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永定河百年洪灾

作者:高换婷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6-24 星期一

永定河水横流

    清嘉庆六年(1801),北京永定河发生了近50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受海河特大洪水影响,永定河与拒马河、西山汇注的山洪一同奔腾而下,漫过两岸石堤,决口数百余丈。洪水蔓延速度之快,京畿顿时如水城一般,白茫茫一眼望不到边。百姓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

    清宫档案描述当时的情景,“屋宇倾圮者不可数计”,“人多避树上巢居”。官员们每天向皇帝报告情况:“六月初三日,水势陡发,卢沟桥北六里许,自东岸冲开约宽二十余丈,由拱极城西北奔赴东南。”水流由小井村、丰台、草桥一带直至南苑。六月初四日,大红门外石桥栏杆被河水冲倒,南顶庙被淹。六月初五日,永定门外及广安门外大水深至三四尺至五六尺不等。大井牌楼以外水势尤大,车马难走,断阻行人。随后,小井村、大井村一带村庄均被水淹。六月初七日,永定河水深一丈八九尺,卢沟桥洞不能排水,水漫两岸,桥上栏杆、狮子被冲坏,直泻长辛店等村。六月初九日,夜间又下大雨,东岸决口有一百五十余丈,水势浩瀚向东南横流而下。

天地雨水相连

    更可怕的是,洪水未退,一场特大暴雨由天而降,整整下了五昼夜。据清宫档案记载:当时紫禁城内“宫门左进水深至五六尺,……军机直房内进水已将盈尺,不能驻足,各衙门奏事均须徒涉进内,水深过膝”。大水扰乱了皇宫内的平静,人们七嘴八舌不知如何是好。嘉庆帝更是心急如焚。他先派乾清门侍卫等策马迅速赶往城外査勘水灾情形,后又指派官员分四路查勘。不久,奏折向雪片一样报来,情况使人不寒而栗。其中记载:六月十三日报,长辛店、良乡、涿州被水淹。南苑团河行宫四面水围,苑外随水漂来尸首不计其数。六月十四日报,三河被水淹原来仅有数处,又续淹十余座村庄。通州被淹之地比三河更多,通州东南香河受牛狼山与运河漫溢之水,宝坻、宁河又处下游,兼受蓟运、鲍邱等河贯注。武清在通州西南,城西则当永定河下游,城东则为运河之下,……一片汪洋,现存之禾苗半浸水中。六月十八日报,“直省被水已有七十三州县之多,永定河漫口多至二十余处,北岸各漫口计一千五百二十余丈,南岸各漫口计一千七百六十余丈,共计三千二百八十余丈”。其中,“宁河县被淹村庄最重,达一百二十余座;其次武清、宝坻被淹村庄计八十余座”。

    正当人们忙碌着抵御水患时,老天爷又一次发怒了。刚入七月,大雨从天而至,这场雨一下就是26天,降雨量达600多毫米。“石景山左堤漫决五处,长九十余丈,卢沟桥下南北两岸决口十八处,总长三千二百八十丈。”河水夹杂着泥沙及上游冲漂下来的各种杂物滚滚而下,再次向京城扑来。顷刻间,河水冲断北京城右安门外大桥后,又冲进了永定门。当时,百姓们大多数居住的是土房,百余间房屋瞬间坍塌消失在洪水之中,两万多灾民无家可归,他们只能跻身在寺庙里、土山上、树丛中。人们谈水色变,惶惶不可终日。面对无法扼制的水患,嘉庆帝曾作《河决叹》一诗表达自己无奈的心情:“季夏月之初,霖雨昼夜渍。波澜涨百川,放溜如奔骥。西北汇大河,桑干堤溃四。白浪掀石栏,荡漾洪涛恣。”直到七月中下旬,永定河水才逐渐回落。

清嘉庆六年(1801),为永定河漫口请拨款堵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颁旨赈济灾民

    面对洪水泛滥带来的灾难,嘉庆帝一面部署抢堵决口,一面颁发谕旨立即开仓赈济。清政府办了四件事:一、开国库发放白银;二、煮赈,即赈粥;三、拨发钱粮;四、蠲缓钱粮。

    当时,一些官员报告发现有人假装灾民前来“冒领”钱粮,嘉庆帝没有简单地就事论事派人缉拿,而是考虑再三说:“试想附近居民,如果衣食并未缺乏,岂肯改装乞丐,经行泥潭之中,冒此区区口食,实非情理。”他又说:“即有一二冒领之人,皆系穷苦百姓,又何忍斤斤计较耶?”后来,近畿来京的灾民越来越多,一些人被拦在各城门之外,嘉庆帝听说后指出这种做法实属荒谬。他说:“现在五城设立饭厂,穷民等自必闻讯踵至,多救一民,减朕一分之罪,岂可转行阻禁。”

让“无定河”永定无灾

    嘉庆六年(1801)发生的特大水灾,在嘉庆帝心中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想尽快了解永定河发难的更多原因,有的放矢加以治理。他查看档案记载了解到,永定河古称无定河、浑河,属海河水系。因为它是流经北京最大的水系,所以被历史上各朝代君王所重视。又因永定河流经北京近郊,直接威胁着京都的安全,历代统治者都曾对此河进行过治理。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曾巡视永定河(当时叫“无定河”),因其水患无常命直隶巡抚于成龙负责筑新堤以根治水患。工匠们修筑并坚固了石景山至卢沟桥间永定河的东岸河堤,迫使永定河出山之后只能向东南流去。康熙帝还将“无定河”改名为“永定河”,希望河水永远安定;但治理后效果不理想,河水仍多次决溢。乾隆帝即位后也曾多次亲临或派遣官员考察永定河决溢原因,提出了“疏中泓,挑下口,以畅其势。坚筑两岸堤防,以防其冲突。深浚减河,以分其盛势”的治理方针。但是永定河水并没有就此永定。

    嘉庆帝经过反复调查终于拨开迷雾,找到了永定河水患根源,正是因为康熙朝大规模修堤,河水被严密地约束在堤岸之内,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中使永定河变成了“地上河”。拥塞在河口处的大量泥沙,又使河水不能畅流,从而导致永定河下游频频决口改道。嘉庆帝立即组织财力、调拨官员对永定河进行治理,清宫档案记载了治理永定河的全部过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6月21日 总第3389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魏安宁(实习) 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