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本小册子 多年档案情

作者:赵 添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31 星期二

    “喂,赵老师,有一样好东西要给你。”同事在电话另一端说道。

    “什么好东西?”我惊喜地问道。

    “你来看了就知道了。”她笑着说。

    来到同事办公室,她递给我一个裹着红色塑料外壳、大约5公分厚的册子,里面有图有文字。看得出来,这是一本陈旧的档案资料。

    “哪里来的?”我问道。

    “是一位姓邹的老师寄来的。”同事说。

    “太珍贵了!”我赞叹道。

    再次轻轻地翻开它,里面还夹着一封信。信的上方,我们单位的领导已经作出批示:“很珍贵,请妥善保存。尽量联系上邹同志,诚表谢意。”

    邹老师在信中说,他是一位退休老同志,这个册子是他1986年下乡检查工作时,在一个火炮工作房的废纸堆里发现的。当时他就认为,这是很好的“档案”,丢了很可惜,就把它买了下来。多年过去了,他在家整理书籍时,再次翻开这本资料,觉得它对重庆水利的历史研究和未来发展可能会有帮助,就寄给了我们,说这叫“物归原主”。邹老师言辞真诚朴实,隔着时空,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位素不相识的有心人多年来对这本资料的重视,对水利事业的关注。

    这本档案资料深深地印刻着水利人砥砺前行的坚实足迹。它详细记录了1949年至1959年这10年间,重庆市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工作成绩展览会的具体情况,也可视为“资料索编”。

    整本资料,通过照片和文字将展览会的情况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纸张已泛黄,照片是黑白的,小一寸和方二寸大小的图片居多,最大的也只有5寸照片的一半大,字体是蜡纸刻板印刷的小楷、蓝色、小五号字。资料的最后附有各种水利施工工具图案及使用方法说明。

    通过这本资料,我们不仅了解到当时的历史、政治、水利造林的状况和水利工具实际操作方法,还能从中感受到水利人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对新中国的深深热爱。

    与过去相比,重庆的水利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看着过去的资料,我们会想到些什么?想到前辈们辛劳的身影?想到一代代水利人无私的奉献?想到水利精神的传承?资料中的一图一句,无不令人感慨。这本资料很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难能可贵,我们将其永久珍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无处不在,我们得以欣赏到无数的珍贵文献,何尝不是前人用心保管的结果。我们要养成收集资料、保管档案的好习惯,为后人记录好我们的每一个奋斗足迹。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路上昂首阔步、挥汗如雨,水利事业也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灿烂的辉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30日 总第346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