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绍兴斜桥弄与明代榜眼董玘

作者:特邀撰稿人 屠剑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3-13 星期五

    斜桥弄,是浙江绍兴古城内的一条巷弄,南起萧山街,往北行再折而向东至蕺山街。因弄口有一座东西跨向的单孔石梁桥名为“斜桥”,故弄以桥名。斜桥横跨萧山街河,桥下设有船埠头。河上舟楫来往,一派繁忙景象。宋嘉泰《会稽志》卷第十一载:“其下多客邸,四明舟楫往来所集。”

    宋代,此处属斜桥坊,其时在斜桥旁并无这条巷弄,直到明代才有。相传,此弄的拓建与明代榜眼董玘有关。

    董玘,浙江绍兴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中会试第一,廷试赐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据浙江宁波天一阁所藏《绍兴掌故琐记》记载,董玘,字文玉,出生后一直不曾说话,无论家人如何教他,始终未开一言。董玘7岁时,家人抱着他到府桥游玩,董玘抬头见“镇东阁”3个字即开口指认,家人又惊又喜。此后,他无所不晓,有神童之名。董玘8岁时,有位御史听说了他的奇闻,就把他招至船中说:“我听说你是一位擅长对联的神童,今天我要当面与你试一对,如果回答得好,我将上奏朝廷。”董玘听后赶紧施礼说:“请大人出题。”御史出对:“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董玘应声而对:“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御史大喜,赏了董玘,又上奏朝廷。皇上赐董玘入太学读书。

    幼时木讷的董玘,7岁时忽然开窍,此后大展才华,考中进士,荣登榜眼,一时传为佳话。他曾被朝廷授翰林院编修,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六月升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即转左侍郎。虽然两者品级相同,但左侍郎的位阶显然高于右侍郎,可见此时的董玘圣眷正隆。

    嘉靖九年(1530),董玘的父亲去世。因明世宗正在行郊祀典礼,董玘没有及时上报朝廷行离位居丧之礼,被御史胡明善揭发,因此被削职。

    董玘在绍兴府城东中坊蕺山下斜桥旁建有宅第。据清嘉庆《山阴县志》卷七载,董玘家塾在东中坊,内有独石轩,“陶望龄、董其昌尝谭艺于此,各存题名。庭前奇石兀立,名曰奎星石,傍有池,曰奎星池”。在董玘府第大门前通衢两侧各建有一座石牌坊。东牌坊位于探花桥附近,系由皇上敕建,高4丈,为绍兴之最;西牌坊位于斜桥东侧,规模略小。当时官府规定,凡地方官员上董玘府第或途经大门口,文官得下轿,武官得下马。久之,地方官员深感不便,就在西牌坊前另辟一条巷路行走,因该路口即为斜桥,遂将此巷弄称为“斜桥弄”。

    董玘死后,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简”。内阁首辅徐阶是董玘的门生,为感师恩,亲自为董玘撰墓志铭。

    今斜桥弄仍存。董玘居住的府第亦被列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28日 总第349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