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渔家姑娘在海边

——访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一任连长汪月霞

作者:本报记者 秦海庆 汪 斌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0-14 星期一

    “大海边哎,沙滩上哎,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织呀织渔网……高山下哎,悬崖旁哎,风卷大海起波浪,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练呀练刀枪,练呀么练刀枪。”1975年8月,电影《海霞》热映,它的主题曲也随之被传唱开来,而由吴海燕饰演的女主角海霞,以其爱憎分明的性格、勇毅果敢的形象和坚守海防的信念,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霞的原型是谁?她就是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一任连长汪月霞。

    汪月霞于1960年4月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并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记者奔赴温州市洞头区采访了84岁高龄的汪月霞。走进海岛,“海霞文化”无处不在:洞头区档案馆保存的一张张老照片,汪月霞旧居里的一个个老物件,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操场上的雕塑,似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关于海霞的故事。而在汪月霞的娓娓讲述中,“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更是被诠释得生动感人、催人奋进。

走出苦难,军民联防一家亲

汪月霞近照 秦海庆 摄

    1966年4月,著名作家黎汝清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1975年8月,著名导演谢铁骊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海霞》上映,使渔家姑娘海霞英勇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见到汪月霞时,她拄着拐杖满面笑容地向记者走来。当记者问及她与小说、电影里的海霞身世是否一样时,她动情地说:“我与小说主人公海霞的命运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情况十分相似,家里很穷,受岛上国民党军、渔霸和海匪的欺压。我们家共5口人3分地,没什么东西吃,就吃糠、吃草,这个场景电影里也有反映。虽然我父亲的去世与小说和电影略有不同,但也是被国民党迫害致死。那是在1951年,我父亲去海上打渔,因没有带牌照被国民党军打伤后中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把我‘嫁’了出去,父亲于第二年去世,那年我才15岁。1952年1月,洞头解放后,老百姓有了自己的队伍,终于走出了充满苦难的日子。”

    1958年6月,在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洞头县北沙乡女子民兵排成立。汪月霞谈起当年的情况如数家珍:“民兵连中最初只有二十几个女民兵,由于‘海带十姐妹’(东沙村10位用头发结绳帮助部队进行海带夹苗的生产能手)的加入,我们女民兵的力量大了起来,便从男女混编的民兵连分离出来,成立了‘北沙女子民兵排’,开始和驻岛部队一起搞联防、联训。此前,我们主要是做帮助驻岛部队战士洗衣服、运弹药、搬给养等工作,而女子民兵排成立后,我们不仅要与男民兵一样参加渔业生产,还要与部队一起参加国防施工、开展军事训练。虽然事情很多,但姐妹们的干劲十足。海岛军民亲如一家。有一次,我们正在部队操场上看电影,忽然听到有人喊‘解放军同志,我儿子生病了,救救他吧!’卫生员马上前去救治。那时候老百姓都很穷,根本没钱看病,人民解放军不仅治病不收钱,还送东西给病人吃。女子民兵排成立那年,因农田灌溉需要,驻军六连官兵还和我们桐桥村的群众共同挖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蓄水池,取名为‘军民友谊池’,1983年被列为洞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可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啊!”

坚守初心,不爱红装爱武装

    1960年4月,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汪月霞作为代表出席,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次经历让她终生难忘。

    谈起那次北京之行,汪月霞至今仍激动不已:“1960年4月23日,我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因为当时没有电视看,大家在前去参会的路上还说,如果毛主席能接见一下我们就太好了!不承想,有一天我们接到通知说,明天毛主席要接见全国16名民兵代表。当时浙江省有两人参加,我是其中之一。更让人意外的是,26日照合影时我就站在毛主席旁边,他侧过头笑着对我讲,‘你们是武装民兵,我到你那儿当个民兵要不要啊?’我激动得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和大家一起使劲儿鼓掌。当晚,我兴奋得几乎没睡着觉,感觉自己太幸福了,并在心里暗暗发誓,回去一定要把女子民兵排带好,和部队一起继续做好海防工作,保卫好海岛。”当时,国防部还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授予汪月霞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100发。

1965年12月,北沙女子民兵连连长汪月霞(左二)向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左一)
汇报女子民兵连建设情况。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档案馆藏

    5月初,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南京接见了汪月霞,并鼓励她把民兵排扩编为民兵连。6月20日,“北沙女子民兵连”正式成立。汪月霞回忆说:“当时民兵连是由北沙乡桐桥、柴岙、鸽尾礁等7个村120名女民兵组成,编为4个排12个班,我任连长,梁爱菊任指导员。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们洞头举行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各级首长亲临指挥,我们北沙女子民兵连协同演习,因完成任务出色,受到首长好评。10月,国防部给我们女子民兵连一排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1962年6月,台湾当局企图反攻大陆,为保卫海防,女子民兵连全连官兵写下请战血书,配合驻岛六连抢修战壕4500米、掩体51个,创下连续18个昼夜坚守阵地的纪录。说起这段经历,汪月霞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讲:“真可惜,那个血书现在找不见了。当年,我们一听说台湾国民党要反攻大陆的消息后,就立即向部队领导报告要参加此次保卫海防任务,我记得当时的团长叫牛义清。我们写了请战书,每个人划破手指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姓名,部队最终同意了我们请求。为了争分夺秒配合部队官兵挖战壕、修掩体,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特别是有的女队员家里没人看孩子,男人又出海打渔,就把孩子背到阵地上来参加劳动,团领导被我们的精神和斗志所感动,后来交给我们一个坚守202高地的光荣任务。”

    1965年2月,汪月霞参加了浙江省民兵比武大会,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浙江省军区授予“神枪手”称号。12月,国防部在杭州隆重举行庆功大会,命名驻岛六连为“军民联防模范连”;与此同时,女子民兵连也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浙江省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均发表社论和通讯,向全国、全军介绍驻岛六连与女子民兵连开展军民联防的事迹。从此,北沙女子民兵连“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故事被传播开来。

北沙女子民兵连连长汪月霞(前排左一)率领女民兵苦练射击本领


1975年,北沙女子民兵连连长汪月霞(前排右一)
率领女民兵在海岛巡逻。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档案馆藏

    1978年9月,洞头县北沙女子民兵连被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军区授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荣誉称号。汪月霞最后对记者说:“因组织上另有安排,我是1982年5月不再兼任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连长的。你们可以到连队去看看,她们现在也很努力的!发展得很好。”讲这句话时,她的脸上充满了欣慰的笑容。

永不褪色,巾帼战旗代代传

    当记者走进位于海霞村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营院时,只见对面山坡上展示的“爱岛尚武、励志奉献”8个大字格外醒目。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现任连长陈盈盈对记者谈起如何理解新时期“海霞精神”的内涵和老连长汪月霞的故事,她对记者说:“‘爱岛尚武,励志奉献’是在连队成立50周年时提出来的。我们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精神口号,比如在此之前就有‘不爱红妆爱武装、不求过关求过硬、不顾小家顾大家、不恋都市恋海岛’的‘四不’精神,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讲奉献,这也是我们洞头人的精神。讲到无私奉献,我们的老连长汪月霞就是一个代表,她真的很坚强,也很不容易……”说到这里,陈盈盈有点哽咽。

北沙女子民兵连正在进行刺杀操训练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档案馆藏

北沙女子民兵连正在进行海上军事训练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档案馆藏
 
    陈盈盈稍稍平复情绪后继续讲道:“老连长在1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又被迫成为童养媳。在那个年代,当地封建思想很重,觉得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而不应到外边持枪训练。我们老连长为了把女子民兵连带好和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从参加民兵到担任民兵排长、民兵连长,她顶着各种压力、偏见和指责坚持搞训练,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是一个很坚强又极其认真的人。比如,她的腿不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她在‘文革’中被迫害留下的后遗症,经历的磨难更锻炼了她的坚韧毅力。她也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认真的人,有一次我陪她去北京参加活动,有记者要采访她,为了作准备她一夜都没休息好,她觉得自己代表了海霞的形象,不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老连长就是我们的标杆,我们在训练中一刻也不敢怠惰。”

    陈盈盈给记者这样介绍了自己与连队的不解之缘:“我在连队已经19年了,17岁时来到连队参加民兵,18岁被推荐去当了两年兵,退伍后被杭州一家电信公司看中,都准备上班了,因为连队的一个电话,我就二话没说又回到了连队,一直干到现在。说到尚武,射击一直是我们连队的‘传家宝’,各级领导前来视察,射击表演就是我们的‘保留项目’,这也是老连长汪月霞打出名的,她常对我们说,‘学一样东西一定要学精,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去做到’。”

    为了延续射击的辉煌,为了让老连长汪月霞放心,陈盈盈和她的战友们一直用行动在说话。2011年8月,在南京军区组织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50周年比武活动中,连队《班用轻武器应用射击》课目作为唯一的民兵课目被选为南京军区精品课目并现场演示,受到了总部、军区首长的高度肯定。时任副连长的她被南京军区评为百名“郭兴福式”优秀四会教练员,并荣立一等功;年底,陈盈盈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回忆起当年比武那段经历,她对记者讲:“因为我当的是通信兵,射击不是我的专业,当时压力很大,老连长就打电话鼓励我说,‘相信自己,尽力而为’。于是,我们就下定决心‘不蒸馒头争口气’,一定要拿到名次,让总部首长再次看到我们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风采。从2月开始训练,历时6个月,我们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拿个面包塞到子弹袋里就先去靶场抢位子,吃过午饭后一直训练到看不见靶心才结束。气温有时近40度,有的队员都脱水了,但大家仍然咬牙坚持训练。刚开始时没人相信一群小姑娘能闹出什么‘大动静’,但最后我们用汗水拼出的成绩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坚起大拇指。这也算没让老连长失望吧。”说完,陈盈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谈到近年连队的发展状况,陈盈盈说:“我们从2008年开始,先后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和海霞女子电力排为民服务;去年我们还成立了海霞学院,准备把整个海霞村打造成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把‘海霞精神’发扬光大。明年是女子民兵连成立60周年,作为新时期的女民兵,我们不但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还要有新的发展,要把‘海霞精神’这面旗帜扛好。”

    最后,陈盈盈对记者说:“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海霞精神’?我觉得她不单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行动和力量。简单一句话,‘我们时刻准备着,哪一天祖国需要时,我们能冲锋在前,拉得出,打得赢’!还有人说,近60年了,女子民兵连简直就是一个传奇。那我们就有责任把这个传奇继续书写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11日 总第3435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