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傲雪寒梅蕴风骨

——何香凝与她的“何氏梅”

作者:特邀撰稿人 张 晰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7-01 星期一

    “何氏梅”是国画界给予我国杰出政治活动家、著名书画艺术家和女权运动领袖何香凝(1878.6.27-1972.9.1)所绘梅花的美誉。何香凝虽已离世近半个世纪,但“何氏梅”如同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岁月长青,芳华依旧。

    “何氏梅”画如其人

    在2003年何香凝诞辰日前夕,浙江省民革移交给浙江省档案馆一幅何香凝所绘《梅花图》。那是在1962年末至1963年春,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何香凝相约副主席潘天寿、傅抱石两位画界泰斗在杭州合作绘画。其间,何香凝视察了浙江省民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画作《梅花图》,并题字“浙江省民革同志纪念 何香凝画于西湖 一九六三年春”。

    这幅《梅花图》构图截取了一段老梅树主枝干的横断面,采用局部放大的手法,突出了老梅树“宝刀不老”、花香依旧的意境,同时老树长新枝,勃勃生机跃然画面,体现了“何氏梅”的鲜明特色。何香凝多幅梅花作品中总以浓墨绘出遒劲的老枝,以淡墨描绘向上萌发的新枝和刚刚舒展的嫩芽,寓意深切,彰显出何香凝积极、乐观的性格。赵朴初曾为何香凝所画梅花图题诗:“矫矫一株梅,心壮暮年笔。画骨铁铮铮,着花光奕奕。念兹烂漫春,多少霜雪历。珍重岁寒姿,永葆贞刚质。”该诗不仅称赞了何香凝以炉火纯青的画工技艺,赋予梅花以生命力,还借梅花比喻她刚正不阿、贞洁如玉的品质。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画作亦如此。“何氏梅”之所以声名远扬,既因画者技艺超群,更因“何氏梅”的灵魂与何香凝不同凡响的革命生涯紧密相连。何香凝成年之后所处的时代,可谓是风云变幻、时局动荡。自“猛虎精神,寒梅性格”的何香凝追随孙中山革命开始,她的一生注定与安逸的大家闺秀生活无缘。1902年,何香凝变卖嫁妆资助丈夫廖仲恺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掩护同盟会在东京筹组,特提供自己的寓所为通讯联络站和聚会场所,并担负守卫及收发信件工作;廖仲恺遇刺时就倒在她身边,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裳,但她没有被击倒,反而坚定地继承了丈夫的遗志;1935年,她与宋庆龄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次年当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从事抗日民主运动,与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举办义卖展览,慰问前线抗日将士;1938年迁居香港以后,她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这一时期她所作多为松、梅、菊,偶作山水,大多赠送或出售给华侨;香港沦陷后,她前往桂林,以卖画为生,仍心系抗战,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将自己收藏的名家字画统统变价出售,共卖得17750元,全部支援抗战。何香凝一生波澜起伏,她从事的绘画创作并非是文人的消遣,而是战斗的武器,寄托了她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宏大气魄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何氏梅”是其人品、胸襟、气质的自然表现。

    与浙江颇有渊源

    何香凝在浙江作画、赠画一事,还要从20世纪20年代末说起。

    浙江上虞人、著名书画家经亨颐于1929年初发起成立“寒之友社”,组织以古画寒花为主的书画雅集活动,何香凝、黄宾虹、于右任、张大千、丰子恺等都是“寒之友社”的成员。4月,经亨颐邀集何香凝、陈树人等成员到上虞白马湖写生,乐享湖山,泼墨作画,创作了无数佳品。廖、经两家感情深厚。何香凝多次前往白马湖,考察由经亨颐执掌的春晖中学,并宿于白马湖畔的蓼花居。蓼花居比邻经亨颐的长松山房,是何香凝委托经亨颐建造的休养别墅。1934年夏,何香凝、柳亚子、陈树人等聚首于白马湖畔的经亨颐家中。何香凝为经亨颐夫人作《虎》图一幅,祝愿经夫人康健。浙江不仅成就了她与沪杭一代文人、画家交往的佳话,也成就了何香凝之子廖承志与经亨颐之女经普春的翰墨情缘。何香凝多次在浙江与诸位书画同人雅集,兴笔墨交流,以艺事喻政事,凡此种种,她怎能忘得了浙江?

    同时,何香凝作为民革的创始人之一,对民革的感情十分深厚。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会把这幅用心、用情创作的《梅花图》赠予浙江省民革。因为画作寄托了何香凝对民革同志们的厚爱,希望他们坚定地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把民革的事业发扬光大,为建设新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何香凝的艺术创作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政局面貌,也蕴含了她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拥有何氏风骨的《梅花图》必将成为流芳百世的艺术瑰宝。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6月28日 总第339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