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杭州江墅铁路曾经的辉煌

作者:罗坚梅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9-23 星期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金华路与登云路交叉口有一个“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它默默地讲述着百年前的一段历史——杭州第一条铁路的诞生。当年,浙江铁路有限公司总理汤寿潜通过动员工商各界缩衣节食、筹集资金,组织修建了这条大长中国人志气的铁路。如今,铁路的遗迹虽已难辨,但它曾经的辉煌却是抹不掉的印记。

开 工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抵制英、美掠夺浙江铁路权,浙江绅商成立了商办浙江铁路有限公司,决定自办铁路。经仔细勘察,江墅铁路的设计方案为南起江干的闸口,北到湖墅的拱宸桥,拱宸桥新埠为江墅铁路的北起点。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十四日,天边刚刚见光,风吹过来清冽冽的,直往脖子、袖口里钻。躲在杭州城里还好,出了城门,在开阔地带,风吹得人眼睛都要眯起来。

    然而这天偏偏出城门的人还不少,大家都聚到了凤山门外的罗木营。这个地方平常除了巡抚衙门的兵丁,很少能见到老百姓,除非那天有军事操练。而这一天早晨没操练安排,但除了一排排站得齐刷刷的兵,边上还围了好几层的老百姓,一个个东张西望,像是正在等待着什么。

    9点钟左右,人群开始攒动起来。“来了,来了……”一阵低声骚动后,大家都凝神屏气地盯着一顶轿子,只听得一面面旗帜迎风猎猎作响。

    轿帘一掀,出来一个身着布衣短褂、足蹬蒲鞋的“土佬儿”,看上去像是“十足的庄稼人”,他就是汤寿潜——浙江铁路公司总理、四品京卿两淮盐运使。只见他二话不说,搓搓手,带头举起一把铁锹掘了一抔土,宣告:江墅铁路开工了。

    话音刚落,只听得哗啦啦掌声雷动。围观的老百姓哪能不激动呢!这不仅仅是杭州,也是浙江的第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是一条大长中国人志气的铁路,而且铁路的筹建资金里也有老百姓的股份。

    自从清光绪二年(1876)英国人修建了中国最早的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后,1897年,英国又向清政府提出要修建沪宁及苏杭甬铁路。1898年10月,英国怡和洋行与清政府签订了《苏杭甬铁路草约》。中国的路权,为什么要交给外国人!江浙两省的各界人士愤愤不平,拒绝承认合同。1905年7月,江浙两省绅商及民众要求废约,英国人不同意。两省绅商遂分别组成商办公司筹集资金来修筑铁路。清政府为民情所迫,同意收回自办。浙江省率先成立了商办浙江铁路有限公司,并推选汤寿潜为公司总理,着手筹办浙江的铁路建造事宜。时年50岁的汤寿潜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顶住来自清政府和列强的重重压力,通过动员“工商各界、缩衣节食、勉尽公义”来公开募股。各地从绅商到普通百姓认购极为踊跃,至1906年5月,浙江铁路有限公司共筹集了400多万银元的资金。

    这天,江墅铁路正式开工,全线设拱宸、艮山、清泰(城站)、南星及闸口5个站点,全长16.135公里。铁路沿线有桥梁11座、涵洞17座,铁路的钢轨为34公斤/米,全部建筑经费为168.6万银元。

通 车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二十三日这天,“呜——”火车汽笛声一鸣,吓得旁边看热闹的人群撒腿就跑,胆大的跑几步就停下来回头看看,说是安慰边上的人,其实是安慰自己,“放心放心,它只会在轨道上开,跑不出来的”。

    只见这个庞大的铁家伙,轮子慢慢转起来,咔嚓咔嚓,像老牛拉车一样。接着轮子越转越快,火车吭哧吭哧地喘着气,一会儿就跑出了众人的视线。

    初次通车,汤寿潜当仁不让地要享受一下“待遇”。他照样是布衣短褂、足蹬蒲鞋,只不过头上多了顶笠帽,手边添了一把油纸伞。从闸口站出发到拱宸站,火车开了一个多钟头,虽然比坐马车快不了多少,但比起坐轿,那就不知道要快到哪里去了。再说,除了运客,火车还有个大作用,就是运货。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这么长一条铁路修好了,汤寿潜还是有点得意的。

    其实,浙江铁路有限公司本来是想跟江苏省合建苏沪杭甬铁路的,可惜筹来筹去,资金还是差老大一截。于是汤寿潜决定,先造杭州境内的江(干)(湖)墅铁路,然后再从江墅铁路的一个支站,造一条铁路到枫泾,跟上海造过来的铁路汇合。先造江墅铁路不仅可以与钱塘江和运河的水运交通衔接,还可以为今后建造沪杭铁路积累经验。

    为此,浙江铁路有限公司邀请了曾参加过关内外和芦汉两路建设的中国工程师前来,负责勘测、设计和施工。初测后,有两条线路方案备选。一条绕西湖而行,越万松岭抵闸口;一条循杭州东侧城墙而行。第一方案路经的古墓较多,迁坟当时乃为不孝之举,且有破坏风景名胜之忧虑,所以上奏清政府后,下示永远不准在此筑路。遂采用绕城郭而行的第二方案,由江干的闸口起,经南星桥、清泰门、艮山门,到湖墅的拱宸桥而止。幸好当时采用此路线,没有给后世留下遗憾,否则西湖风景区就没有今天的静谧和优美了。

    江墅铁路的铁轨由汉阳铁工厂制造,其他机车等设备从英、日两国购得。因东线所经之地皆平原垦地,所以工程进展很快。

    虽为功臣之首,但汤寿潜在任浙江铁路有限公司总理时不取薪金,不支公费。后来他也在江墅铁路上坐火车,却常常坐三等车厢,厕身贩夫走卒之中,缩在壁角看报。1914年袁世凯政府将沪杭铁路收归国有时,感于汤寿潜自1905年起督办铁路不取分文工资,奖励他20万银元,但他推辞不受,予以退还。再送到他家,仍予拒绝,最后钱全部捐给了浙江教育会,后来这笔巨款用来在杭州建造了浙江省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铁路的开通,大大方便了杭州人的出行,坐火车的不仅有商人、官员,也有普通百姓。客车分头、二、三等车厢,票价也依次不同。以1919年售卖的三等车厢票价计,从拱宸桥站到艮山门站是5分钱,再坐到杭州站、南星桥站,则都是1角钱,如果一直坐到闸口站,则需要1角5分钱。列车每天运行六七对,除了夜晚单发客车外,白天都是客货混装车。从拱宸桥站至闸口站,全程需1小时15分钟。早上6:50就有班车从拱宸桥站始发,最晚的全程班次至晚上7:40止,但晚上11:00仍有从拱宸桥站到杭州站之间的列车。

    1912年12月11日,第二次来杭州的孙中山先生也乘坐江墅铁路火车,从闸口到拱宸桥,借此观光。两天前,孙中山先生在马坡巷政法学堂演说,阐释民生主义四大纲领: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铁路国有、教育普及。这一年,刚刚卸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决心“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

停 运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江墅铁路艮山门至闸口段遂与浙赣铁路相连,而艮山门至拱宸桥这一段逐步停运。

    1937年12月,日军入侵杭州,杭州沦陷后,江墅铁路就完全不通车了。不通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时江墅铁路担负了一部分运送中国军队,特别是伤病员的任务,日军对铁路进行了狂轰滥炸,致使铁路多处遭到破坏;二是当时铁路沿线特别是沈塘湾一带土匪很多,经常骚扰列车的运行。

    列车停运后,铁路慢慢荒废,1944年,艮山门至拱宸桥的铁路被日本人全部拆除,浙江的第一条铁路从此不复存在。

    如今的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就是当年拱宸站的位置。离这不远处有一个“大浒东苑”住宅小区,当年,此地有一个很大的机车转盘,是用来给机车调头的。继续往东南方向,现在是绍兴路。仔细观察会发现,绍兴路的路基比旁边的地面要高,数千米长的绍兴路,简直就是一条直线,这是因为绍兴路就是当年江墅铁路的路基。现在,它已是一条现代化的通衢大道,丝毫看不到当年铁路的痕迹了。

    尽管江墅铁路的遗迹已不可辨,但它是一个抹不掉的印记,代表着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9月20日 总第342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