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1946年6月23日,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致中原局电报》

中原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作者:高雪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6-18 星期四

    中原解放区位于湖北武汉、江西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日本投降前,人民军队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解放区扩展到60余县,形成对战略要地武汉的包围态势。1945年10月下旬,根据中央部署,新四军第5师与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组成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10月30日,成立不久的鄂豫皖中央局改称中原中央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活动于中原,一直是蒋介石的心腹之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旅),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军,扫清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通道。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已被缩小到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长区域内,面积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毛泽东在6月1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郑位三、李先念、王震的电报中指出:“全面内战不可避免”,“你们须求自救之道”。“必须准备对付敌人袭击及突围作战,预拟突围后集中行动及分散行动两个计划。大概在突围及突围后一个时期内,以全军集中行动为有利;而在敌人追剿紧急,行军给养均极困难时,便应分为两股或三股,各自独立行动,可以避免集中行动之困难,而利于分别牵制敌人与互相作战略上之策应。”

    1946年6月中旬,蒋介石密令对我中原部队严密封锁,分进合击,彻底消灭。30万重兵,团团围住了只有5万人的中原军区部队。6月19日,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致郑位三、李先念、王震的电报:“蒋决定大打,你处须随时注意敌情,准备突围。”这时,中原地区周围的突围要点陆续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局势越来越危急。21日,李先念、郑位三关于突围问题给中央发电,建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即北、南两路)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对于中原部队突围方向和时机的把握,中央表示赞同。6月23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给中原局的复电,电称:“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

    6月26日拂晓,国民党军队兵分四路向中原军区部队发动进攻。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原军区除了留下部分地方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以一个旅伪装成主力向东转移迷惑国民党军队外,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转移。于7月1日全部越过平汉铁路,其他部队也都灵活机动地突破了敌人的内层包围圈,取得突围的首战胜利。

    根据全国战局的变化,7月15日毛泽东电告中原局:“牵制大批敌军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是我中原军的光荣战略任务。”他还说:“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遵照中央在敌后创立根据地的指示,中原突围北路部队于7月下旬进入秦岭地区,8月初决定与陕南游击队合编,成立鄂豫陕军区,执行创建游击根据地的任务。南路部队进入鄂西北的武当山一带,于8月下旬组成鄂西北军区,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在突围中担负迷惑和牵制国民党军队任务向东转移的一个旅,转战20余天,跋涉千里,向东进入苏皖解放区,编入华中野战军序列。留下坚持的一个旅,则分散在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斗争。

    这样,中原军区各路部队,都先后胜利地突围,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建立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他们的行动在战略上策应了华北、华中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毛泽东对中原突围战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47年5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郑位三、李先念并转中原军区全体同志的电报,表扬中原部队在钳制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赞扬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军区部队,开始了国民党军队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新的全国内战由此爆发。中原部队在国民党重兵包围下,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还得到新的发展契机,可以说是石破天惊,迅速打碎了蒋介石的美梦。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6年6月2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原局电报(手稿)。

 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4月10日 总第351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