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打破日军“神话”的平型关会战

作者:董雪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03 星期二

    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件《平型关会战经过要图》,它再现了当年的烽火硝烟。八路军是如何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通过解读这件档案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答案。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图为向平型关挺进的115师官兵。

   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依靠其军事优势,在华北展开大规模进攻,华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虽进行抵抗,但仍节节败退,几无胜绩。1937年9月下旬,为了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作战,阻滞日军的攻势,八路军总部根据实际情况,命令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准备侧击进犯平型关的日军。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和灵丘两县的交界处,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那里有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古道,沟深道窄,非常险要,两侧高地便于隐蔽兵力和展开突击,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

    115师经过侦查后,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地形,伏击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9月24日,林彪、聂荣臻组织营以上指挥员进行实地勘察,确定了具体部署。为隐蔽行动企图,各部队当晚冒雨进入阵地,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了战斗准备。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辎重队和第21旅团一部及大批辎重车辆进入设伏地域,115师主力抓住战机,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115师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激战,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战果辉煌。

    这场胜仗,也是一场恶仗,八路军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在白刃格斗中,685团2营5连连长曾贤生同志只身刺死10多个日兵,在身疲力竭被一群敌人包围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整个大战中,八路军共有600余名指战员伤亡,其中一些是经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平型关大战是八路军出师后,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也致电祝贺嘉勉,称赞这一仗“歼寇如麻”。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以及英、法、美等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并给予了共产党八路军以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在电报中,称赞这一仗“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战后著文称颂平型关会战,“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同时,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共产党人用这个铁一样的事实,向全国军民宣示:共产党、八路军是最坚实的抗日力量。

    平型关会战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它不但战果巨大,而且影响极其深远。在此后的抗战中,中国军民经历了更多更加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更多更加伟大的胜利。

《平型关会战经过要图》 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1月15日 总第345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王思思(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