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麻扶摇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作者:倪 勤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0-25 星期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曾激励着无数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打败美帝野心狼”。如今,当我们重温这首战歌时,那简洁的词句、铿锵的旋律仍令人心生震撼。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日前,笔者通过采访词作者麻扶摇的战友、志愿军老战士献人(原名王荫德,北京市大兴区大杨房村人),详细地了解到麻扶摇和这首战歌背后的故事。

麻扶摇

    麻扶摇,原名麻向摇,1927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现北林区新华乡兴发村蔡家窝棚屯)。1947年2月参军入伍,翌年入党。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二团、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师(以下简称“炮一师”)26团任政治干事、文化干事;抗美援朝期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1师26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纠集16国联合国军,武装侵略朝鲜,炮火烧到鸭绿江边,时刻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同年7月中旬,献人和麻扶摇等战友随同炮一师结束了在北大荒的屯垦戍边任务,来到安东(今丹东)进行临战准备。部队针对美帝国主义扩大战争的形势,一面开展敌前练兵,一面进行政治动员。时任五连副指导员的麻扶摇,根据上级的部署,对战士们进行了深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他通过宣讲政治机关编印的《美帝侵华简史》,使战士们认清了美帝国主义是以侵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我国,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的狼子野心。为了配合教育,连队还请来老工人、老贫农作忆苦报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控诉14年亡国奴的悲惨经历。亲人们的血泪控诉,使战士们义愤填膺,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口号,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制止侵略,保卫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豪情。一时间,请战书、血书雪片般飞向指挥机关。

    部队入朝前夕,连、营层层召开誓师大会。麻扶摇很快拟好了全连的出征誓词,但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再写点儿什么。10月中旬,在连队召开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他辗转反侧,浮想联翩:“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画卷浮现在眼前,使他的视角一下落在“中华儿女”这个整体形象上。麻扶摇想,如今集结在鸭绿江畔的广大志愿军战士,不就是当年历史的延续吗?于是,“雄赳赳,气昂昂,横跨鸭绿江”的词句便跳出脑海落在了纸上,意在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和平的旗帜,不畏强暴、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紧接着,他又想到战士们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又写出了“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他越写越激动,第二个句子落笔后,他便集中于对战争前途的思考:装备落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现代化的美军交战,战争无疑将是非常残酷的,但战争的胜败,归根到底是由参战官兵的精神状态决定的。麻扶摇认为,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指挥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军!于是,第三个句子便喷泻而出:“中华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号召,是呐喊,更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魂的歌颂。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了黑板报上,并向全连战士作了宣讲。在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各连上台表决心,麻扶摇代表五连全体指战员宣读了他写的出征誓词。会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粗通简谱的连文化教员还为这首诗歌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部队入朝时,五连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

    后来,麻扶摇惊奇地发现,后续入朝的部队都在唱一支曲调乐观雄壮、坚定有力的歌曲,而歌词和他写的内容基本相同。连队的干部战士向麻扶摇询问缘由,由于当时战斗频繁,消息闭塞,他并不知词、曲结合的原委,但感到很自豪。直到1953年,麻扶摇才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形成的来龙去脉。

    原来,在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认为该诗主题思想鲜明,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在第一次战役后,他在撰写一篇战地通讯时就把这首诗放在了文章的开头,并进行了个别地方的修改,比如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把“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加读音的“脆”度。当时,陈伯坚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只是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排在标题下面。因此,这首诗就从朝鲜传回了国内,并引起强烈反响。

1951年2月,文工团为赴朝参战的志愿军壮行。

    有一天,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后深为感动,仅用半个小时就谱出了曲子。同时,他还接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歌名,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交给了《人民日报》主编文艺版的诗人袁水拍。1950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和12月初的《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歌曲发表后,周巍峙总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此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市委主办的《民主青年》杂志,将此歌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之名在12月1日刊登。周巍峙看后很高兴,认为“战歌”一词用得好,与词的主题思想和曲的旋律都很贴切,于是,就将这首歌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由于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人民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与坚定信念,一时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并且又从国内传回到了朝鲜。

    1951年4月1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国推荐。2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通知规定,以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为全国人民“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的基本歌曲。1953年,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共同举办1949年至1953年间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在万余首歌曲中,9首歌曲荣获一等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名列其中。为给词作者发奖,有关部门几经辗转调查,终于在炮一师找到了麻扶摇。此后,所有刊物再刊登这首歌曲时,署名就改为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了。而这首红遍祖国大地的战歌是麻扶摇创作的第一首歌词,也是他唯一的一首歌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25日 总第3441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