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反帝爱国洪流中的威海卫

作者:贾晓晓 赵 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7-01 星期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战胜国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西方国家出于维护本国权益的目的向日本妥协,在会议文件《凡尔赛和约》中写明将战前德国侵占我国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在山东的全部特权“让与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起在法华工的极大关注和无限愤慨。来自山东莱芜的华工代表毕粹德上书参加巴黎和会的北洋政府谈判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要求他拒绝在出卖祖国领土和权益的文件上签字,否则不惜一死。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山东威海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和全国各地一样,这里也激烈涌动着反帝爱国的滚滚洪流……

    1919年,威海卫学生救国会印发的《威海卫安立甘堂学生救国会泣告全国父老书》。

泣告父老:宁为玉碎不瓦全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濒临黄海,西连烟台、蓬莱,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拱卫京津的海上门户。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威海失陷。19世纪末,英国和沙俄争相在我国东北争夺势力范围。1898年7月1日,英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强租为英国殖民地。《订租威海卫专条》规定,“清政府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租借给英国,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当反帝抗议浪潮开始席卷全中国时,威海卫的英国殖民当局对此并未予以关注。他们认为,威海卫民风保守,既“不存在像其他城市那样领导五四运动的重要的学生团体”,地理上又偏居胶东半岛末端,“并无铁路与山东的其他城市相连接,也没有一份当地的报纸或定期刊物”,威海卫的知识界及社会团体不会与“激进思潮”产生任何联系。不过,局势的发展很快就让英国殖民当局意识到,他们先前严重低估了威海卫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帝国主义、捍卫国家主权的意识。

    1920年,威海卫商会印制的《抵制日货周年宣传单》。

    从5月4日开始,北京等城市的大学生举行集会和反帝示威游行,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消息传到威海卫后,威海卫安立甘堂附中(今威海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们立即予以响应。他们迅速成立了学生救国会,并暗中派代表联络敬业、清泉、齐东等学校的爱国师生,筹划商讨举行抗议示威、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具体办法。5月8日,威海卫各校师生代表聚集在安立甘堂附中开会,通报全国各主要城市举行反帝爱国集会的情况,讨论如何组织罢课游行声援北京等地的爱国学生运动以及将来如何同北京、上海、天津、济南等其他城市的同类团体进行联合等问题。会后,学生救国会代表分别发通电、写宣言、制作标语,迅速融入反对帝国主义、捍卫国家主权的全国性抗议浪潮。10日清晨,威海卫十几所学校的数百名师生走上街头,高呼“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呼吁收回山东各项权利。学生代表在街头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号召威海卫全体人民抵御外侮、共赴国难、誓争主权。围观群众受到学生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激励,听至动情处皆泪下沾襟,鼓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

    为加大宣传声势,学生救国会起草了《威海卫安立甘堂学生救国会泣告全国父老书》,文中痛斥昏庸卖国的政府官员“以吾圣贤之桑梓,断送于倭奴之巢窟。人神之所共愤,天地之所不容”,认为“青岛问题即中国问题”“山东失,中国即亡”,决不能将山东主权出让予任何帝国主义国家,认为北京、上海、汉口、天津、广州等地大学生停课示威是爱国之举,“一份爱国热忱出于自然”。学生们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强权即公理,弱国之民不如强国之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大局已岌岌有如千钧之系一发!奸臣贼子卖国求荣,若坐视不管,则势必神州陆沉,为人奴隶牛马,国将不国!凡我国民应誓死反抗。苟青岛问题撤销不成,我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耳!”集会过程中,各校师生将《泣告全国父老书》张贴在威海卫的大街小巷,并向百姓分发数千份传单,文告字字椎心泣血,震动威海卫各界。

抵制日货 同仇敌忾

    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霸占山东、进一步蚕食中国的野心,5月29日,威海卫工商学各界联合发出倡议书,号召全体国民坚决抵制日货。威海卫居民群起响应,一夜之间,“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标语横幅贴满街市,广大民众以使用国货为荣、以购买日货为耻。众多爱国商人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将现存日货封存充公,且决不再贩售日货,也不再兑换日元。一些商行专门设立了国货贩卖部,还在棉布的边沿、床单的一角绣上“勿忘国耻”“抵制日货”等字样以示决心。威海卫工商学联合会组织成立了抵制日货宣传检查团,深入街市和各家商号,遇有不知情群众来购买日货时,即有学生代表上前劝阻:“日人一面劫走中国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一面推销日货赚取利润,他们肆意毁我经济,侮我国民,吞我国土,再购日货岂非自残肢体、自伤国本!”宣传检查团成员还分头赴威海卫各乡村进行宣传,告诉农村民众日本政府对我国实行军事侵略、经济剥削的真相。宣传检查团所到之处受到农民的热情欢迎,一些村的村长与学生代表共同主持召开村民大会,当场做出保证,全体村民今后不购买任何日货。

    极个别唯利是图、暗地里与日商相勾结,继续经营日货的商户在抵制日货运动中受到严厉谴责和惩罚。7月下旬,威海卫商号仁大盛偷偷贩进一批日货,并私卖大米给日商。此事被雇运货工人发现后,上报维持国货联合会。商号老板吕长更察觉到事态严重且众怒难犯,于是发电报给烟台商号新泰兴,让新泰兴老板立即在烟台雇佣一个外国人来威海顶替,将贩运日货的责任推给这个外国人,以便自己从中脱身。吕长更诡计败露后,热血同胞怒不可遏,纷纷奔至元宝街,将仁大盛商号团团围住,大骂吕长更不顾国难与敌人沆瀣一气,行为与卖国贼无异。威海商界国货联合会将仁大盛私运日货的行为写成揭帖张贴于市,警告无良商家“为人若不知爱国,则与驴马禽兽无异。今后若再发现此类奸商,必继续严惩重罚以解大家心头之恨!”仁大盛商号所囤日货俱被焚毁,群众听闻后拍手称快。

    6月6日,威海卫码头工人集体抗议,拒绝为日本商船装运盐包。工人们义愤填膺地表示:“劳动界热心爱国。今后,人力车不载日本人,肩驳不运日本货,苦工不接受日本企业雇用,我辈工人爱国热心与全体同胞一致,甘愿牺牲个人经济收入,以为学商各界的后援!”此后连续多日,威海劳动界纷纷发出传单,呼吁各行业工人一起行动起来,为抗议日本政府妄图在山东获得特权尽一番心力。

    8月26日,日本领事茂石古致信英租威海卫行政长官骆克哈特,抱怨“敌日情绪”正在威海卫大肆蔓延,要求英方对此采取强硬措施。茂石古在信中写道:“所有的人力车和舢板均拒绝运载日本人,以致船上的乘客不能登陆,旅客则不能登船” “在贵城市有许多集会活动,印刷资料自由散发,目的在于挑起中国公众的反日情绪。但贵国当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镇压学生和市民的此类活动。……贵国的盟邦人民受到如此恶劣的对待,希望能够给予他们支持与保护。”

    英国殖民当局官员应日本领事的要求对工商业和学校进行查访后认为威海卫民众中确有“敌日”行为。为维持租借地的统治秩序,殖民官员向当地居民发出警告:“学生不能借口检查日货随意旷课;商人不应拒绝出售日本商品,扰乱市场秩序;居民不应聚众滋事,妨害治安。”殖民当局还告诫群众,“种种敌日活动都是当局不能容忍的”,企图通过对民众施加压力,阻止威海卫民间爱国抵日行动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殖民地当局的“告诫”,威海卫群众毫不屈服,抵制日货的各种行动和抗议活动持续不断。9月,威海卫工商学各界联合举行示威游行,义正辞严地告知英租界当局:“日人蛮横,蓄意夺我青岛,图谋侵我山东,贪婪吞我中华,是可忍,孰不可忍!英人维护之,即是助纣为虐,与我全体国民为敌!”威海卫地区各界人士抵制日货行动坚决、持久,不为利益所诱,不为威武所屈,民众的爱国意识和行动令英国殖民者大为震惊。他们发现,威海卫虽为英国租界,但自从五四运动以后,民众的爱国意识空前高涨,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社会各界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已经足以动摇殖民当局的统治。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对抵制日货运动采取“不干预”政策,只在有关他们本国贸易利益的事件中见机行事。在各界推动支持下,威海卫的抵制日货运动持续进行,对日本的进出口货物量明显下降。1920年,威海卫殖民官员在报告中写道:“中国抵制日货的运动今年仍在进行,租界的中国人拒绝同日本人签订贸易合同,拒绝经营和处理任何从日本运来的货物和商品。”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春潮风云激荡,彻底唤醒了威海卫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主权意识,他们以无畏而顽强的抗争,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里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文中所示档案为山东省威海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6月28日 总第3392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