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小工匠 大智慧

——记“青海省先进工作者”荣誉获得者邢建

作者:张海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04 星期三

    “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是荣誉更是责任。”说这话的人身材瘦小,话音虽低,但坚定有力,他就是“青海省先进工作者”荣誉获得者、青海省档案馆副研究馆员邢建。

    邢建,1969年7月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在省档案馆工作了30年。“三十年守一处、三十年谋一事、三十年做一人”是对他最形象的概括。30年来,他坚持把工作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工作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的是初心,践行的是使命,思考的是未来,修仿的是档案,保护的是历史,做的是独特贡献。他多次被评为省直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省委办公厅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2018年,他入选“省直机关好人榜”;2019年,他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不负岗位 把实干当作职业习惯

    邢建热爱档案事业,他常说能够为档案事业出一份力,感到很充实、很幸福。工作以来,邢建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苦练业务本领,发扬工匠精神,用30年的努力与奉献展现了青海档案人的敬业风范,用追求卓越的行动诠释了青海档案人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崇高追求。

    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将孩子托付给年事已高的父母,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实现了工作“零失误”。2007年,国家级项目《清史工程》正式启动,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对馆藏清史档案如何利用电子技术完成文献复原的一次实战检验。邢建不畏艰难,勇于挑战自我,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向省外同行请教实践经验,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后,制定了电子档案原件加工流程,培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机抽检原件质量,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受到了清史工程专家的肯定。

    在国家档案局及省委办公厅对省档案馆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考核中,邢建参与了组织、指导、检查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参与完成19个全宗100多万画幅的加工验收工作,组织整理档案5个全宗9090卷,备份刻录光盘约240张,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维护,处理各种疑难问题200余次。同时,他还参与了近30项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工作,参与完成了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档案霉菌无公害防治及检测技术研究》《青海省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他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为青海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技术保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负年华 干就干出个名堂来

    青海省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档案多为纸质档案。由于年代久远,破损现象严重,青海干燥的环境也容易让档案纸张脆化。因馆藏档案要提供经常性利用服务,需要进行档案的仿真复制。由于没有专业人才,长期以来,馆藏档案的仿真复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经费限制只能保证急需,实际用量并不大。因此,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均受到一定影响。

    为尽快实现青海省档案仿真复制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邢建主动请缨,要求承担仿真复制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学之路。他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省外专家后得知,仿真复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历史知识、艺术鉴赏、绘画、色彩学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色彩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为此,他经常跑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资料,之后依靠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开始了仿真复制工作。他以民国时期的一件契约档案作为实验蓝本,制作过程中发现激光打印机根本无法实现准确校色,哪怕是0.1的数值调整也能把人折磨得想“打退堂鼓”。那段时间,大家经常看到他守在仿真复制室研究档案背景、查找相关资料、调色、制作,有时一干就干到深夜。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一起一落,一笔一画,心无旁骛,将枯燥当乐趣,把重复当生活,把悟、细、钻的精神发挥到极致,邢建终于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和技术要领。通过边制作、边总结,他归纳总结出了破碎法、描边法、仿旧法等仿真复制法,成为青海档案仿真复制方面的行家里手。多年来,他仿真修复了馆藏档案中许多珍贵资料,先后为省档案馆、民和县档案馆等14家单位制作了档案仿真件168件424页,节约成本10多万元。

不负职责 把安全和服务作为永恒主题

    档案安全工作大于天。邢建从事中心机房管理工作的这些年,每天来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心机房所有设备仔细巡查一遍,认真记录相关数据,并实时监控,每天下班之前仔细察看一遍,确保没有异常后才离开单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个看似简单平凡、实则责任重大的机房管理工作。

    2014年,因停电故障造成涉及130万条目录的数据库无法正常启动,他及时采用技术手段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安全迁移了重要档案数据。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省档案馆20多年来从未发生数据安全责任事故。他被誉为省档案馆的“中枢神经”,有他在,领导放心。这放心的背后,是责任和坚守。

    邢建说:“现在,还要在技术创新和培养人才梯队上下功夫。”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服务高效的档案专业团队是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邢建针对基层档案部门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开展,深入调研,用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为基层档案部门排忧解难,先后为西宁市城东区、城中区、城北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提供档案信息化技术指导,为推动基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行的高度赞誉、群众的广泛好评。此外,他还承担了全省各类档案培训班授课任务,培训档案专业骨干5000余人次,为青海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2日 总第345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思思(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