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美酒尊中置千斛

作者:刘桂林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2-07 星期五

    从夏朝开始,酒文化盛行。商周时期,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春秋战国时期,酿酒技术明显提高,酒的质量也随之提升。魏晋时期,民间可以自由酿酒,酒业市场兴盛。明清时期,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每逢佳节,专用酒颇多,如正月十五日饮填仓酒、端午节饮菖蒲酒等。在清代更是有“酒品之乡,京师为最”的说法。

玉泉佳酿

    清宫档案中,有一种御用酒的名字出现频率颇多,那就是“玉泉酒”。

    玉泉酒得名于玉泉水,据《清稗类钞·饮食类》和清人梁章钜《归田琐记》记载:清乾隆帝曾谕令制银斗1个,用来盛水,“以水质之轻重而评定全国之水的上下”。结果,京师玉泉山水重1两;塞上伊逊河水重1两;济南珍珠泉水重1两2厘;扬子江金山泉水重1两3厘;无锡的惠泉水、杭州的虎跑泉水,各重1两4厘之多。由于这些泉水没有轻于玉泉山水的,乾隆帝遂将该泉钦定为“天下第一泉”。此后,皇宫内的饮用水皆“取自玉泉山”,皇帝出京巡幸、围猎时,亦“载玉泉水以供御用”。除此之外,宫廷内酿酒也会选用玉泉水来酿造。

    据《光禄寺则例》载:清代在光禄寺内设有良醖署,专司酒醴之事。城内西安门内,建有酒局房24间,由6名酒匠、2名酒尉专负其责。

    用玉泉水酿酒,多在春季或秋季。因为这两个季节的雨水少,泉中喷出的水最清最洁。酿制玉泉酒的原料为:糯米、淮曲、豆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

宫廷用途

    自乾隆朝开始玉泉酒就颇受青睐,逢年过节、皇帝万寿、皇后千秋和其他设摆酒宴的时候,此酒用量最多。

 
清总管内务府呈乾隆五十二年(1787)二月十六日至五十三年(1788)二月十五日一年内
奉先殿英华殿等处用过玉泉酒数目清单(部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初六日在乾清宫和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四日在皇极殿,都曾举行过盛大的千叟宴,千叟宴设宴桌800席,一次宴席就要饮用玉泉酒400斤。嘉庆帝平日也好酒,每日酒量不等,少则六七两,多则14两。据档案记载,嘉庆九年(1804)五月十六日,“嘉庆帝初次游湖,饮用太平春酒4两、玉泉酒10两”。当月二十四日,“嘉庆帝第二次游湖,饮用太春酒6两、玉泉酒9两”。

    此外,清代宫廷筵席名目繁多。例如:为了团结蒙古的王公贵族,每年岁除之日,必于保和殿宴赏外藩蒙古王公、内外文武大臣和御前侍卫,此为除夕宴;为了鼓励和表彰儒臣翰林等官员,每当钦命编修实录、圣训之期,必在礼部宴赏总裁以下各官,此为修书宴;大军凯旋,必宴赏钦命大将军及从征大臣将士于南郊黄帐,此为凯旋宴。在顺天乡试揭晓次日,必宴主考以下各官及贡士于顺天府,此为乡试宴(即鹿鸣宴)。凡此种种,玉泉酒是酒宴上不可或缺的酒品之一。

    宫内各处膳房成做膳品,也会用玉泉酒作调味。乾隆四十八年(1783)五月十四日,太监常宁传旨:“自今日起,以后做膳不用招(着)玉泉酒,因为皇帝有病症。”五月二十八日,乾隆帝驾幸热河、盛京途中,行至常山峪行宫。进早膳后,乾隆帝命太监传旨:“今日晚膳……使些玉泉酒,自今日晚膳起,玉泉酒二两照例添起。”看来,乾隆帝的病已经痊愈,不仅做菜要加玉泉酒调味,而且每日晚膳照常添用的2两玉泉酒也恢复了。

    慈禧太后的内膳房每日用玉泉酒多达1斤4两,每月要用37斤8两。清宫内务府清册记载:光绪八年(1882)四月二十五日,膳房来文称,“为慈禧太后前早晚膳添安火腿,每日行用玉泉酒一斤,共用玉泉酒一一八斤”。加上皇帝、后妃等各处膳房用酒,其用量就更为可观了。

    皇帝赏赐宠臣、太监等也会用玉泉酒。嘉庆九年(1804)除夕,皇帝进用酒膳之后,曾赏给总管首领玉泉酒。光绪八年(1882)五月初六日,膳房来文中提到,为御前太监等添行盒饭15盒,每盒每日用玉泉酒8两,共销用玉泉酒885斤。除此之外,玉泉酒还多用于祭典之礼。清代皇帝每年正月祭祈谷坛、二月祭社稷坛、五月夏至日祭地于方泽坛、十一月冬至日祭天于圜丘坛、孟冬和岁暮袷祭太庙等,玉泉酒会作为福酒,用于祭祀。祭典礼毕,福酒进呈太后,并分别赏赐后妃、阿哥、公主、王子和军机大臣等。宫内也经常供玉泉酒于奉先殿、英华殿和御花园等处。循例,奉先殿每次供玉泉酒15斤,英华殿每次供玉泉酒3斤8两,御花园每次供玉泉酒6两。

    乾隆帝的结发妻子富察皇后去世后,从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开始到十七年(1752)十月葬入地宫,乾隆帝先后在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包括玉泉酒)116次。所以,清宫玉泉酒的用量是相当惊人的。

    乾隆四十七年(1782)五月至四十八年(1783)五月,共用玉泉酒1086斤8两。而到了光绪十年(1884),不包括酒宴,只是宫内慈禧太后、光绪帝、内廷主位膳房用酒及御前太监添行盒饭用酒、奉先殿等处供酒、合药用酒等项,就用玉泉酒达8080斤2两。

其他御酒

 
明代 斗彩婴戏图杯
 
 
 
 
清代 金带托酒杯
 

清代 金瓯永固杯

    除玉泉酒外,清宫御酒还有其他品类。新春佳节,皇帝都要饮用宫廷自制的屠苏酒,以求除瘟避疫。同时,也会将此酒赐赏近臣、后妃等人。

    每年腊月晦日(即最后一日)日中,茶膳房首领同药房首领,将大黄、桔梗、白术、肉桂各1两8钱,乌头6钱,菝葜1两2钱,均研磨为细末(2剂),用缝囊装好,悬入药房井内,距水面3尺。正月初一日子初取出后,用木瓜酒1斤、冰糖面5钱,一同煎熬四五开后,屠苏酒便告制成。正月初一日子初一刻,御茶房用金银柿子壶盛装屠苏酒2壶。金柿子壶交养心殿总管,倒在金瓯永固杯内,安放在养心殿西暖阁供设;银柿子壶交乾清宫首领,倒在铜瓯永固杯内,安放在乾清宫西暖阁供设。正月初一日午时,将养心殿西暖阁和乾清宫西暖阁供设的屠苏酒取回,以备宴席饮用。

    金瓯永固杯造型别致,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帝在御制诗《元旦试笔》前两句“玉烛金瓯祖考贻,明窗试笔迓鸿禧”中的注释写道:“养心殿元旦开笔之典,始于皇祖,而皇考继行之。予于乙卯宣谕,立为皇太子,即蒙召至养心殿东暖阁明窗,教以先朝留贻例典及开笔御用法物。……于每岁元旦子刻,即躬御是处,案设金瓯一,中注屠苏;玉烛一,手引发光。先御朱毫,后染墨翰,其笔管端镌字曰‘万年青’,管曰‘万年枝’。各书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政和事理;复进本年时宪书,浏览一通,以寓授时省岁之义。”这段文字清楚地说明:清宫内的元旦开笔仪式始于雍正朝,定制于乾隆朝。嘉庆帝记忆中的开笔仪式于每年元旦子时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举行。桌上放置金瓯永固杯、玉烛长调烛台以及万年枝玉管笔。由此可见,这件金瓯永固杯相当于新春时节的一件重要礼器。

    清宫御药房还会为皇帝配制各种药酒。从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初二日到十三年(1808)十二月,嘉庆帝曾长期饮用清热除湿酒。同治、光绪年间,西苑南海瀛台,曾种植莲荷万棵,慈禧太后每年都令小太监采其花蕊,加药制酒,其味清醇,名为“莲花白”。

    此外,宫廷里还会饮用度数较低的黄酒、醇香的木瓜酒和祛风湿强筋骨的五加皮酒等佳酿。

    文中所示文物为故宫博物院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月31日 总第348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