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泽存书库的“沉”与“浮”

作者:特邀撰稿人 刘传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1-10 星期五

    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古籍收藏格局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洗牌”,其中数以十万计的珍贵古籍,经由个人或书商之手,转入了南京、上海等地的几所名为“泽存书库”的藏书机构。那么,泽存书库的主人是谁?他为何有如此神通?抗战胜利后这些古籍又归向何处?

嗜书“畸人”收书忙

    这个泽存书库的主人,既不是富商大贾,也不是藏书世家,而是国民党元老陈群。

    陈群早年留学日本,后追随孙中山,历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大本营宣传委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北伐时期,他任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从政之余,陈群曾办过报社、书局、学校,在文化界有一定影响。他有个很大的癖好,就是喜欢藏书。官场之人搞藏书,附庸风雅者居多,但陈群似乎有所不同。他虽不是学问中人,但聚书不倦,藏书量罕有其匹,而且注重整理编目。陈群曾刻一枚藏书印曰“来生恐在蠹鱼中”,多少有些真情流露。著名作家黄裳评论:陈群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一个畸人”。

    这个政治上的“畸人”,对于藏书乐此不疲,应该是受其父陈德錞的影响。陈德錞早年在福州开办杂货店,兼营古玩、书籍,积累了一定的藏书,陈群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古籍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在南京建立书库之初,即将其父遗藏的古籍先行入库,并向同僚征求书库名称,“为吾亲之纪念”。该同僚遂取《礼记》“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之语,将书库命名为“泽存书库”。

    陈群凭借其地位和权力,将自己藏书的嗜好发挥到极致。陈群藏书的来源不一,其中一部分是从各地书商处购买的。江南沦陷之际,苏、浙、皖的藏书世家,或因生计所迫,或怕战乱波及,纷纷将家藏贱价出手,结果大批善本图书流入上海、南京等地的书肆。在南京,书商们将满街待售的书籍收集起来,稍加整理,三五成群到陈群的住处供其挑选。据时人云,“陈群买书的方法,是软硬齐来,好坏都要。有的当时买了就付钱;有的欠欠,过后就赖得干干净净;有的却是拿去看看,一看就永远没送出来的日子”。陈群对于版本学虽不算精通,但非常注重收集各种版本,“同样一部书,他会买了好几部,不算数,只要市面上有,他还是要。所以他的藏书中,竟有一部是十四种不同的版子的书,真是集版本的洋洋大观了”。陈群还向北平、苏州、上海、杭州等地的旧书店、出版商和藏书家,广泛征索各种古籍书目或样书,其中不乏天一阁、八千卷楼、海日楼、抱经楼、海源阁、越缦堂等处流散出的古籍、手稿、名家批校本、四库未收本及前代禁书。此外,他还从日本购买了大量日文新旧书籍。

    陈群书籍除了出资购买,还有部分来自僚属的“进献”。为博取陈群的欢心,“一班伪官大起忙头,物色佳本。上海几家久无人问津的旧书肆一时利市十倍,生意兴隆”。

百万图书分三地

1946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接收陈群上海藏书的清册目录(部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群的藏书总量约80万册,其中宋、元、明各朝精本颇多,善本书达10万余册。从数量来看,当时国内的藏书家殆无出其右者。这些书籍分藏于南京、上海、苏州3地的书库、公馆和房舍中,他曾预想建成3个大的藏书库,统一以“泽存”命名。

    最先开建、藏书规模最大的是位于江苏南京颐和路2号的泽存第一库。该库为3层环形封闭式建筑,1941年3月动工,次年2月完工,1943年对外开放。库存中文书近40万册,其中善本书达4400余部、4万余册,另有日文书数万册。陈群聘陈世镕为馆长,职员达40人,从事日常的管理、整理和对外服务。已入库藏书的编目工作,由精通古籍版本之学、曾在圣约翰大学中文系任教的周子美负责。位于上海长乐路的泽存第二库,落成于1942年1月,藏书17万余册,其中日文书籍占相当数量。次年,该库被日军占用,所有书籍封存后分藏于陈群在上海的4处住所内。泽存第三库拟计划建在苏州,但未建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汪伪政府随之瓦解。陈群自认难逃惩办,欲自行了结,遂写下一篇《自剖书》,表示“不愿受人间之审判……愿在地下受先总理之诃责”。陈群虽然决意一死,但对于自己失节事敌的罪责,并无真心悔悟。在《自剖书》的后半部分,陈群对各处藏书的处置作了特别交代:“南京泽存书库建筑物及书籍七万册,早已决定归为南京公有。……如改用别项名称,在我并无意见,只求书能永久保存,不至散失,以供众览;可作龙蟠里国学图书馆之续,吾愿已足。聚书之事甚难,保存书籍之事,更属不易,我已另函马市长(超俊),请其留意矣。……南京寓所中,片纸只字均有文化关系……未整理,识者宝之可也。”“至上海泽存第二库,两年前已屡与沪上文化界说明,作为上海市地方所公有。”苏州藏书,“早拟将原住房屋改充第三库,三个月前曾与江苏教育厅长章曙、吴县县长陈展如说明,并已饬家人办理,作为地方公共所有,为阅览之机关”。“京沪二书库,于中国书籍之外,尚有日本新旧书籍十二万册,亦足供参考,今后亦应保存,不可毁弃”。安排完后事,陈群于17日下午在家中吃药自杀。

海峡两岸皆有藏

    陈群死后,南京泽存书库管理员丁宁等人在工资无着的情况下留守书库,坚拒某大员对库藏善本的攫夺,使书库和藏书得以完好保存。后来,国民政府行政院将南京泽存书库批交国立中央图书馆接收。1946年4月,国立中央图书馆派特藏组主任屈万里前来主持,并将书库改称“中央图书馆北城阅览室”,5月18日对外开放。1948年12月到1949年2月,在国民党当局的命令下,国立中央图书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3万余册善本古籍及其他珍品,分3批渡海运台。这些善本后来全部入藏台湾“中央图书馆”。后经清点,其中有来自泽存书库的善本古籍4352部、41311册。1952年,南京中央图书馆、国学图书馆合并组建南京图书馆,原泽存书库藏书成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

    关于陈群的上海藏书,有一事值得一提。抗战胜利不久,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江南名士金松岑闻讯后,即致信陈仪,从吏治、司法、教育、文化、风纪、物资6个方面阐述自己关于治台的建议,所言颇有见地。在文化方面,金松岑指出台湾被日本殖民既久,汉文书籍必缺,故“征书于内地,为不可缓之举。……陈群雅好藏书,其在京之泽存图书馆,已被没收,而上海私宅之书,亦正不少。中央图书馆馆员告我,泽存多精品,上海不过普通而已,此正台湾所亟需也。宜电教育部及中央图书馆,以上海之书让与台湾”。不过,金松岑的这一建议后来并没有付诸实行。

    就这样,陈群在南京、上海、苏州的海量藏书,被分藏于海峡两岸的众多图书机构。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世变,现在依旧保存完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月10日 总第3474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