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革命者精神永生

天津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马骏

作者:梁兴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7-09 星期二

    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修建的宏伟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镶嵌的8幅汉白玉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00余年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其中,第四幅浮雕的主题是“五四爱国运动”。浮雕画面上,一群男女青年学生高举写有反帝爱国口号的旗帜,慷慨激昂地结队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名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发表演说。这名男学生的原型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马骏。

弄潮儿向涛头立

    1895年,马骏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县的一个回族富商之家。20世纪初,马骏的父亲马喜贵常常出境到毗邻的俄罗斯做生意。马喜贵从俄国带回来一些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进步书籍,为马骏在少年时期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启蒙打开了一扇窗户。1915年,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此期间,马骏被南开中学民主的气氛、活跃的思想和同学们蓬勃的朝气所感染。南开学校定期举办演讲比赛,马骏因表现出色当选为演说会会长。在一次演讲比赛中,马骏以《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为题,名列前茅;另一位同学以《中国现实之危机》为题,与马骏成绩比肩。这名同学那英俊的风度和雄辩的口才,尤其是在演讲中对中国命运前途中肯的分析,使马骏敬佩不已。马骏的口才和思辨也吸引着这位同学的目光,他喜欢马骏的志存高远和热情豪爽,二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个人来往密切,相互帮助,并肩作战,直至成为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革命战友。这位同学的名字叫周恩来。

    五四运动爆发时,即将升入南开大学的马骏全身心投入到爱国运动当中。5月7日,天津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开会,决定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马骏当选为副会长兼执行部长。马骏带领学生演讲团到天津市各中学以及商会、茶园宣传抵制日货,要求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而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青年领袖之一。6月9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在南开学校广场召开了有近万人参加的誓师大会,马骏带领与会者宣读《宣誓书》,提出“誓保国土、誓争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的爱国主义口号。会后,学生会组织请愿,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取消“二十一条”密约。据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天津警察厅长张汝桐报告天津罢课罢市的函》记载:“今日(6月9日)下午一点,各校学生及商民人等约万人,在公园召开全民大会。各学生演说以抵制日货,争回青岛,巴黎不签字为宗旨。至五点,共派代表五人到商会,要求明日除杂货铺、水铺、米面及售食物等铺外,余各商号均行罢市。”由于反动政府的欺骗和少数奸商从中破坏,罢市仅仅坚持了一天。次日清晨,马骏得知商会开市的消息,赶到商会质问,面对少数奸商的诘难,马骏以头触柱,血洒商会。商会会长叶兰舫为马骏舍命救国的行为所感动,当场宣布:“倘不罢市,我绝不进商会的门了。”马骏奋不顾身、大义凛然的壮举,不但震惊了商界,也震动了整个天津,市民纷纷传颂马骏血洒商会的爱国壮举。

    寻求救国救民路

    五四运动高潮过后,马骏一如既往地积极投身学生民主爱国运动,与周恩来等人共同创建了青年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当时,天津进步学生因查禁日货遭警察逮捕,马骏闻讯后立刻赶到省长公署要求协商,不幸被捕。黑龙江省档案馆藏《天津警察厅呈内务部电陈此次学生事情应如何办理请迅电复》详细记录了马骏等人被捕的经过。马骏被释放后,觉悟社的成员举行集会,大家一致认为,光靠打打杀杀救不了中国,手无寸铁的学生无法同荷枪实弹的当权者讲道理,要救中国,必须唤醒民众,共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1921年,马骏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天津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22年,马骏回到故乡,以宁安为基地,在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白城子、双城、吉林、长春、四平、牡丹江、海参崴等地开展反帝爱国宣传。马骏在哈尔滨期间,在南开同学邓洁民办的东华中学任教,宣传进步思想,与韩铁生一起组织了“救国唤醒团”。1925年,马骏等优秀人才受党的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骏成绩优越,才干突出,当选为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及反动军阀大肆迫害共产党员,各地的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马骏临危受命,奉调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重建和恢复了北京市各级党组织。在极其危险和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开展工作。1927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马骏被奉系军阀逮捕。敌人许以高官厚禄劝马骏叛党,他大义凛然地说:“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在狱中,马骏受尽酷刑威武不屈、毫不动摇,于1928年2月15日英勇就义,年仅33岁。

    革命者精神永生

    马骏牺牲后,莫斯科中山大学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追悼马骏烈士,并决定将中山大学俱乐部命名为“马骏俱乐部”以示纪念。北京的回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马骏料理后事,将他的遗体葬于北京朝阳门外回民墓地。195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为马骏烈士举行了公祭仪式,修建了烈士墓,墓碑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10个大字及碑文。

    1926年6月,马骏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的《党员批评计划案》。 黑龙江省档案馆藏

    1962年12月,马骏烈士牺牲35周年前夕,为了缅怀先烈,邓颖超同志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回忆马骏烈士》一文。文章写道:“在五四运动一开始和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最前列。是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具有高度的爱国思想,富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工作干练,认真负责。在当时,他奔走呼号,勇于斗争;他擅长讲演,语言简明有力,有煽动性;他积极参加实际斗争,不怕反动统治者的迫害,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英勇的革命精神。在天津学生和各界民众几次示威、游行、请愿以及罢市的行动中,他都是群众斗争的坚强的指挥者之一。”“马骏同志牺牲已届三十五周年,他的英俊气概,坚定的意志,豪爽的性格,以及他的音容笑貌,还鲜明地浮在我的眼前。马骏同志是中国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儿子,他对共产主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早已死去,但他的精神将随着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胜利而永生!”1988年2月,马骏烈士牺牲60周年之际,邓颖超决定重新发表此文,表达对死难烈士的革命敬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6月28日 总第3392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