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赵尚志:用生命书写对党的忠诚

作者:里 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7-01 星期一

    赵尚志,1908年出生,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赵尚志于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赵尚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是黑龙江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抗日英雄,但其生前曾两次被“开除党籍”而革命意志弥坚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这是多么可贵的革命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以省委代表身份到巴彦游击队工作,担任参谋长、政委等职。1933年初,组建不久的巴彦游击队在日伪的残酷镇压下被打散,赵尚志等人前往哈尔滨,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巴彦游击队的抗日游击活动和失败原因。当时,中共满洲省委不恰当地把巴彦游击队失败的责任归咎于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指责因赵尚志在指挥决策中犯错误才致使游击队陷入孤立、遭到严重打击,认为赵尚志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决定给予赵尚志开除党籍的处分。赵尚志虽然被开除党籍,但他不改初衷,继续积极投身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10月,赵尚志在中共珠河县委领导下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并担任队长。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部队攻打宾县县城;6月,在宾县三岔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连获全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8月15日,赵尚志率队攻克五常县城,使敌人闻风丧胆。赵尚志以对党忠诚、英勇抗敌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游击队指战员和广大群众的信赖。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重新审查了赵尚志被开除党籍的问题,并根据他在对敌斗争中的表现,作出了《关于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决议》指出,1933年对赵尚志同志的处分是失当的。《决议》还写道:“赵尚志同志被开除党籍以后,在民族革命战争的烈焰中,能继续艰苦奋斗,在与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斗争过程中表现出坚强勇敢的精神。创造和发展了珠河游击队,开辟了反日游击区域,扩大了党与游击队的政治影响,推动了反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展。”此后,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先后开辟了汤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县为抗日根据地。

    伪满铁道警护总队绘制的《情报月报》(部分),图中标有赵尚志牺牲地点。  辽宁省档案馆藏

    对于这段历史,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代理书记的杨光华回忆:“党开除了他,他还在一如既往地坚持革命,这是多么可贵的革命精神!”抗联老战士韩光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记得在1933年初,巴彦游击队失败后,满洲省委将此归罪于赵尚志,决定开除他的党籍。一天深夜,我俩谈心,赵尚志对我说,巴彦游击队失败后,满洲省委把他开除党籍后就不管了,不要他了。自己苦思了几天几夜,睡不好觉。最后也想开了,开不开除,是组织的事;干不干革命,是个人的事。……赵尚志这段肺腑之言,足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和抗日救国是何等忠诚、何等坚定。”

“我不能一天离开党”

    赵尚志第二次被中共北满省委开除党籍,是距他第一次被开除党籍7年之后。

    1940年1月,赵尚志赴苏联伯力参加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然而,就在这时,传来了中共北满省委作出“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决议”的消息。1940年初,中共北满省委听信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戴鸿宾、第六军第二师师长陈绍宾的片面汇报,在赵尚志不在场、无法申辩的情况下,突然召开常委会并作出把他开除出党的决议。中共北满省委错误地认为赵尚志在工作中推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而且“时常流露出反党反组织行动”。赵尚志第二次被开除党籍后,内心万分痛苦,但他义无反顾、不改初衷,仍然坚定而积极地为党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打击日本侵略者。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赵尚志率领队伍在黑龙江鹤立、汤原县一带展开对敌侦察,同时开展抗日宣传,以实际行动为反抗侵略、救国救民的神圣事业奋斗到底。

    赵尚志屡次给党组织写信,表明自己的心迹,请求党组织进一步审查。1940年3月20日,赵尚志郑重地给中共北满省委写下了《请求重新审查改变开除出党的决议》的请求书。他写道:“我相信党组织不会认为我是奸细叛徒,我希望在工作中来证明我的忠实。”“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做革命斗争已将近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务。我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不能把我从党的队伍里清洗出去,那将是同使我受到宣布死刑一样难过。我万分的向党请求重新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领导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能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赵尚志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内心对党组织没有丝毫不满情绪,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委屈之情,而是表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表现出抗日到底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以及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的坚定信仰。6月20日,北满省委对于赵尚志的申诉作出答复,只取消“永远”二字,改为“开除赵尚志党籍”。

视死如归 浩气长存

    日伪当局把英勇善战的赵尚志当成心头大患,悬赏通缉、派人暗杀,必欲除之而后快。1942年4月12日凌晨,赵尚志被特务刘德山诱骗,率抗联小分队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刘德山突然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虽然腹部受伤倒地,仍立即回击将刘德山击毙。受伤被俘后,在审讯过程中,赵尚志宁死不屈。赵尚志面对伪满警察厉声呵斥道:“你们和我不同样都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汉奸、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因伤势过重,赵尚志在被俘8小时后壮烈牺牲,时年34岁。赵尚志牺牲后,日本关东军残忍地将他的头颅从身体上割下,辗转运到黑龙江佳木斯,再空运至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在南满牺牲的另一抗日英雄杨靖宇的首级一起陈列。

    1946年,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珠河县农工代表大会决定将该县改名为尚志县(今尚志市)。1950年,哈尔滨市道里区的新城大街改名为尚志大街。1982年,在赵尚志将军殉国40周年之际,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指示,中共黑龙江省委对赵尚志同志1940年遭受党内处分一事进行认真复查,并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决定指出:“赵尚志同志的一生忠诚党的事业,是一名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省委决定,撤销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恢复赵尚志党籍,推倒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

    2004年,人们终于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公园一片遮天蔽日的松林中找到了赵尚志将军的头颅。2008年10月25日,辽宁省朝阳市各界隆重举行赵尚志烈士颅骨安葬仪式和赵尚志纪念馆开馆仪式,对党无限忠诚的抗日英雄终于魂归故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6月28日 总第3392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