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民国时期的三次国货旅洋

作者:汪海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6-15 星期一

    1928年,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当时的民族企业家普遍认为,欲发展经济,需提倡宣传国货,振兴民族工业,不仅要在国内的市场上与“洋货”抗衡,最好还能让国货走出国门。于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武汉、杭州等地陆续办起了全国性的商品展览会,尤以中华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为盛,筹办周全,观者如潮。为进一步推广中国商品,许多开明商人将目光放眼海外,积极谋划国货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接洽南美,谋划国货旅洋第一步

    早在1926年,中国与智利的商界名流就共同倡议举办华产展览会,而且还得到智利政府的支持,承诺给予所有物品免税的优惠。自此,智利驻华公使韦古纳和我国商人就开始推动该事。5月,韦古纳向北洋政府提出筹备华产展览会的正式邀请,商讨中方准备货物事宜,欲“树两国间繁盛商务之始基”。后因时局动荡此事便被搁置。

    1927年11月,中国驻智利公使王天木专门回国筹备此事,通过上海总商会召集工商业各团体代表开会,建立了赴南美智利、阿根廷华产展览会筹备处(以下简称“筹备处”),上海总商会代表冯少山任筹备处总主任。筹备伊始,商界名流满怀信心,溢于言表:“历年对外贸易,入口为洋货、出口为原料,几成定例。此产业竞争时代,各国多利用我国原料,就地设厂制成熟货,仍销我国……我国商人从未有自动计划,将华产商品筹开展览会于国外,以达将来推销之目的者;有之,请从今次筹备中智中阿两国展览会始。”

    筹备处刚开始运转就有大量工作。首先,为熟悉南美情况,筹备处专门编写了《南美志略》,并请学者撰写相关论文,如《论吾国急宜推广海外贸易及注意出口检查》《华产展会于国际地位之关系》等。其次,通过十数次筹备会,选定商号及所需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此外,筹备处还对参展商品的质量和内容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例如:筹备处除了规定送展的丝织品要原料上等、质地精良、色泽纯净外,还建议商家在内容上采用中国名胜风景等,以吸引外国商户的兴趣;筹备处对茶叶则提出,要投合当地居民的口味,“多去红茶、少去绿茶,可以试销砖茶”。这些意见都是建立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的,足以证明中国商界的诚意。

    1928年7月,冯少山因反蒋遭到通缉,避居海外。办展事务便由国货维持会会长沈叔瑜等人接手。虽然,国民政府一直表态支持出国办展,但在处理办展事务上却一拖再拖。由于货物运送、会议杂项等诸事花费甚巨,沈叔瑜特赴国民政府工商部面陈办展事宜请求补助。随后,筹备处又向工商部商业司司长去信:“各节均有至理,为国家体面及对外贸易,兹事似均应积极进行,万一因经费问题中途停止,恐智利政府三年前核准之案必至撤销,已成之局自行破坏,影响国家名誉,而对外贸易失此良机,惜何如之!”

    1929年3月,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孔祥熙给上海总商会批复:“国库支绌,重要建设经费尚多停顿……向银行借款,关乎市场信用,所请垫借款项难以筹措。”他还表示展览会对推广华产商品无甚把握,再加上迁延日久,与智利联络不畅,要求筹备处自行解决资金问题。虽然给出了具体建议,如:应与上海银行公会接洽融资等,却有敷衍推托之嫌。

1929年3月,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孔祥熙给上海总商会批复关于不予资助
出国举办华产展览会一事的函(部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最终,由于资金等问题,我国商人首次尝试赴外国办展未能成行。南美之行虽然流产,但也让我国的商界人士积累了宝贵经验,初步掌握了国际贸易的规章制度。

南下吕宋,外贸与睦邻一举两全

    1928年10月,就在赴南美办展陷入僵局之时,菲律宾华商代表薛敏老、菲律宾嘉年华会总干事陆士等人先后致电国民政府工商部、外交部及上海总商会,邀请中国组团参加翌年举办的马尼拉嘉年华会及附设的远东商品展览会。

    我国沿海地区自古就有“下南洋”的经商传统,与菲律宾的贸易往来延续了几个世纪。由于当地华商众多,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也颇高,且在当时情势下,各方都希望促成此次会展。中方驻菲人员致电国民政府工商部陈言:“日本为扩充其南洋势力起见,已预备参加,为推翻华侨南洋地位之准备,故此间华商均望我国之工商出产品亦尽量运来陈列。”孔祥熙在回电中表示:马尼拉是南洋重要商埠,值此商品展览会自应筹备出品。

    1928年11月27日,上海工商界名流陈光甫、荣宗敬、朱成章等人组建了筹备委员会,在上海设立筹备处,负责筹备出品赴会,并宣布参展商品所有税饷准予豁免。菲律宾中华总商会闻讯雀跃,积极筹措经费人手,提前为国货陈列展览准备好场地,可谓翘首以盼。

    1929年1月30日,中国代表团启程赴马尼拉参会。由国民政府工商部次长穆藕初率团,同行人员有上海先施公司首席秘书欧伟国等50余人。中国的国货展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2月26日《申报》刊登的文章报道:“计上海、福州、天津各处载到国货六百余箱……计最出色者为福州之漆器、天津之地毯、江浙之丝制品及赣省之瓷器,皆辉煌夺目,大得观者之赞许。惟会场中所得地位只有方三百米之地,所与陈列者不及十分之一,余则另赁商市繁盛之区。”中国参会取得优异成绩,中国国货展览获得特奖,不少展品也在评比中获奖。

    除此之外,马尼拉嘉年华会的欢乐气氛令中国与会人员难以忘怀。欧伟国在《呈报赴菲岛参加嘉年华会情形附陈管见》中写道:“综观全场周围半英里许,位于岷埠(马尼拉)重心,布置华美,有条不紊,审其全局结构,恍同我国逊清故宫,入夜则电灯炫耀,俨同白昼,蔚为大观,每日观众约5万人,晚间与露天场作种种游艺,表扬菲岛文化及风土人情。”

远赴西欧,国优产品获盛会季军

    1930年,恰逢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比利时政府决定在黎业斯(今译“列日”)和昂维斯(今译“安特卫普”)两座城市举办博览会。早在北洋政府时期,比利时驻华公使就已照会我国参加黎业斯博览会,最终因政局震荡而搁置。1929年10月,国民政府接受比利时的邀请参加黎业斯博览会。

    1930年5月3日,黎业斯博览会开幕。此次参展国有中国、英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荷兰等28个国家,各国皆自建陈列场所,英、法、日、意等国则建有国家馆。由于中国参展经费紧张,只能在比利时电气馆中的国际陈列部租地270平方米,自行建造中国陈列馆。6月16日下午,中国陈列馆正式开幕。展品按照与会要求,分为天文、体育、药学等25门114类,其中瓷器、漆器、茶叶、绸缎等传统中国商品大受欢迎。比利时前外相樊迪文在开幕式上称:“此次陈列完全中国式样,充分表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使本国人民浏览之余,足以增益见闻。”该博览会时间跨度较长,直至10月10日才举行授奖典礼,比利时国王莅临会场。博览会产生的奖项均由国际评奖委员会投票产生,中国展品共斩获337个奖项,仅居冠军法国、亚军比利时之后。比利时媒体对中国展品赞誉有加,认为:“中国陈列馆占地虽不广而成绩特佳,且对此次出品亦非常重视,其质量相比早年大有进步。”博览会闭幕后,中国决定将3样展品赠予国际劳工局,包括碧玉盆景一对、雕漆插屏一架、景泰蓝鼎炉一件,以作永久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艺教育品一门里的中国绘画品大放异彩,其中黄宾虹和徐悲鸿等人共计10幅作品获得了最优奖,张大千和刘海粟等人获得优奖。传统产业获得最优称号的有傅健峰、王安澜、刘茂青等人的瓷器及美亚绸厂的丝绸品、泰丰公司的农产品和汪裕泰的茶叶等。新兴产业入围评选的有商务印书馆的打字机器、中华书局的印书技术和德兴成、王振刚的五金产品。此外,中华牙膏、天厨味精、兴华驼绒等产品在博览会上也获得很高的评价。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6月12日 总第353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