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前门西河沿街 一条见证京城早期金融业发展的街巷

作者:特邀撰稿人 鹿 璐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19 星期一

    前门西河沿街是前门大街西侧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街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全长千余米,街道开阔平坦,是京城少有的长街。前门西河沿街的历史可上溯到明代,此街沿内城护城河而成,又因街在正阳桥以西,故称西河沿,属正西坊。从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后,此街一度被称为厂后门,但西河沿之名并未废止。1965年街巷名称统一时,此街正式定名为前门西河沿街。前门西河沿街自清代就是京城非常著名的大街,曾被人们戏称是“京城早期的金融街”。这是因为清朝时这里曾有银号会馆正乙祠、仁昌金店、汇泉银号、乾云生银号等,到了民国时,街内更是雄踞着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察哈尔兴业银行、中源证券交易所(中源银号)等我国早期的金融机构,直到现在,在西河沿街内还留有数处中国早期金融业的实物遗存。

前门西河沿街7号 盐业银行旧址

    走进前门西河沿街,就能看到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这就是位于前门西河沿街7号的盐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银行,与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并称为“北四行”,而在这四家银行中,盐业银行又以其雄厚的资本成为“北四行”之首。如果不知道盐业银行的背景,单凭盐业银行的建筑也可窥见其当年的实力。

    盐业银行大楼是一座欧式建筑,地上三层,全部用红砖做墙面,镶嵌白色石边,正面为爱奥尼柱式,做工极为精细。这座建筑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为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沈理源设计了大量的银行建筑,如盐业银行、中央银行、新华信托银行、浙江兴业银行、金城银行大楼等。沈理源设计的银行建筑既庄重大气,又典雅细腻,他将自己的理念与银行的属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他设计的银行被人们誉为标准的银行,而沈理源也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最能诠释银行理念的建筑设计师,以至于银行家们只要建银行大楼,第一个想到的设计师就是沈理源。

    能够请沈理源设计银行建筑的盐业银行也非等闲之辈,据史料记载,盐业银行的创始人是张镇芳。张镇芳,字馨庵,是袁世凯的表弟,也是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培植的亲信。张镇芳原在清政府的户部任职,后袁世凯将其从户部调出,主管盐政,最后升任长芦盐运使。长芦盐运使主管河北、山东一带盐政,是晚清最大的盐官。张镇芳不仅有钱,而且还以善于理财而著称,更是热衷于创办银行。在袁世凯支持下,1915年张镇芳呈文财政部:“国务卿奉大总统谕,盐款为财政大宗,亟宜设立银行,妥慎经理,著派张镇芳筹办盐业银行事宜,以专责成等因,奉此。镇奉谕以来,悉心筹划,拟集股500万元,赶速开办,以期维持盐业,活泼金融,迭经财政会议,业蒙大总统谕饬大部,筹拨银币200万元,并由镇招定商股100余万元,股本已逾十分之六,筹备一切,粗有端倪。前经呈送章程,奉大总统批令查照交通银行则例,另拟简章报部立案等因,奉此。兹遵照酌拟盐业银行简章清折,函请大部查照立案见复,以便进行,实纫公谊。”后财政部批复,予以批准立案。盐业银行创立不久即以信誉好、资金雄厚而闻名于银行界。据说当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里,着迷于骑自行车,买车上瘾,甚至命内务府从盐业银行贷款购买各国的名牌车。1924年,清皇室更以宫内的16件金钟,多件金器、玉器、瓷器等作为抵押向盐业银行筹借巨资。连末代皇帝都要向其借款,由此可见当时盐业银行的地位和财力。

    说到盐业银行和张镇芳,就不能不提张镇芳的儿子张伯驹,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张伯驹一生致力于收藏名人字画,他利用盐业银行雄厚的资金为支撑,抢救了大量的文物,如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以及宋李公麟《五马图》和黄庭坚《诸上座帖》等。张伯驹一生蓄藏的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和夫人潘素陆续将收藏的书画名迹捐献给国家。

前门西河沿街9号 交通银行旧址

    紧挨着盐业银行的就是前门西河沿街9号,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该建筑即为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交通银行旧址。中国早期的银行发展起自清朝末年,当时随着银号的衰落,外资银行的建立,中国本国的银行也逐渐发展起来,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建立了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银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邮传部为筹资赎回京汉铁路和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资金,奏请朝廷批准成立交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后经办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项官办事业一切款项的收付。民国时期,交通银行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并列为中国四大银行,在近代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交通银行一样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还有在前门西河沿街的这座交通银行大楼,此楼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实物记录,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形式建筑的实物遗存。杨廷宝是我国近代建筑设计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座大楼1932年竣工后,交付交通银行使用,1949年2月起为中国人民银行北平分行办公楼。

前门西河沿街29号 金城银行南城办事处旧址

    在交通银行的西侧,前门西河沿街29号原是金城银行南城办事处旧址,后前门一带改造,此处已经辟为马路。金城银行创立于1917年,取名金城,是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金城银行在西河沿这条街上,论资历比不过交通银行,论财力比不过盐业银行,但却经营有方,在民国初年成立的数家商业银行中,金城银行通过其良好的经营方式脱颖而出。它不仅积极吸纳存款,同时注重附属企业的经营,并在开展同业竞争的同时,很注意与“北四行”中其他三行的联合,以期在金融事业中争取优势地位。正是通过这些努力,金城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有人戏称,金城银行经过这一系列运作,才有底气将自己的办事处开在了交通银行和盐业银行的旁边。

前门西河沿街196号 中源证券交易所(中源银号)旧址

    沿前门西河沿街继续西行,有一座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虽然岁月令这座小楼看上去历尽沧桑,但是依然难掩它与众不同的气质。小楼的门牌写的是西河沿街196号,据史料记载,这便是中源证券交易所(中源银号)旧址。中源证券交易所也称为中源银号,但是它不同于其他的银号,它主营的业务是买卖各种公债证券。1922年10月1日,中源证券交易所(中源银号)在政府公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对自己经营的业务有详细的介绍,其广告称:“本号业务经理买卖各种公债、证券、股票及生金银、各国货币,代取股利、公债中签、息款,一切佣金格外克己,办事手续力求简便,以副惠顾诸君之雅意。”从这则广告中,不难看出早期的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内容。

    证券和证券交易机构在中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是外商在上海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而在证券交易机构上市交易的证券也主要是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债券。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1918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启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中源证券交易所是我国早期从事证券交易的机构,它坐南朝北,外观设计带有鲜明的民国时代特色。据史料的记载,小楼的一层是当年证券交易的营业大厅,在大厅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通往二层的木质楼梯。二层为环形走马廊,有西式曲线形铸铁栏杆,栏杆的铸造工艺非常精湛。二楼的房间是一个个隔间,这些隔间就是当时的VIP大户室。小楼天井的上方是三角形的罩棚,四周开气窗。虽然现在的中源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民居,但是它当年的旧迹还依稀可循,让我们得以了解民国时期证券交易所的模样。

    今天的前门西河沿街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与富贵,也没有了喧嚣与嘈杂,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中国早期金融业曾在这里蹒跚前行,走上历史舞台的故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16日 总第341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