮(每人6斤、一壶水),只能舔一舔“保命”的压缩饼干,每人一块,硬的跟石头一样。在朝作战期间,我们白天打仗,晚上行军,吃住都在山上,天冷靠炭火取暖。打仗胜利,全靠战士们的勇敢、不怕牺牲。

    1953年7月27日晚上9时,对美作战停止。我荣立了二等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浙江省磐安县档案馆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9日 总第358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