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作者:付世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09 星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仍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当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高技术产品,禁止出口,对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以各种经济、法律手段进行“卡脖子”。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和技术封锁,目的是从长远打压中国,实行长期遏制,为中国在赶超美国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防止中国威胁到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所以,长期来看,我们在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同时,还是要把“内功”练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才能最终挫败美国的阴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就遇到过经济封锁。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基本上停止了对八路军的财政拨款,限制边区贸易。这给边区的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中央领导人连吃顿饱饭都成了问题。

    由于边区吃财政饭的人特别是军队人员多,如果都通过向老百姓征收粮食和税赋来供养,老百姓负担就会过重。所以边区在抗战早期还实行“争取外援、休养民力”的经济政策。但是从1941年后,在国民党重重经济封锁下,粮食、布匹、油、盐等生活用品一律不得进入边区。毛泽东说,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三条:要么饿死,要么解散,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当时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出路,每个人都要参加生产,军队也要参加大生产运动,除此,实在是别无他法。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社论指出:“南泥湾曾是荒无人烟的地方,那里鸟兽纵横,蒿蓬塞路,当朱总司令去踏看的时候,晚上只能找到一个茅棚住宿。但是经过披荆斩棘,耕耘种植,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江南’。”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
中央档案馆藏

    朱德是主张屯垦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竭力提倡边区军队进行工业、农业、运输各方面的生产工作,以丰富的劳动力,投入有用的活动,以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密切军民关系,帮助边区建设。朱总司令这种克服物质困难、支持长期抗战的远大的打算,在三年以前,有些人曾是不了解的。为了实行这一正确主张,朱总司令不但苦口婆心,作了许多解释,并且亲自踏看南泥湾,亲自组织南泥湾的开辟工作”。

    八路军第359旅是执行朱总司令屯田政策的模范。社论指出:“在旅长兼政委王震同志与副旅长苏进同志的领导之下,全旅的生产热潮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上自首长下至勤务员伙夫都编入生产小组,积极参加劳动。并展开生产竞赛,某团政治委员所领导的一个小组,在竞赛中创造了每天每人平均开荒6分的全团最高纪录。在各部队中涌现了无数的劳动英雄,这些名字都会在部队中普遍传诵着。他们胼手胝足辛勤劳作,建筑了千余个平整光洁、舒适宽敞的窑洞,开垦了一万一千亩的荒地,种植了粮食、蔬菜和棉麻,供给了自己的需要,节省了公家的费用。

    “该旅的收获是惊人的。全旅收细粮五千四百五十一石,蔬菜十万斤,瓜五万个,养猪一千八百十九只,鸡七四三只,鸭一〇七只,并且还在秋收之后,准备了冬季用的木炭和柴,预计每连生产木炭一万斤。这些生产的成绩,使部队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了。他们节省了公家的粮食,在伙食方面,每人每月吃二斤肉,每天每人五钱油、五钱盐、一斤半蔬菜,会餐时还常吃鸡鸭大米。战士们穿着自己劳动果实换来的新棉衣,盖着新棉被、羊毛毯子。棉鞋、手套齐全。战士们不仅有舒适的物质生活的保证,而且有他们活跃的体育活动和文化生活。

    “该旅根据过去成绩与经验教训,又拟定了明年的农业生产任务。预计全旅各部队明年种粮地三万九千亩,生产细粮五千二百石,草五百八十余万斤。棉麻生产之外,菜蔬全部自给自足。这个计划的实行,花百余万元的本钱,将生产价值千余万元的农作物,它不仅可以供给部队更多的衣食穿着,使部队整训更有充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大大帮助边区国民经济之发展。

    “三五九旅今年的生产与整军的成绩,是边区部队足以自傲的,不但驻守边区的十八集团军其他部队应该效法,而且也可以供全国许多友军的参考,这是毫无疑义的。”

    时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的贺龙说:“军队有庞大的生产力,是必须而且能够生产自给的。解决了军队的困难,也就解决了根据地困难的主要部分,也就是实际的参加了根据地的建设。”“在前方,拿起枪战斗,在后方,拿起锄种地”。

    全面抗战前,我们一切财政供给,只能在部队转战中自行解决。有的只能靠打土豪、分田地,打仗收缴战利品来维持,手段十分有限,财政政策不完善。实行大生产运动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有了稳固的财政来源,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对此,党中央包括毛泽东等领导人是大力提倡的。

    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奖励22位生产英雄,毛泽东为受奖同志题词。他给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八路军第359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慰问。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秧歌舞《挑花篮》的插曲,改名为《南泥湾》,后来经歌唱家郭兰英演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让南泥湾声名远播。

    1943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任弼时、彭德怀到南泥湾视察八路军第359旅屯垦和生产情况。在五六天时间里,毛泽东等深入部队驻地,了解战士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毛泽东鼓励战士们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他还说,敌人封锁我们,我们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今天,我们面对各种技术封锁、贸易壁垒,仍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下大力气,艰苦创业,坚持掌握核心技术,坚持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6日 总第3459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