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海青拿天鹅

作者:刘国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6-17 星期一

琵琶有名曲

    琵琶是特别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琵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琵琶”最初称作“批把”,在东汉刘熙著《释名·释乐器》中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什么意思呢?说的是“批把”这件乐器来源于游牧民族,牧民们经常一边骑马、一边弹琴;“批”和“把”都是这件乐器标志性的演奏动作,向前推手叫作“批”,向后收手叫作“把”,这件乐器便是以演奏的动作来命名的。

明代 仇英绘《胡人游猎图卷》(局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其实,我国早期的琵琶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现在通常能够看到的,由西域传来的半梨形音箱乐器;另一种,则是大约产生于秦末,被称作“秦汉子”,后世又称作“阮”的中国本土圆形音箱乐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琵琶是一件有着丰富历史信息的乐器。

    提起琵琶曲,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这两首曲子因为是讲“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故事的,人们耳熟能详,所以常常被影视作品用作配乐。

    但是,笔者今天要说的曲子却是我国目前能够确定时代最早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元代诗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一诗的自注中说:“《海青拿天鹅》新声也。”可知《海青拿天鹅》一曲诞生于元代初期。全曲共18段,描绘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场景。

天鹅避海青

    海青又叫海东青,满语叫它“雄库鲁”,意思是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的鸟儿。辽代的时候,皇帝打猎常要驾海青前往,而它往往征自于女真人。《契丹国志》有载:“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邻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鹜,爪白者尤以为异。”由此可见,“海东青”意思就是从海的东面飞来的青鸟。

明代 唐寅绘《陶谷赠词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很早就发现了海青高超的捕猎技能,并掌握了将其运用在狩猎之中的本领。但是,海青这种有灵性的鸟儿,极为珍贵且很难捕捉。当时,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流放的罪犯能够捕获海青进献的话,便可以免罪(“有制,犯远流者至此地而能获海青者,即动公文,传驿而归,其罪赎矣。”永乐大典本《顺天府志》卷十引《析津志》)。

清代 郎世宁绘《白鹘图》绢本(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大辽国的最后一任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初年,正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宋徽宗生活极为奢侈,他特别喜欢来自北方的珍珠——“北珠”。辽天祚帝听说之后,本想禁绝“北珠”贸易,臣下进言道:“中国倾府库以市无用之物,此为我利而中国可以困。”天祚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谁承想,天祚帝后来竟也跟徽宗一样喜欢起“北珠”来。所谓“北珠”,指的便是产自辽东海蚌的珍珠。这种珍珠一般在农历八月时才能长大,但是辽东八月之后的海水已经非常凉,采珠人如果强行下海采珠的话多会生病,因此,得来“北珠”十分不易。

    巧合的是天鹅特别爱吃这种产“北珠”的海蚌。当它们吃下蚌肉后,由于珍珠不好消化,往往会留在嗉囊之中。天鹅是候鸟,吃完成熟海蚌后不久,天一转冷也要南飞了。海青是捕获天鹅的好手,若于此时放它去捕,往往会有收获,女真人便是靠这种方法获得“北珠”。这时候,女真人是被辽国统治的渔猎民族,所以,天祚帝经常派人到女真人处催索海青与“北珠”。

    辽国皇帝还有每年春天在鸭子河(今松花江)亲放海青捕获天鹅的习俗。放出的海青捕到第一只天鹅后,还要大摆筵席,宴请群臣。这一宴席还有一个专有名称——“头鹅宴”。

    海青是女真人的神鸟,所以它在金代的地位更加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便藏有一块白玉透雕的海青拿天鹅嵌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女真人使用海青打猎的同时,酷爱打猎的蒙古人也学会了这种方法。据《元朝秘史》记载,按元制,自皇帝及诸王、公主与驸马都设有专门的养鹰人,这类人叫作“昔宝赤”。《南村辍耕录》中说:“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每岁以所养海青获得头鹅者,赏黄金一锭。头鹅,天鹅也;以首得之,又重过三十余斤,且以进御膳,故曰头。”由此可见,元代不但皇帝及王孙贵族家均养有海青,而且延续了辽代“头鹅宴”的做法。因而,在元代产生乐曲《海青拿天鹅》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代李开先在《词谑》中有琵琶名手张雄演奏《拿鹅》,使五楹大厅(五间房)皆盈鹅声的记载,说明此曲在明代时不但流传甚广,而且演奏技艺十分高超。

    直至清代,海青仍为官家所重。《柳边纪略》载:“请鹰得海东青,满汉人不敢畜,必送梅勒章京(满语,意为副将、副都统);若色纯白,梅勒章京亦不敢畜,必送内务府矣。”乾隆十六年(1751)五月初十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曾献给乾隆帝一只纯白色的海青,乾隆帝十分高兴,特命62岁的宫廷西洋画师郎世宁绘有《白鹘图》一幅,此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时,《海青拿天鹅》已有曲谱传世。北京智化寺藏有康熙三十三年(1694)管乐合奏曲谱抄本《拿鹅》。清代宫廷音乐中也有《海清》一曲,曲调基本与《拿鹅》相同,取的是“海晏河清”的寓意。

金代 白玉海青拿天鹅嵌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乾嘉年间浦东派琵琶名手鞠士林,所传琵琶谱抄本是最早记有《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谱的曲本。谱中《海青拿天鹅》化名为《平沙落雁》。现在人们演奏的《海青拿天鹅》曲谱,大都传自此谱。

    目前,满族民歌中仍有不少歌颂海青的曲调,辽宁民间器乐曲中,也有不少与《海青拿天鹅》曲调相近的乐曲,如《五匹马》《翻天鹞子》等。这说明海青和《海青拿天鹅》直至今天仍然受到人们喜爱!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6月14日 总第338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