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庄严时刻 盛典辉煌

——回眸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作者:郎迎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9-27 星期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国都、
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草案(毛泽东修改稿 部分)。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日子。为了那庄严神圣的时刻,从开国元勋到无数的平凡人物,他们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了盛典之日的辉煌。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册页,回眸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文献遗产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档案

    文献形成年代:1949年

    文献数量:62卷

    文献保存者:中央档案馆

 

毛泽东与各界代表共商建国大计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的134人。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讲话中指出,“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该委员会设立了六个小组,分别完成下列各项任务:“(一)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二)起草新政协的组织条例;(三)起草共同纲领;(四)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五)起草宣言;(六)拟定国旗、国歌及国徽方案。”

1949年9月,曾联松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样。

    毛泽东就新政协所要讨论的各项问题,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广泛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他先后会见了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柳亚子等。

    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毛泽东对这些民主人士很尊敬,十分亲切有礼,一听说哪位老先生到了,马上出门到汽车跟前迎接,亲自搀扶下车、上台阶。一些民主人士见到毛泽东总要先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耀‘毛主席伟大’。对于这种情况,毛泽东十分不安。一次,毛泽东出门迎接李济深,老先生一见面就夸毛泽东了不起,毛泽东扶他进门坐下说:‘李老先生,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互相都了解,不要多夸奖,那样我们就不好相处了。’有一天,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事前他吩咐我:‘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敬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我在他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他诉苦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我说:‘现在做衣服也来不及了,要不先找人借一件穿?’毛泽东不同意:‘不要借,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毛泽东就是穿着补丁衣服会见张澜,还会见过许多民主人士”。

    1949年9月7日晚10时,特邀代表、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程潜由湖南到达北平,毛泽东到车站亲自迎接。据当时为毛泽东摄影的徐肖冰回忆说,“当程潜走下火车后,毛主席快步迎上去,紧紧握住他的双手。就在握手的刹那间,程潜的泪水流了下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还是毛主席先开了口,风趣地说:多年未见,您历尽艰辛,还很康健,洪福不小啊!这次接你这位老上司来,请你参加政协,共商国家大事”。接着,毛泽东把程潜扶进车里,俩人同乘一辆车,来到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晚宴时,毛泽东对程潜说:“20多年来,我是有家归不得,也见不着思念的乡亲。蒋介石把我逼成个流浪汉,走南闯北,全靠这一双好脚板,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我们这个民族真是多灾多难啊!经过八年浴血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也过不成太平日子。阴险的美帝国主义存心让蒋介石吃掉我们。我们是被迫打了四年内战,打出一个新中国。这是人心所向啊!”

    毛泽东还致电宋庆龄、陈明仁、江庸等,邀请他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共商国是。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27日,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一九四九年;(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宣言(毛泽东手迹 部分)。
 

    9月30日,会议闭幕。会议选出毛泽东等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周恩来提出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筹委会很快拿出开国大典的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阅兵司令员为朱德,阅兵总指挥为聂荣臻。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式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现场示意图。

    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在什么地方举行,成了让筹委会最费脑筋的问题。1949年8月15日,聂荣臻等向周恩来呈报了两套方案:一个是西苑机场,另一个是天安门。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天安门地处市中心,但当时的长安街还不够宽阔,而西苑机场曾于1949年3月25日,举行过欢迎中共中央、毛泽东进入北平的阅兵式。但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并且几十万群众往返郊区也不方便。周恩来仔细看过两套方案后没有马上拍板。

    眼看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仅剩一个月了。经过反复权衡,一番斟酌之后,9月2日,周恩来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做了圈阅。毛泽东和朱德是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也同意周恩来的意见。开国大典地址就这样定下来了。

聂荣臻提议开国大典选在下午三时开始

    “新华广播电台,下面播送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仪式,将于今日下午三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194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用激动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布的这条公告。这个时间之前一直是绝密的,主要是为了防备国民党空袭,以确保庆典万无一失。

    当时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中南及华南的战事仍在继续。1949年5月4日,蒋介石就曾从山东青岛派出6架美制B-24轰炸机空袭北京南苑机场,投弹30枚,毁坏了飞机4架,房屋196间,死伤人数达24人。举行开国大典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贵宾都集中在天安门城楼,数十万军民聚集在广场,若发生空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现场。

    出于这个考虑,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郑重向中央军委提议,开国大典在下午3时举行。这个特定时间,是根据B-24轰炸机的时速及性能缜密计算出的。它的飞行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如果上午从舟山群岛起飞,轰炸机可以在3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后,还可以安全返航。但如果下午起飞,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对于夜航能力差的B-24轰炸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空袭的难度。

    即便如此,聂荣臻还是很谨慎,为防止蒋介石孤注一掷,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飞行中队,负责北平的防空;并在天安门及广场、南苑机场、北京饭店楼顶、通县菜地等处做了周密的安全防控措施。此外,在杨成武、唐延杰主持起草的“阅兵典礼方案”中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防空应急预案,包括用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在广场外组织高炮对空射击。在受阅的17架飞机中,有4架是带实弹的。所有参加空中受阅的飞机,在前一天晚上都经过了苏联顾问的检查。每一位参阅的飞行员都写了保证书,内容大致是:万一出了故障,宁愿牺牲自己,也绝不伤及参加开国大典的首长和群众。

    受阅任务完成后,参加庆典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及各界代表共计600多人出席了在北京饭店举办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宴。宴会上,周恩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朱德总司令向飞行员们祝酒,祝贺他们飞行成功。

    开国大典从下午3时开始一直到晚上9时才结束,参加庆典的30万军民欢聚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屈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9月25日 总第358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