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辽宁妇女

作者:叶晓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0-13 星期二

    抗美援朝时期,辽宁地区包括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今大连)、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以下简称“两省五市”)。辽东边境地区与朝鲜隔江相望,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方最前沿。1950年底,中共中央陆续发出了《关于宣传抗美援朝运动的几项指示》《关于继续开展抗美援朝宣传的指示》等。两省五市的妇女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她们发扬解放战争时期“母送子、妻送郎”的革命精神,义无反顾送亲人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辽宁地区的各级组织除了动员青年妇女参战,还组织妇女在后方参加抢修公路、加工军服、看护伤病员等工作。其中,妇女们积极订立抗美援朝爱国公约、参加反细菌战,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爱国运动 支援前线送亲人

1950年12月10日,辽东省妇女为过江部队准备粮食。

    从1950年冬季开始,两省五市的各级妇联便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让妇女们认识到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的重要性,从而使妇女们积极参加各种爱国运动。如:在1951年,有41万名妇女参加了辽西省“五一”爱国游行示威活动;在和平签名运动中,辽东、辽西两省参加签名的妇女达312.7万余人;安东市(今丹东)组织全市妇女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月”等活动。

    1951年4月12日,安东市的三马路遭到敌机轰炸,死伤者达400多人,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慨。25日,安东市召开控诉大会。26日,当地妇联又召开了800多名妇女参加的妇女控诉大会。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组织控诉团赴京。安东市的抢救模范和拥军模范曲大娘参加了控诉团,会上她讲述了在敌机轰炸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同胞的经过。5月13日,控诉团返回东北。不久,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随后,订立抗美援朝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便在首都北京和全国各地兴起,亿万人民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支援志愿军。

1951年1月20日,中共辽东省妇女工作委员会的
《抗美援朝运动中妇女工作总结》(部分)。

    抗美援朝运动开展以后,两省五市数以千计的妇女们纷纷要求参军、参战。据统计,1951年辽东省有3000多名青年妇女、辽西省有2700多名青年妇女报名要求加入志愿军。只有16岁的少女朱勇入伍后,随救护队来到朝鲜前线。她积极工作,勇敢战斗,火线入党,获志愿军后勤部授予“二等功臣”称号,并立三等功3次。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辽宁人民继续发扬“母送子、妻送郎”和“保家保田上前线”的革命精神。据辽西省13个县不完全统计:有101名妇女送丈夫、97名母亲送儿子、17名姐妹送兄弟、30名未婚女子送未婚夫,参加志愿军。旅大市的王大娘家中有5个孩子,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有3个儿子入伍。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她又送两个女儿参加了志愿军。桓仁县有位宋大娘,在抗战时期,她家中的10个儿子先后被日军迫害。新中国成立后,宋大娘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当她知道敌人打到鸭绿江边,要来破坏和平生活时,便把最后一个儿子送去参加了志愿军。黑山县七区窝堡山村有一位名叫于彦的妇女,新婚的她毅然送丈夫参军,自己留在家中参加劳动生产、照顾公婆,其间,她还托人写信鼓励丈夫要在战场上勇敢杀敌。于彦3次被选为省劳模,两次被选为省模范军属,因鼓励丈夫有功受到军队奖励一次。类似这样的模范事例不胜枚举。

拥军护军 为军服务暖心田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为了支援前线,安东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发出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的号召。妇女们自发组织担架队、运输抢修队、救护队、防护队。

    宽甸县发动当地百姓推碾拉磨、做大饼,为志愿军提供食物。长甸区下河口村的徐大妈为过往的部队开设休息站,她把家中最好的高粱米、大米炒熟,装在碗中倒入水,供过往的志愿军果腹。志愿军亲切地称她为“志愿军妈妈”。

    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两省五市有上万名妇女夜以继日地为前方战士赶制棉被、军装、鞋袜、慰问袋等,沈阳市有1.3万妇女在短时间内完成了60万套军装的絮缝任务,沈阳郊区有1.5万名妇女为志愿军腌制、装运咸菜。

    各市区妇联还组织了“拥军护理队”与服务小组,到临时医院护理伤员。在辽宁地区有很多临时医院,参加护理队的妇女都吃住在医院,由护士带着三班倒。最忙碌的时候,一个人同时要护理100多名伤病员。她们为伤员穿衣、洗衣、打饭、喂饭、端屎、端尿,但没有一个人嫌弃这些工作。有一位回族女青年,其父母不同意她去护理伤病员。最后,她便偷偷地前往临时医院去给伤员擦伤口、洗衣服。除此之外,各地妇女还组织了献血队,仅沈阳市第五中学就有800多名女学生参加了献血。

    为了保障大军的前行,妇女们与男人们一起修建公路。庄河县(今大连庄河市)、金县(今大连金州区)有1528名妇女参加修路。辽东省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二区样子沟村的26名妇女,更是在5天内完成了村里布置的修路任务。

    在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下,两省五市的妇联积极开展宣传和捐献工作。沈阳市妇女捐献“沈阳妇女号”战斗机两架。安东市郊区的烈属,积极响应号召,将大部分积蓄捐献出来。归国华侨工程师高豫在妻子的动员下将家中的全部积蓄捐献给志愿军,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一片赤子之心。凤城县(今凤城市)红旗区王大妈家中的3个儿子都参加了志愿军,她非但不要政府的照顾,还把自己辛苦攒下的钱捐献出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辽宁地区共捐献飞机235架。

防疫灭菌 积极冲锋跑在前

    敌军为了扭转在朝鲜战场的败局,违背国际公约使用细菌武器。从1952年2月至1953年3月,敌军侵入中国领空,分别对东北的沈阳、安东、本溪、抚顺等地区投掷了细菌弹(即携带细菌的昆虫),其中安东地区就有13次之多。其主要原因为安东地处中朝边界最前沿,是中国通往朝鲜的门户,是通向朝鲜的运输动脉总枢纽。

    在敌机投掷细菌弹的第二天,辽宁地区的省市宣传部紧急发出指示,通报了敌机投掷细菌弹的情况,号召各市区发动群众彻底捕灭毒虫,加强消毒防疫工作,坚决粉碎敌人的阴谋。遭受毒虫危害的农村很快传出了响亮的口号:“紧急行动起来,消灭美帝布的细虫!”人们纷纷上阵搜寻捕抓毒虫、家家户户整治环境,打扫卫生。参加灭虫的百姓,各个扎好袖口、裤角,戴上手套,围上头巾,不放过任何地方。只要发现毒虫,大家都会尽数抓住,或用火烧,或以网罗。在夜晚,人们还会借助篝火和手电筒的光亮来诱杀毒虫。

    同时,两省五市的妇女们也紧急行动起来,走上街头捕杀毒虫,积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妇女们还按照东北民主妇女联合会的要求,搞好家庭环境卫生,达到“八净、五少”(八净:孩子身上、锅碗瓢盆、屋子、院子、厕所、猪圈、鸡窝、街道干净。五少:虱子、跳蚤、蚊子、苍蝇、老鼠少)。沈阳市8万多名妇女参加捕虫队、安东市妇女参加防疫灭菌消毒队。哪里有毒虫,她们就出现在哪里。

增产节约 保证物资供前线

    1950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

    为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两省组织全省工人群众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工人们义务献工,努力增产,支援前线。自此,一场以“增产节约“为主题的运动,在辽宁地区开展起来。

    广大妇女群众响应我党的号召,积极参加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她们在竞赛中找窍门、挖潜力、学经验。1952年,仅辽西省锦纺和陶瓷两厂,就有168名妇女受到奖励,其中16人受到市里的表彰。纺织女工刘秀英总结的捻头法,使全组回丝率大大降低,每月超额完成18%的工作量。1952年,辽西省有448名妇女被评为劳动模范。

    在农业战线上,广大农民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爱国丰产竞赛运动。1951年3月,辽东省召开全省农林工作会议,动员大家积极加入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并要求全省增产粮食10万吨。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进了农业技术,总结了经验。妇女们也纷纷参加,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她们学会了棉花的整枝、使用除虫药剂等技术。此时,涌现出的大批丰产互助组和个体户,不仅促进了辽宁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资。

    文中所示档案为辽宁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9日 总第358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