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亲笔起草作战命令——

《消灭龙冈之敌的命令》

作者:古仁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9-23 星期一

1931年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亲笔起草的
《消灭龙冈之敌的命令》。 中央档案馆藏

    在中央档案馆馆藏中,珍藏着一份1931年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亲笔起草的作战命令——《消灭龙冈之敌的命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至1930年夏,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革命根据地。对于红军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震惊。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后,1930年10月开始,蒋介石调集军队,组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围剿”。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兵10万,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这时,红一方面军有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约4万人。面对占优势的敌人进攻,总前委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2月30日,当孤军深入的张辉瓒师主力由龙冈向五门岭进犯时,被预先埋伏在龙冈地区的红军给予重创,歼敌近1万人,并活捉了张辉瓒。红一方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5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歼敌1.3万余人,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这是蒋介石的一战一败。可以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游击性运动战实行战略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

    1931年4月,蒋介石又调兵20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从5月16日至31日,红一方面军横扫700余里,连打5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这是蒋介石的再战再败。红军的这次反“围剿”胜利,还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从江西南部扩大到了福建西部。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兵30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展开第三次“围剿”。在反“围剿”战斗中,1931年8月6日至7日,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兴国县莲塘、良村两次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歼国民党军第47师、第54师各一部。毛泽东、朱德发现敌人残部约有8个团往龙冈一带逃窜,决心再歼龙冈之敌,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于8月8日午后发出以全力消灭龙冈之敌的命令,限各部队于9日上午一齐攻击龙冈,中午12时解决战斗。后因发现新的情况,毛泽东决定放弃龙冈之敌,仅令红三军在龙冈附近佯攻,吸引敌人,红军主力则连夜挥师东进,奔袭黄陂之敌毛炳文的第8师,经过一番激战,歼灭敌军4个团。红军3万余人,采取“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屡战屡胜,毙伤俘敌军3万余人。这是蒋介石的三连败。这次“围剿”被打破后,赣南、闽西根据地就连成一片了。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对国民党军队给予重大打击。毛泽东在不断总结反“围剿”斗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在回顾这一过程时说:“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

    1932年12月,蒋介石又调兵40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负责指挥第四次反“围剿”的周恩来、朱德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敌人的战术,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9月,蒋介石调兵100万“围剿”红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达50万人。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和李德对红军的错误指挥,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9月13日 总第3425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